经济缓行油企路在何方?
2012-10-13○文/杨勇
○ 文/杨 勇
经济缓行油企路在何方?
○ 文/杨 勇
未来几年,石油石化行业需要面对的资源、气候、环境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将会非常突出。与此同时,各国加快进入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石油石化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再调整,新的产业链和市场得以催生,新兴国家也迎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难得历史机遇。
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多变、前景不容乐观。国内经济经历了2009年的虚惊一场之后,2010年之后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下行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已经超过了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期。
在全球开始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之际,中国经济增速也将放缓,这必然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带来的思想观念变化、资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石油石化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很重。
世界经济低迷将常态化
美国经济虽然在缓慢复苏中,但问题也不少,短期内难以复元。
美国今年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0%,二季度下降至1.7%。7月美国经济增速连续第5个月低于历史趋势水平,仅工业产值指标小幅上升。美国制造业在连续34个月扩张之后,近来又有所下滑。8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6,略低于7月的49.8,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处于50的分界线以下,说明美国经济增速仍不稳定。与此同时,在美国具有重要指向意义的房地产市场触底反弹。今年5月份经季调并年化的新屋销量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7.6%,创两年多来最高水平;5月份营建支出环比增长0.9%,创2009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6月份新屋开建经季调并年化后增长6.9%,增速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房地产业从销售、投资和新开工等方面展现了较好前景。这些数据反映出尽管在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得以确立。实际上,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有害银行资产进行了剥离,目前企业现金充裕,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
但是,美国经济复苏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公众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以及“财政悬崖”风险等问题。今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仍维持在8%以上的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8月份降至60.6,为2011年11月以来最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本财年美国预算赤字1.17万亿美元,连续第4年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发行额和财政赤字额与GDP之比已经超过许多危机中的欧元区国家。由于总统大选在即,两党为博竞选还会带来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问题。上述因素都是制约美国经济复苏的难题。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石油石化企业,将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对于未来发展,美国已经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推动出口振兴计划,并出台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难以立竿见影,打造新兴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美国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真正复元。乐观预计,美国经济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要到2015年前后。
欧洲因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经济手段难以奏效,即将步入衰退期。今年二季度,欧元区17国GDP环比萎缩0.2%。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表现为主权债务带动银行危机和银行坏账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问题还在持续加剧,导致8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下降至86.1,为2009年底以来最低。欧盟统计局预计,欧元区经济下半年将出现衰退。与美国不同,在危机下隐藏的欧洲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很多,问题一旦揭开,对整个欧洲未来经济影响会非常大。
欧盟国家要走出债务危机,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统一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甚至建立政治联盟。然而,在财政普遍吃紧的情况下,各国实施改革甚为艰难,要让渡一部分主权更不容易,没有长期的协调和沟通不可能实现。欧债危机已经证实了过度负债模式的失效。这是欧元区各国长期发展不平衡、货币与财政政策不统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欧盟国家不能够让渡一部分主权,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已经难以找到解决危机的好办法。欧洲将会在3~5年时间内处于衰退期,真正有所起色可能需要8年乃至更长时间。
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但下行压力显现。日本二季度实际GDP折算年率增长1.4%,实现连续4个季度增长,但与一季度5.5%的增幅相比减速明显,也远低于市场预期,显现了明显的下行迹象。在过去一年中,受地震灾后重建需求支撑,日本内需坚挺,公共投资支出继续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随公司利润状况同步增长。但是现在,灾后重建的提振效果开始减退,日本经济还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如受欧债危机影响拖累出口,以及债务问题依然严峻等。国际国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日本经济增速仅为2.4%,2013年更将放缓至1.5%。近期,日本挑起的钓鱼岛“购岛”闹剧并错估形势,将对中日关系造成难以弥补的损伤,势必在中长期内损害日本对华贸易,对日本经济复苏的影响程度难以估量。
●日本“购岛”闹剧一出,国人同仇敌忾。日本此举势必拖累其经济复苏。 供图/CFP
受欧美经济影响,巴西、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也有所放缓。印度今年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5.5%,巴西同期的增长率更是低至0.5%,经济表现疲软,在高速增长下掩盖的诸如经济结构失调问题等也有所暴露。与欧洲关系紧密的俄罗斯和南非的出口更是萎靡不振。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负面连锁”效应越来越明显。
这场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本次危机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剧烈和持久,是由于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失调,产生了各种经济失衡,包括储蓄、贸易和投资的失衡。具体来说,就是应该消费的一些国家大量储蓄,应该储蓄的一些国家在大量消费,甚至举债消费;在国际贸易上,一些国家长时间贸易逆差,又不愿意出口高技术产品找平,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有长时间的贸易利益;在投资上,一些国家长时间的投资制造业,而另一些以消费为主的国家投资走向房地产业。经济危机打破了这种格局,消费型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危机迫使全球进入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为走出危机,金融与消费拉动型国家要开始去杠杆化、加大出口、增加储蓄率、减少赤字,出口拉动型国家应该开始去产能化、减少出口和增加内部消费。这标志着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机构调整已经全面启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艰巨而迫切的,要实现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相互协调,走向自我平衡和全球平衡的两者平衡,将是长期且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没有10年时间难以完成,也就是说,世界维持较低速度发展恐怕会持续到2020年前后。
国内经济步入中速发展期
在全球化的今天,伴随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中国已经深深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国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难以保持一枝独秀。事实上,2010年一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速连续10个季度下降,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为7.8%,这是3年来GDP增速首度破8%。除受外部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还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以往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目前,累积的结构性问题开始逐步凸显,表现在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与此同时,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消失,“国际化红利”在减少,技术引进的增长效应递减,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
二是政府主动调节政策的影响。在国内外经济整体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取向,提出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重视“稳增长”和“调结构”,适当放缓发展速度,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降低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
在内外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表明,未来我国不会再像以前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可能维持在7%~8%的较快增长速度,这是回归到正常的发展态势上来。事实上,在经济转型期7%~8%的经济增速是比较适宜的,从全球范围看这一速度也并不低。
尽管增速放缓,但是中国自身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未来20年仍处于发展上升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1.27%,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30%~70%时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这表明我国正步入城镇化进程的后半阶段,未来不仅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还有发展质量的提升。工业化进程也是如此。除此以外,内部消费需求的潜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的潜力、资金价值发挥的潜力,都是推动和支撑未来中国经济保持上升发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很强的制度优势。十八大以后的体制机制改革还会在制度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也会对国内经济营造好的政策环境。
●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是石油石化行业努力的方向之一。供图/东方IC
行业发展的“绿色”新颜
石油石化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中占有战略性地位。其行业特点、投资和市场周期决定了石油石化行业与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密切相关,正确判断经济中长期走势对于把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新一轮工业化浪潮来临,世界超过40亿人口同时实施工业化,对资源的消耗将是巨大的,石油石化行业需要面对的资源、气候、环境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将会非常突出。这些问题带来的思想观念变化、资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技术、产品、市场的变化成为了决定石油石化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下,各国加快进入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石油石化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再调整,新的产业链和市场得以催生,新兴国家也迎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难得历史机遇。
为适应未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几个方面的新动向需要重点把握:绿色低碳产业将是未来发展趋势;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开发利用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煤的清洁利用是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绿色低碳是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政治和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公开表态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市场规则和政策导向,着手开始对各国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约束。国内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很大。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使得当前很多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民众对环境问题也愈加敏感,环境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国家环保指标日趋严格,随着GDP指标考核的淡化,地方政府对传统石油石化企业绝不会像过去一样持欢迎态度。显然,传统石油石化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过程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石油石化企业将是行业所要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必须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项目方向应该更多地关注高附加值无污染化工品、高标准清洁油品、生物燃料等,向社会提供更多绿色能源产品。
页岩气革命改变能源格局。毋庸置疑,美国页岩气革命是石油石化行业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作为非常规能源的代表,页岩气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实现商业化、规模化以来,发展速度极为迅速。2000年页岩气仅占美国天然气供应的1%,到2011年底比重已经达到30%。
页岩气使美国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促进了传统能源的替代应用,改变了美国能源供应结构,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它也影响着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一是促进世界天然气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当前,快速增长的页岩气生产,促使美国考虑向LNG出口国转变。美国LNG出口目标也将由美国转向欧洲和亚太市场,天然气出口大国俄罗斯对天然气的定价权将得到削弱,市场份额也会部分丧失。欧洲天然气消费单一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将得到改观。二是增强了美国在能源外交和政治霸权方面的话语权。页岩气革命在保障美国能源安全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大的资源主导优势。三是将会改变世界化工产业结构。充足的气源和低廉的价格促使美国气化工复苏,可以预见,气化工相对于石油化工的比较优势很快就会显现。
对我国而言,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将是我国加强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转机。近日,国土资源部引述《2012年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称,中国占全球页岩气可采资源总量的20%,位居全球第一。页岩气已于2011年底被正式批准为中国第172个独立矿种。国家也明确提出了“加快页岩气勘察、开发攻关”的发展要求。尽管目前中国页岩气发展仍受技术水平制约,相比美国而言,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勘探开发难度更大,但是未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谁走在前面谁就掌握了市场的先机。
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1世纪为天然气发展铺设了宽广的道路,堪称“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天然气大发展,对于石油石化行业产生了几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保障全球能源供应。全球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根据剑桥能源的分析预测,到2050年全球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789万亿立方米,按目前消费水平可供使用250年。二是改变了现有能源结构。根据IGU预测分析,到2030年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22%提高到25%,成为继石油后的第二大能源。目前,全球天然气与日俱增。6月5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到2017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增长5800亿立方米,增长17%,增量相当于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目前一年的产量。其中,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年均增幅将达13%,欧洲的增幅将达7.9%。三是降低能源成本。随着跨区管道及LNG的发展,天然气全球化将很快实现,而且价格要比石油价格相对低很多。在原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天然气无疑是更为廉价的替代能源,对于降低能源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更好地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与其他燃料相比,天然气具有很高的资源效率。更重要的是,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低50%,比石油低30%,二氧化硫排放不到后者的千分之一。天然气将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支柱。
未来,我国将成为亚洲天然气消费的主体。随着天然气在工业、发电、民用、商业、交通等领域的广泛投入使用,天然气市场将是潜力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在现有各种能源中,仍然是发展最快、增速最高的能源。随着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不久的将来,我国还将迎来一个多种气源相互补充的天然气快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能源企业在天然气市场的份额将决定其对未来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发展新型煤化工、煤气化实现中国煤炭清洁利用。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新型煤化工,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前所述,我国正在步入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后期,由于我国人口比国际上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因此这一进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将是惊人的。但是,当前国际石油价格高位徘徊,根据我们的基本判断布伦特原油价格将长期处于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加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加剧,而石油定价话语权却非常有限,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201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例分别为30%、34%、24%,煤炭、石油、天然气三足鼎立,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清洁能源比例较高。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例分别为66.9%、19.8%、4.8%,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资源可以支撑中国100~200年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煤炭利用的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较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煤炭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为此,发展煤制气、煤化工等新业务,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并且解决煤的清洁利用,减少污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和石化行业竞争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