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普鲁卡因复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2012-10-09杨怡凤郭晓明刘淑香唐显赫邵娴安丽崔富春
杨怡凤 郭晓明 刘淑香 唐显赫 邵娴 安丽 崔富春
盐酸氯普鲁卡因属苯甲酸酯类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麻醉效应强、代谢迅速、麻醉后恢复快,不易通过胎盘屏障,在孕妇及新生儿体内血药浓度低,可以广泛应用于产科麻醉。舒芬太尼作用于脊髓和神经根的阿片类受体,脂溶性高,起效快。镇痛强,与阿片受体结合力强,无耐受性能发挥更好的镇痛作用,减少局麻药用量。由于国内外尚缺乏两药复合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我们作如下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均无硬膜外麻醉禁忌和产科高危因素、妊娠≥37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4 cm、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出凝血检查无异常、并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A组)0.1%罗哌卡因复合0.4 μg/ml舒芬太尼;观察组(B组)1%氯普鲁卡因复合0.4 μg/ml舒芬太尼。
1.2 镇痛方法 每组镇痛前开放上肢静脉通道,以4 ml/min的速度输注复方氯化钠,监护仪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胎心。当宫口开至3~4 cm时,左侧卧位下采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分别按各分组配比药液注入5 ml为试验量,观察5 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再给予配制好的药液10~15 ml为首剂,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改平卧20 min后产妇可自由选择体位,0.5 h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启镇痛泵,泵内药液成分配比与试验量和首剂相同。基础注药速率为5 ml/h,PCA量为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2组于胎儿娩出,侧切缝合完毕后停止泵药。
1.3 观察项目 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疼痛程度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分别在镇痛前,首剂后5 min、30 min、90 min记录VAS评分。Bromage改良评分,选取时点与VAS相同,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0分,正常;1分,下肢感麻木,活动时稍感不便;2分,不能抬起伸直的下肢,但能运动膝关节和足;3分,不能抬起伸直的下肢及不能弯曲和伸展膝关节,但能活动足;4分,不能抬起伸直的下肢及不能弯曲和伸展膝关节和足;5分,下肢不能活动并且无知觉。观察各组镇痛起效时间,采用针刺法沿右侧腋中线每1分钟测定感觉消失平面,硬膜外注药后至感觉平面达T10为起效时间,并记录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非正态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一般情况 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改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运动神经阻滞发生。2组镇痛后VAS评分较镇痛前明显下降(P<0.01),镇痛后5 min 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余时段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不同时段VAS评分n=60,分,±s
表1 2组产妇不同时段VAS评分n=60,分,±s
注:与A组比较,*P <0.05
组别 镇痛前 镇痛5 min 镇痛30 min 镇痛90 min A组 9.8±0.6 5.7±1.9 0.8±0.5 0.8±0.5 0.7±0.7 0.7±0.7 B组 9.5±0.8 3.1±1.2*
2.2 镇痛感觉阻滞平面达T10起效时间 B组明显快于A组(P<0.05),最高感觉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镇痛感觉阻滞平面达T10起效时间及最高感觉平面n=60,±s
表2 2组镇痛感觉阻滞平面达T10起效时间及最高感觉平面n=60,±s
注:与A组比较,*P <0.05
组别 起效时间(min)最高感觉平面A组 4.8±0.6 T9.5±0.5 T9.5±0.5 B组 2.9±0.9*
2.3 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 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n=60,±s
表3 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n=60,±s
组别 pH值 PCO2(kPa)PaCO2(kPa)SBE(mmol/L)HCO3(mmol/L)A组 7.35±0.05 5.68±0.90 4.00±0.86 -4.1±1.95 20.71±2.10 B组 7.35±0.60 5.70±0.71 3.97±0.71 -3.9±2.1 19.62±1.61
2.4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 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苯甲酸酯类的局部麻醉药,在普鲁卡因的苯环上加上-Cl后成为氯普鲁卡因,它的血浆半衰期短,男性(21±2)s,女性(25±1)s,脂容性0.14,且具有起效快,恢复快,无快速耐受性,麻醉完善的优点[1,2]。氯普鲁卡因在体内很快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女性在妊娠期假性胆碱酶的活性会下降40%~50%,但对氯普鲁卡因代谢速度和临床效果影响很小。产妇硬膜外使用氯普鲁卡因,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产妇及胎儿血和尿中的代谢产物2-氯-4-氨基苯甲酸,发现大部分以原形排出,有效排除率高。这是由于氯普鲁卡因上的-Cl基团与苯环共轭,使孤对电子与钠通道上受体产生快速有效的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中止,神经传导逐渐停止。局部麻醉药的显效快慢也与解离度Pka成反比关系。罗哌卡因的Pka值为8.1,氯普鲁卡因为9.1,故氯普鲁卡因起效最快。另一方面,氯普鲁卡因的-Cl基团由于解离系数较大,从受体上解离速度也较快[3]。氯普鲁卡因脂肪蓄积少,极少透过胎盘,故对胎儿影响较少,临床应用不需要皮试,毒性反应小,尤其是对心血管的作用,血药浓度在有效的范围内,对心肌的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及周围血管阻力的影响都很小,出现心血管毒性的剂量明显高于氯普鲁卡因。王贤东等[3]研究表明3%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因其起效迅速、代谢快、在母体和胎儿体内半衰期短,是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安全选择之一。因此特别适用于产科麻醉[4]。本研究表明,氯普鲁卡因组镇痛评分在给予硬膜外负荷量后5 min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氯普鲁卡因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说明1%氯普鲁卡因较0.1%的罗哌卡因起效快,适合快速缓解产妇宫缩痛。
阿片类受体激动药舒芬太尼,是与分布在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后通过第二信使发挥作用,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因此我们选用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理化性质介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之间,低浓度、小剂量可达到运动/感觉分离,已广泛用于分娩镇痛。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一样,低浓度氯普鲁卡因也能产生感觉与运动分离的镇痛效果[5]。国外有报道1%氯普鲁卡因即能满足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而下肢运动并不受到明显影响,产妇多能下地行走。从本研究表明氯普鲁卡因低浓度下可出现感觉与运动分离。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改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运动神经阻滞发生。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是评估新生儿状况的常用指标。能反映胎儿出生时是否存在缺氧、胎儿宫内窘迫,恰当的评估胎盘功能,其中pH值是最敏感最客观的指标。一般认为pH值<7.20即可诊断为胎儿酸中毒。本研究表明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氯普鲁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1%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安全性高,对母婴影响轻微,适于分娩镇痛。
1 高秀梅,杨拔贤.盐酸氯普鲁卡因的研究进展.麻醉与监护论坛,2007,14:103-106.
2 Jafari S,Kalstein AI,Nasrullah HM.A randomized,prospective,doubleblind trial comparing 3%chloroprocaine followed by 0.5%bupivacaine to 2%lidocaine followed by 0.5%bupivacaine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Anesth Analg,2008,107:1746-1750.
3 王贤东,卫毅.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66-267.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9-630.
5 章壮云,胡建,陶林.氯普鲁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