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指导对长期膀胱造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2-10-10贾颖如钟瑞松
贾颖如,钟瑞松
(平阳县人民医院,浙江平阳 325400)
前列腺增生大多为老年患者,可因各种原因不能行前列腺摘除术,需行耻骨上膀胱切开造口术(膀胱造瘘术)长期带管,术后在家庭进行治疗及护理。由于家庭照顾者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患者易发生护理并发症。为此,本院泌尿外科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对膀胱造瘘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指导,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膀胱造瘘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32例长期膀胱造瘘患者为对照组,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72.5±7.0)岁;文化程度:≥高中9例,≤初中23例;伴心肺功能不全24例、糖尿病8例。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32例长期膀胱造瘘患者为观察组,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70.5±7.3)岁;文化程度:≥高中11例,≤初中21例;伴心肺功能不全24例、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指导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指导。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如长期带管的目的、重要性、造瘘口及引流袋的护理方法等。
1.2.2 观察组 出院前予常规指导,并在患者自愿接受家庭访视的前提下,通过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将患者信息下转至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经本院专科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建立随访卡,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随访计划。
1.2.2.1 访视指导时间 出院第1周随访2次,每次30~60min,以后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家庭访视,随时保持电话联系,随访时间持续3个月。
1.2.2.2 家庭访视内容 心理指导:患者长期带造瘘管,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对生活顾虑较多,社区护士将患者组成一个社会小团体,便于他们沟通与相互交换心得;取得家庭支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生活照护,使患者感受亲情,提高对治疗的信心;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佩戴尿袋罩布,以维持其自尊心。造瘘护理指导: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d,造口敷料2~3d更换1次;周围皮肤出现潮红、湿疹时涂敷氧化锌软膏2次/d;引流袋置于造口下10cm处[1],妥善固定,防止用力牵引;自控放尿一般2h1次或有尿意时放尿,注意观察尿液性状,出现浑浊、絮状沉淀要警惕膀胱感染的发生;每6~8周到医院更换造瘘管,活动前排空引流袋,以免尿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生活指导:注重个人清洁卫生,内衣裤、床上用品勤换洗,多饮水,每天饮水>2 000ml[2];进食清淡、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进食高钙、高草酸的食物及动物内脏,避免喝浓茶,戒烟酒。康复训练指导:卧床者可自行或由家属协助完成肢体的主动、被动运动;能下床者每天起床做深呼吸、提肛训练,每天进行适宜的锻炼,如慢走、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1.3 评价方法 出院后3月两组并发症发生数;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20因子,共74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总分观察组 32 50.45±4.87 60.06±4.31 66.08±5.35 55.09±4组 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GQOLI.58 57.77±3.12对照组 32 43.19±5.76 55.52±4.09 57.35±3.87 50.87±4.66 50.87±8.23 t值 5.44 4.17 6.63 3.01 4.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3.1 家庭访视指导对长期膀胱造瘘患者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适应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3]。社区护理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新兴领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玉梅等[4]调查显示,57.4%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开展各项服务并提出了高需求。长期膀胱造瘘患者不能长期住院,需要连续的护理指导,家庭访视指导能满足患者这一需求。本院通过选派高年资主管护师直接参与社区护理以及帮扶社区护士,提高了膀胱造瘘护理服务水平,使家庭长期膀胱造瘘患者在出院后获得护理人员不定期上门随访,既能减少并发症,又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解决了老年患者到医院不方便的问题,缓解了因住院而导致的经济压力,使长期膀胱造瘘患者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护服务。
3.2 家庭访视指导能减少长期膀胱造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不定期家庭随访中,可以及时评估膀胱长期造瘘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家庭的照顾能力,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阻止不良行为,规范造口护理,提高长期膀胱造瘘患者及照顾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及时调节长期膀胱造瘘患者、照顾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表1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3.3 家庭访视指导能提高长期膀胱造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报道[5],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与心理状态有关,尤其是忧郁的程度。通过家庭访视,不仅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及生活指导,还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家庭关系、婚姻状况、与伴侣关系、经济状况等,有针对性地给患者及家庭照顾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对于减轻焦虑、知情参与决策、提供控制能力和依从感、增加治疗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6]。观察组患者通过家庭访视指导及家人的关心,减轻了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大大提高,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提高了满意度,生活质量相应提高。表2显示,观察组GQOLI(57.77±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87±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陈英.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5(19):629.
[2]林梅.社区老年膀胱造瘘引流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3,2(10):267.
[3]禹艳群.新医改形式下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当代护士2010,4(中旬刊):14-15.
[4]张玉梅,冯正义,夏海鸥,等.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33.
[5]褚爱桂,蒋慧珍,鲍文卿.家庭访视对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8(4):340-342.
[6]赵美娜,霍士英.老年男性病人膀胱造瘘长期留置尿管感染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8):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