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瀚海飘香石油花

2012-10-13丁剑北朱向前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21期
关键词:井场技术员大漠

○ 文/丁剑北 朱向前

瀚海飘香石油花

○ 文/丁剑北 朱向前

胜利油田黄河钻井三公司3039队副队长刘艳玲,作为唯一参加胜利油田西部增储上产会战的女技术员,不让须眉,在戈壁大漠开始了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

在新疆的戈壁沙漠,有一种植物叫梭梭树,耐碱固沙,生命力顽强。胜利油田黄河钻井三公司3039队副队长刘艳玲,自从参加了胜利油田西部增储上产会战,就像梭梭树一样植根戈壁大漠,被工友们誉为梭梭林中绽放的红花。

8月4日,驶过克拉玛依乌尔禾梭梭林保护区,我们来到了黄河钻井三公司3039队驻地,井场四周长满了梭梭树和红柳。不远处,魔鬼城风蚀的线条在刺眼的阳光中若隐若现。井场对面,几间泥筑的羊圈,空无一人。

沙漠与石油,两种元素汇集在这片不大的场地。

刘艳玲早早就在井场等候了。这个29岁的女孩,戴一副黑框眼镜,鹅蛋脸,皮肤略黑。交谈时,一分钟能笑三次。大漠人的豪爽和石油人的乐观,同时融入在刘艳玲柔弱的身躯中。

义无反顾去新疆

2008年,刘艳玲毕业后来到黄河钻井三公司,担任实习技术员。2011年5月入疆,2012年被任命为3039队副队长。

初到钻井队时,刘艳玲听说女职工在前线干几年就会分配到后勤工作。作为一名钻井工程研究生的她心有不甘。就在此时,她所在的3039队被划拨到新疆,而队上的技术员又因病不能前往。机会来了,刘艳玲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它。“公司派我去新疆,必须去。这是命令。”怕父母反对,刘艳玲发短信骗他们说。

男朋友听说后,很是担心。刘艳玲一去,如果常年留在新疆,结婚后岂不要两地分居?见刘艳玲去意已决,男友最终还是妥协了:“你要是留在新疆,我就把工作迁到新疆。”

“你能吃得了那里的苦吗?你待上一年后能不后悔?”经理听到她入疆的申请后,连问了两个问题。

“保证能吃苦,保证不后悔。”刘艳玲平静地说。

用不完的爽肤水

要么不说,说了就做。要么不做,做了就坚持到底。熟悉刘艳玲的人都说,如果她做了一个决定,最好谁都不要劝。

201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9点,天已墨黑。刘艳玲去另一个队上借测斜仪。一公里多的地,雪深过踝。又冷又害怕的她,在空无一人的戈壁上又唱又跳,既取暖又给自己鼓劲。快回队上时,却发现心爱的手机丢了。

同样在一个雨雪天,刘艳玲和同事组装完营区钻杆时,已是晚上6点。因雨雪天道路湿滑,搬家车辆凌晨才赶到目的地—乌尔禾。零下几摄氏度的严寒,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也会冻得两脚发麻。下车时,刘艳玲浑身僵硬,四肢麻木,硬是靠同事们把她背回了宿舍。

在刘艳玲的房间里,安置着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一架橱柜。手心大小的一瓶爽肤水是她唯一的化妆品。迫于新疆干燥的天气、毒辣的阳光,临行前她特地买了爽肤水。没想到入疆后,却一直没用上。“施工忙起来,没时间擦,没心情擦。”她说。

哈山1井确实让刘艳玲忙活了小半年。

该井是胜利新疆勘探项目部在哈山南缘的一口重点探井,设计井深2550米。该井所处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岩性致密,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地层为60°~70°。施工一开始便陷入了两个极端——控制住井斜,进尺上不去。进尺上去了,井斜又增大了。由于是新区块、新地层,这个问题困扰着同区块所有的钻井队。前无历史可鉴,旁无经验可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刘艳玲掰着指头算了算,在该井,她们先后尝试了钟摆钻具、直螺杆钻具组合、垂直钻井工具、复合钻进技术四种防斜打直措施,光起钻就达数十次,用掉钻头19个。那段时间里,早上,刘艳玲要早早爬起,爬大罐,上钻台,挨个询问施工进度,编制成表后进行汇报。晚上,她要盯在现场,记录测斜数据。施工受阻起钻后,她要第一时间联系井上领导,分析起钻原因。凌晨二三点起床是常有的事。

躺下就能睡,坐着也能睡。“累到这个程度,哪还顾得上用爽肤水。”刘艳玲说,她几乎忘记了爽肤水的存在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数十次的起钻分析,她们最终创新形成了动力钻具加转盘复合钻技术,一举突破难关。

刘艳玲不觉得这些有多苦,甚至常常感到自己拖累了队上:“男技术员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钻头搬到井上,我最多只能弄出板房,还要让大家帮忙。”

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如今刘艳玲已经可以搬起HAT127钻头。她提出的《剪切罐的研制应用》作为“金钥匙”技术竞赛创新成果上报给总公司,一口井至少可以节省1万元的药品投入。一个井队一年就可以节省10万元。

控制不住的体重

很多人都问刘艳玲:“来疆后,你哭过吗?”

刘艳玲吐吐舌头:“哭过一次,因为没吃上肉。”

2011年的一个晚上,刘艳玲修完工具后已过了饭点,食堂里只有些残剩的菜。一身疲惫的刘艳玲吃着剩饭剩菜,有些想家,回到屋里掉起了眼泪。此时队长恰巧找她索要施工数据,一进屋就看见一边抹泪一边吃饭的刘艳玲。问清原因后,队长哈哈一笑。

眼泪没有白流。队上知道后,第二天炖了一锅肉,炊事员特地给刘艳玲盛了满满一碗。

一饭缸肉,两个馒头,对于刚从井上下来的刘艳玲是“小意思”。最饿的时候,刘艳玲吃过整整30串肉串。来到新疆后,体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些增长。这让准备拍婚纱照的刘艳玲头疼不已。

贫瘠的沙漠,高消耗的劳动,是刘艳玲爱吃的主要原因。每次下班吃饭时,刘艳玲都告诫自己要控制食量,可一沾到饭舌头就不听使唤。

公司为了搞好职工生活,给队上安排了专业烹饪师,饭菜质量高。“每餐都有包子、烙饼、馒头,天天变着花样做。食堂的师傅铆足心思的让我们多吃。能不胖吗?”刘艳玲说。

由于是队上唯一的女性,年纪又小,老师傅们便把刘艳玲当女儿疼,年轻的职工把她当妹妹待。在刘艳玲的板房里,放着牛板筋、哈密瓜和牛奶。这些零食都是工友们特地送给她的。“知道我爱吃,大家都给我送。”刘艳玲笑着说。

多姿多彩的大漠生活

很多人夸赞刘艳玲,说她生活在大漠不容易。刘艳玲却觉得,自己和大漠没那么格格不入。相反,沙漠生活让她倍感充实。“回家待几天,还很想念这里。”

刘艳玲独自住一间板房。房里安置着床、桌子和一个橱柜。橱柜里放着爽肤水,床边摆着一本张小娴的《交换星夜的女孩》。

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胡乱抹上一层防晒霜,刘艳玲直奔平台,问清昨晚的施工进度后,迅速向甲方汇报。晚上11点,不忙时,给对象打个电话,聊一聊白天的事情。

日子虽平淡,但不乏精彩的回忆。

新疆白天气温高,成天汗流浃背,工衣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每天换洗一下工衣,再舒舒服服地洗个澡,是她最大的愿望。可在一帮老爷们儿中间,这个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有着不少尴尬。细心的队长考虑到这点后,专门安排几个人在刘艳玲洗澡时守在门外。

“戈壁滩的荒漠在视线中漫延,一望无边,与天相会。那里看不透的雾气锁住了戈壁的荒凉。成片的梭梭林聚集在一起,任骄阳炙烤,任狂风撕扯,依然昂扬的生长。”刘艳玲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沙漠生活。

在哈山1井,一只鸟在套管下生了4个蛋,刘艳玲每天下班后都猫着头去看小鸟是否孵化。排601-平107井场出现了很多蛇。队上便组织人把蛇捉放到箱子里,随后放生。刘艳玲在一旁有些害怕,却看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刘艳玲去新疆勘探开发中心管理区参加工程会议,会议开到一半,工程部的领导拿出一份材料让她去复印。这是她是第一次去管理区,根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去打听了半天才找到复印的地方。后来新勘工作组到3019队检查工作时,竟问刘艳玲:“你不是管理区的工作人员吗?怎么在井队呢?”得知她是井队的技术员,新勘的领导称赞道:“了不起,小姑娘,有魄力!你是我在西部见到的唯一的女钻井技术员,原来我还以为你是管理区的。怪不得让你复印个材料,还转悠了半天呢!”

本文图片均由朱向前提供

●万绿丛中一点红,在钻井队里刘艳玲是巾帼不让须眉。

猜你喜欢

井场技术员大漠
一种针对勘探成熟区半潜式井场的快速勘察方法及其应用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大漠千年
不许撵他走
井场的灯盏
转运
大漠落日
井场过载的无线网络优化:分流技术
夏日的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