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2012-10-09金淑兰

关键词:总览学术期刊期刊

金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的学术期刊数量急剧增长.面对日益庞大的信息量,如何从中快速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核心期刊评价由此应运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先后出现了采用不同指标和方法建立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并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目前已成为指导图书馆藏人员、期刊管理和编辑人员、各级各类科研管理机构和部门、高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进行职称评定、论文评价、人才招聘、成果评估的重要工具.其中国内比较著名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下简称统计源期刊)、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以下简称RCCSE学术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以上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遴选出不同的核心期刊源,各有其优势,也各不有足之处,本文对前3种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划分标准、评价数据来源、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到各种评价体系的侧重点,从而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三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比较

《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委员会联合编制出版,1992年出版第1版,每4年更新一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研制方法上不断调整、完善.其覆盖学科范围广,包括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不含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统计源期刊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对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进行引证分析,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RCCSE学术期刊是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一起研制出版的,2010年出版第1版,每2年更新一次.其选择的学术期刊主要是纯学术期刊和部分半学术性期刊,所有检索类期刊不包括在内.3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详见表1.

表1 3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基本内容对照表Tab.1 The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ree kinds of core journal

1.1 学科划分标准

学科的划分对评价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划分学科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学科类目、学科的期刊数量等,特别是学科类目的划分,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细,以保证学科核心期刊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4].由表1可以看出,3种核心期刊所使用的学科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其中统计源期刊兼有其他2种核心期刊所用的标准,这既考虑了图书情报工作的需要,又满足了科学评价与科研管理的要求.这3种核心期刊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根据需要增设了一些综合性的类目,这就使得那些综合性大学的学报以及一些非某一学科的专业期刊可以有机会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既保证了公平性,同时又拓展了核心期刊源的范围.

1.2 评价数据源的选取

由表1可知,《总览》和RCCSE采取的都是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统计数据,其中RCCSE同时参考了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与《万方学术期刊引证报告》,这是目前国内公认的对期刊数据统计较为权威的两个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多而全,覆盖范围非常广,但期刊质量参差不齐;万方数据库对期刊遴选较严格,因而收录期刊范围有所缩小.同时选用2个数据库有利于减少不同引文库对期刊评价的影响.统计源期刊采用的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主建立的用于科技论文统计与评估的大型数据库,其评选范围主要是学术类与技术类科技期刊,因此更有针对性,操作起来也更具体,适于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

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总览》共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其中引文类的评价指标有5个,占所有指标的1/2还多.统计源期刊共选取了19个评价指标,其中涉及引文类的指标有9个,也将近1/2.RCCSE学术期刊共选取了5个评价指标,其中3个为引文类的指标.可以看出,引文类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自然也非同一般.由于评价的原则和要求不同,3种核心期刊所选取的指标也就不同.究竟应选取多少指标,哪些指标可以全面地反映出一个期刊的质量和水平?这早已成为期刊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认为,无论指标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各指标之间彼此独立,应尽量减少相互之间包含、覆盖或影响的范围.例如,被摘量和被摘率这两个指标,一个是绝对值,一个是相对值,对不同期刊来说,由于发文量不同,这两个值的排序结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采用其中一个或两个都采用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也是不同的.究竟选取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更科学、合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不相互独立,彼此之间有重叠,两者合起来的比重占指标体系的比例就会增大,也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再如,采用他引率这一指标是为了防止有些期刊过度自引的问题,但这同时又将一些本是合理的、必要的自引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并且,对于他引率相同的不同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其刊物的被认可程度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对评价指标的选取还应进一步完善.

1.4 评价方法

3种核心期刊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文献计量学的经典理论基础之上,又采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因此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5].在定性评审部分,《总览》聘请的主要是学科专家,由专家直接对定量评价结果进行评审调整,纠正偏差.这种方法易于操作,可以聘请多名专家,覆盖面广,但精确性较差[6].统计源期刊的做法和《总览》类似,不同的是,他们只将定量指标排在该学科后2/3的期刊进行专家评审,并且成立了专门的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票决制进行终审.这样做缩小了送审期刊的范围,可以使评审专家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增加了评审的准确性,而一票否决制可以减少在定性评审阶段的人为操作因素,把一些通过“活动”进入核心区的期刊剔除掉,保证了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RCCSE学术期刊聘请的有学科专家、期刊杂志社的编辑专家、图书馆的学科馆员[7],专家来源几乎涵盖了期刊利用、研究的各个层面,组成结构十分合理.评审时直接将专家打分作为指标之一,赋予0.05的权重.这样做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更准确,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3种核心期刊都是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产生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公信度,这也是核心期刊得到广大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认同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选核心期刊的初衷本是为图书馆采购、收藏图书服务,现在却逐渐演变成为对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的考核标准.显然,其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8].在目前国内缺乏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学术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将核心期刊作为一个标尺,也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对核心期刊的滥用和错用,这也就要求人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核心期刊的产生过程及其价值所在.

不同的期刊评价机构也承认,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也是不同的[9-11].并且,任何期刊评价体系都不是十分完善,不具备全面评价期刊优劣的作用,其评价结果也只应作为参考.事实上,各评价机构编制和出版核心期刊的目的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总览》的最初目的是“成为各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图书馆采访与收藏中文期刊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成为各个专业和不同层次的读者选择阅读中文期刊的参考依据”[12].统计源期刊最初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进行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其目的是对我国科技论文的总量、水平、国内外影响力等进行分析,使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为学术期刊和科研人员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评价依据,同时为决策管理部门科学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微观绩效以及科学交流传播机制提供基础数据[13].RCCSE学术期刊的目的一是为科学评价和科研管理服务,二是为图书情报工作服务[7].可见这3种核心期刊各有偏重,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应根据需要参考不同的核心期刊目录.

1)科研工作者评审职称、评奖时,宜参考统计源期刊或RCCSE学术期刊,特别是对于理科的科研人员来说,统计源期刊更有针对性.同时,为了弥补核心期刊整刊评审的缺陷,对于在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可以设置一些标准,如其单篇引用次数或是否被重要检索机构收录等作为评审依据,一旦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等同于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2)图书馆在选择馆藏图书时可以参考《总览》或RCCSE学术期刊.

3)在进行期刊质量评价或期刊评奖时,核心期刊评价虽然与期刊质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并不等同于期刊质量的整体评价[14].

目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中的所有指标几乎都属于学术质量范畴,不可否认,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期刊的编辑质量.高质量学报不仅要求刊载的文章学术水平高,能反映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而且还要有精细的编辑加工以及新颖美观的外在形式,应是优秀的内容与精美的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有些核心期刊图表大小不一致,版面安排不合理,引文不规范,观赏起来毫无视觉美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期刊质量既包括学术水平,也包括编辑水平、出版水平等.一本期刊的出版往往凝聚和体现了编辑人员的策划能力、文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编辑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因此,在对期刊进行评奖时,对其学术质量的评价可以参考《总览》、统计源期刊以及RCCSE学术期刊的指标,但同时还应建立包括期刊编排规范、美观程度、选题创新度等的评价体系,以便对核心期刊评价中未得到反映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科学、可信.

[1] 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邱均平,燕今伟,周明华,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李爱群,黄玉舫,邱均平.我国学术期刊文献计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09-613.

[5] 邱均平,李爱群.国内外的期刊评价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60-64.

[6] 何峻,蔡蓉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是如何评出的[J].中国出版,2009(7):19-24.

[7] 邱均平,李爱群,周明华,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4):64-69.

[8] 叶继元.数据库来源期刊与学术评价关系探寻[J].情报学报,2004,23(6):729-735.

[9] 张所滨,周觅.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稿源状况分析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93-94.

[10] 邓秀林.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74.

[11] 李项芝.“核心期刊”被用于学术评价的两面性[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4):71-73.

[12] 庄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3] 庞景安,马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研制与应用[J].情报学报,2001,20(4):495-503.

[14] 叶继元.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之异同[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5-7.

猜你喜欢

总览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2018年世界3大环赛总览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