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Schanz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分析
2012-10-09王占军吴洪增
王占军 吴洪增
在人体脊柱中,由于胸腰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其中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骨折脱位,传统的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后常易发生断钉、断杆、椎体塌陷高度丢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本院自从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应用AO公司生产的Schanz钉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共计46例,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岁。根据CT平扫及矢状面重建AO分型:A2 5例,A3 8例,B1 9例,B3 13例,C1 6例,C2 5例。伤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1]:A 10 例,B 12 例,C 8例,D 6 例,E 10 例。其中31例患者为复合伤,其中合并脑外伤7例,合并肋骨骨折伴胸腔积液5例,合并肾挫伤6例,合并骨盆骨折5例,合并四肢骨折8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周内施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O-Schanz钉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全麻后俯卧位,胸部和髂骨处垫枕,腹部悬空,取脊柱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剥离椎旁肌,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先分别在相应椎体椎弓根植入Schanz钉,A2、A3、B2、B3分型者故固定伤椎上下各一个节段,C1、C2分型上下各两个节段,对于神经功能FankelE级患者不行椎板减压,其余分级患者均行相应节段减压,切除椎板及部分小关节,前方致压物先不处理,然后安装Schanz系统,先适度纵向撑开,然后松开螺帽,两侧分别同时各向头尾侧倾斜15度起撑开前方压缩椎体的作用,固定螺帽,C型臂机透视看前方高度恢复情况及伤椎上下椎间隙情况,术中如有间隙过宽,则表明有过撑,可在最后稍作加压,透视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可探查椎管前方有无致压物,这一步要小心操作,不能牵拉脊髓,从两侧小关节处往中央探查,如有致压物则往前轻敲,减压完毕后,安装横联,须融合节段横突间植骨,未减压者不植骨,冲洗关闭切口。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46例患者骨折椎体均得到良好复位(图1、2),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90%,到随访时间未出现高度丢失,X线植骨融合率80%,无内固定失败患者,骨折愈合或年轻患者1年后手术取出内固定。患者神经功能部分恢复20例,完全恢复16例,FrankelA级者无恢复。
3 讨论
图1 T11、12骨折脱位术前 X线片
图2 术后X线片
胸腰段椎体由于解剖上位于胸腰椎交界处,处于脊柱应力集中的部位,又缺少胸廓保护,故相对是脊柱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临床上较多的是屈曲压缩、屈曲牵拉损伤机制,有时伴有旋转剪切外力,多合并神经损伤,骨折分型目前国内外通常用AO分型,根据分型指导治疗。固定方法上,自从Roy-Camille等[2]对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进行描述后,各种不同形式的椎弓根内固定物不断出现,但有些脊柱内固定物还存在着设计上的缺点和使用上的不便,如选择不当则可能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固定范围扩大,复位及维持脊柱稳定性不满意,内固定失败率高等不利情况[3],胸腰椎骨折手术方法不外乎有后路、前路、前后联合三种术式,有些术式选择上国内外还存在争议[4],由于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椎弓根固定强度好,而更为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故本文这里只探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术,随访AO-Schanz钉复位固定疗效。由于传统AF内固定系统治疗常易发生断钉断杆、椎体塌陷高度丢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5],原因虽有多方面的,但AF系统由于操作复杂、复位效果欠佳、连接杆易断裂等原因逐渐被骨科医师所弃用,相比之下,AO-Schanz系统有操作方便、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等优点越来越为骨科医师所接受,周方等[6,7]报道应用通用脊柱骨折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短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都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AO-Schanz钉是一种能同时进行脊柱骨折复位、减压的内固定装置,由于能分别向上向下各纠正后凸15°,故能对严重的压缩后凸骨折进行复位,由于所有安装操作都在内固定物的上方完成,使其在安装上变得简单快速,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因其固定牢靠,一般A2、A3型骨折仅需固定骨折上、下各一个节段的椎体,C2、C3型骨折则须固定上下各两个节段,缩小了手术暴露的范围。
本文总结随访的46例患者疗效满意,但要说明的是,骨折复位满意与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并不成正相关,与神经本身损伤程度和术中减压是否彻底密切相关,而且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取决于骨折是否愈合及植骨愈合率,而且由于胸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并不十分确切,故在有些严重压缩骨折病例最好经椎弓根植骨[8]或填充骨水泥以确保前方稳定,避免椎体塌陷、高度丢失、减少后方内固定物应力。
1 任大江,李放,孙天胜,等.72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神经功能丧失与伤后椎骨狭窄相关性的研究.脊柱外科杂志,2007,5:88-91.
2 Roy-Camille R,Roy-Camille M,Demeulenaere C.Osteosynthesis of dorsal,lumbar,and lumbosacral spine with metallic plates screwed into vertebral pedicles and articular apophyses.Presse Med,1970,78:1447-1448.
3 周方,田耘,刘忠军,等.胸腰椎陈旧骨折手术原因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71-473.
4 翁习生,邱贵兴,张嘉,等.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1,21:662-665.
5 徐生根.胸腰椎骨折RF/AF系统固定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317-319.
6 周方,田耘,陈仲强,等.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136-138.
7 Parker JW,Lane JR,Karaikovic EE,et al.Successful short-egment instrumentation and fus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a consecu2 tive 41/2-year series.Spine,2000,25:1157-1170.
8 Olerud S,Karlstrom G,Sjostrom L.Transpedicular fixation of thoracolum barvertebral fractures.Clin Orthop,1988,2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