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课群大班上课和小班辅导模式的研究

2012-10-12黄锦安蔡小玲徐行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班小班青年教师

黄锦安,蔡小玲,徐行健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电路”和“电工学”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和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学科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时间少,信息含量多的矛盾。新任职的青年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且教学经验普遍不足[1]。

鉴于以上现状,我们结合青年教师的培养,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在2008级自动化专业教学班探索实施了大班上课和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

1 课题研究与实施

文献[2] 报道了美国MIT实施该教学模式时,教学人员配置情况为:①1名主讲教授,负责每周二和周四的两次大课教授(约11~12学时);②5名教授或高级研究人员,负责两个小班(每个小班约25人)在每周的周三和周五各讲授每次1学时的复习课;③7名研究生担任的教学助理,负责每周对10个小组(每个小组约5人)各组织1次答疑课(每次为1学时)。

我们借鉴MIT的相关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在电路课程群中开展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模式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进行大班授课,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讲教授充分进行教学法研究,注重问题的引入、内容的讲解、方法的选择和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充分体会大师风范,也为青年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此外,除了主讲教授的正常授课外,还要求青年教师每周课外给每个小班(专业自然班)进行两小时的辅导。在辅导课内完成下列任务:①讲解学生上一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对基本概念应用的准确性;②通过对一些例题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对基本方法应用的灵活性;③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性;④进行随堂检测,让学生充分地实践,并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提供依据;⑤延伸至实验教学的辅导和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

这种教学模式已先后在2008级、2009级自动化专业和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的“电路”课程教学中实施;并由全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电路”课程教学向全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的“电工学”课程进行推介。在2009级化工学院和2010级能动学院“电工学”教学班中实施。

青年教师在此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交流,对他们掌握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提高了,促使他们能仔细研读教材和同类教学参考书。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引导,更快地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扎实程度。青年教师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2 课题研究效果分析

由于对上述教学班实施了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2008级自动化专业“电路”教学班期末考试试卷为例予以分析。

我们提供的试卷严格符合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难度也与往年试卷相当。全卷分为基本简算题(7×8=56分)和综合计算题(11×4=44分)共十二道题。其中,基本简算题考核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涉及的解题方法单一;综合计算题考核对电路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次试卷与前三年相比,简单计算题均是学生熟知的内容;综合计算题中前三题也是前三年试卷中所包含的内容,即试卷中近90%的内容保持了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唯一与前三年试卷相比差别最大的是最后一道题,即提高题。该题是全卷的提高部分,故每年考试时变化均较大,但不会超出大纲范围。试卷分析的样本主要取自2008级自动化专业143人,2008级其它电气信息类专业854人,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全卷得分,纵坐标为对学生数所占百分比;图2是提高题得分情况,横坐标为提高题得分(该题最高10分)。

图12008 级试卷得分情况

图2 提高题得分情况

由图1可见,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卷面成绩均分为74.5分,较其它专业学生均分高出9.5分,主要源自于优秀率的提高与不及格率的减少,图2所示的提高题得分平均为3.36分,比其它专业高了不少。足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提高题是试卷的最后一题,这种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图2也说明了自动化专业学生成绩较其它专业学生有明显的提高。

图3为自动化2007级与2008级试卷得分情况。由图3可以看出,与未试行该教学模式的年度相比,2008级卷面考试成绩有一定提高,尤其是优秀率得到明显提高。

图3自动化2007级与2008级试卷得分情况

图4为2010级“电工学”课程试卷得分情况。试卷分析样本来自能动学院教学班177人,其他教学班921人。

由图4可见,试行教改模式的能动学院学生卷面均分较其它专业均分高出7.59分,说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工科基础课中实行,实效明显。

图42010 级电工学试卷得分情况

3 结语

在大班上课和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中,小班辅导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和适量的训练无疑是对所学知识的很好补充。

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所花时间不多,但实效明显。通过好差两端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优秀率提高,不及格率下降),从而带动了中间一大部分学生,更有利于学风建设。该教学模式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措施,使得课群组的青年教师能够潜心研究教学,快速提高了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基本理论扎实、应用新技术能力强,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科技竞赛后,收到了显著成效。该研究成果已于2012年9月获我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1] 杜玉波.高等教育工作要聚焦到提高质量上[J] .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2(475):9-11

[2] 于歆杰,朱桂萍,刘秀成.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三)[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5)6-10

猜你喜欢

教学班小班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教学班建设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