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2012-10-09许少睿楼文胜项玉梅顾建平
许少睿,楼文胜,项玉梅,顾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 210006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许少睿,楼文胜,项玉梅,顾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 210006
目的 开发、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方法 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面料向足背延伸出2个侧翼,两侧缝制尼龙搭扣;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和不使用固定器行下肢血管造影,通过阅片,分析伪影和体位显示情况,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62.07%,体位标准化率为60.34%,在控制体位的过程中容易疲劳;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22.41%,体位标准化率为86.20%,使用较舒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强,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动和旋转,值得推广使用。
固定器;下肢血管造影;解剖学体位;移动伪影;像素移位
在下肢动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下肢制动、活动和抖动都会造成移动伪影[1],影响血管的清晰度,使病变部位显示不清,造成诊断困难。为限制患者在DSA检查治疗过程中下肢的移动和旋转运动, 使肢体保持于解剖学体位,我们研制了简易的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以下简称固定器),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我院介入科从2011年6月~2012年2月对116例行下肢动脉或下肢静脉DSA检查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制作固定器材料
选用厚度为1.5 cm木片;长25 cm、宽6 cm、厚5 cm的长条形木块;质厚无弹性面料;尼龙搭扣;强力胶。
1.1.2 临床资料
对116例患者行下肢DS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不使用固定器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9~80岁,平均58.4岁,其中,下肢动脉造影28例,下肢静脉造影30例;固定器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31~83岁,平均56.9岁,其中,下肢动脉造影27例,下肢静脉造影3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3 应用设备与对比剂
西门子Artis zee ceiling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系统,软件版本VC14 h;LF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固定器制作方法
用厚1.5 cm 的木片制成鞋形底,长27 cm,宽10 cm,鞋跟部分要稍窄,宽8 cm;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25 cm,宽约6 cm,厚5 cm的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鞋形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左足固定器纵轴向右倾斜5°,右足固定器纵轴向左倾斜5°,见图1),呈“丄”形;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面料,并延伸出2个长23 cm的侧翼至足背8 cm(未完全覆盖住足背),侧翼一侧缝制3条宽约2.5 cm、长约25 cm的尼龙搭扣,搭扣位置分别位于鞋后跟至脚踝处、足背最隆起处,和足跖骨末端处。固定器实景,见图2。
图1 左右足固定器平面示意图
图3 固定器使用方法
图2 固定器实景图
1.2.2 固定器使用方法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固定器支撑条贴和床面,脚置于固定器内(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需先行足背或大隐静脉穿剌后再置入),脚底与固定器鞋形底面贴合,将两侧翼包裹包紧足背,拉紧并扣住尼龙搭扣,确保脚在固定器内的稳定性。固定器使用方法,见图3。
1.2.3 造影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58例,一组不使用固定器,由工作人员摆放成内旋5°的投照体位进行下肢DSA检查或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造影28例,其中严重缺血疼痛易动者5例;下肢静脉造影30例,其中明显肿胀体位不易配合控制者4例);另一组使用固定器进行下肢DSA检查或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造影27例,其中严重缺血疼痛易动者7例;下肢静脉造影31例,其中明显肿胀体位不易配合控制者7例);两组中各随机取6例行步进式造影。行下肢动脉造影时,需先佩带固定器,再行消毒铺巾及后续操作;行下肢静脉造影时,需先行静脉穿刺后,再佩带固定器。对比剂1:1稀释。造影全程记录患者使用固定器的舒适度。
1.2.4 影像分析
由2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主管技师以上成员共同分析两组DSA影像有无伪影,是否为移动伪影,伪影程度,移动伪影形成原因,体位是否达到诊断要求,并使用SPSS18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不使用固定器自行控制体位组的58例下肢DSA检查或介入治疗中,22例影像清晰,无或轻度移动伪影(通过像素移位可以消除伪影者[2]),体位标准,其余36例均有明显的移动伪影(包括6例采用步进式造影),其中23例伴体位不正,本组58例中共有9例严重缺血疼痛易动和下肢严重肿胀者伪影都很严重并伴体位不正;在使用固定器的58例下肢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中,45例影像清晰,无或轻度伪影(包括9例严重缺血疼痛易动者和下肢严重肿胀者),血管边缘锐利,血管走行与骨皮质无重叠,胫腓骨呈解剖体位,减影彻底;其余13例均有明显的移动伪影(包括6例采用步进式造影),其中8例伴体位不正,本组共有14例严重缺血疼痛易动者和下肢严重肿胀者,其中只有5例伪影严重伴体位不正。两组下肢造影(下肢静脉)影像对比,见图4~5。两组下肢血管造影中伪影显示情况对照,见表1,两组下肢血管造影时体位标准化情况对照,见表2。
3 讨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需要患者配合制动,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明显的移动伪影,这也是下肢血管造影时,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伪影类型[3-4]。在下肢部位产生这类伪影的原因在于: 下肢血管造影常规采用仰卧位检查,后前位投照,患者下肢通常处于一种自然外旋外展的体位状态[5],在这种体位会导致胫腓骨干重叠,根据外旋程度不同,血管走行与胫腓骨皮质重叠,因此,通常造影前嘱患者脚尖内旋向前,保持标准解剖位患者[6-7],这样在X线后前位影像上胫腓骨干无重叠,血管展开,但这会使患者处于一种强迫体位,肌肉紧张,容易疲劳,仍会有轻微移动,不自主会向胫侧缓慢旋转运动。 在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时,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平均2 h,患者很难长时间保持这种被动体位。 老年病人、意识不清患者难以自行保持解剖学体位或长时间配合。 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局部缺血性疼痛加重, 对比剂的刺激,必然会出现不自主活动和抖动[8-11]。以上这些运动大多都伴有旋转运动,难以通过像素上下左右移位进行后处理来消除移动伪影,因此,我们制作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设计思想是:① 能将下肢固定于解剖学位,胫腓骨上下两端少许重叠,血管走行与胫腓骨皮质无重叠,且稳定性要好;② 能充分起到制动作用,有效防止下肢左右移动、控制脚踝内旋和外旋,达到明显减少和消除移动伪影的目的;③ 长时间使用固定器,患者无不适感、疲惫感;④ 使用简单、方便、安全;⑤ 材料能被X线穿透,不能有异物伪影形成,不干扰足部造影。
图4 未使用固定器影像(移动伪影伴下肢外旋胫腓骨重叠)
图5 使用固定器影像(无明显移动伪影胫腓骨呈解剖学体位)
表1 两组下肢血管造影时伪影显示情况对照
表2 两组下肢血管造影时体位标准化情况对照
本组58例未使用固定器行下肢动静脉DSA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中,22例无伪影或轻度伪影(可以通过像素移位消除伪影),均为单纯检查患者,检查时间较短,年龄偏轻,疼痛肿胀不明显,容易配合检查者;36例伪影明显(包括全部严重疼痛与肿胀者和6例步进式造影),23例伴有体位不正,胫腓骨结构大部分重叠,分析原因可能与足跟弧度与床面不易固定,强迫于解剖位置不能保持稳定,易疲劳,尤其在疼痛、肿胀、对比剂刺激下更是容易活动、内外旋转,患者精神状态,步进造影时机器振动等也有关。在58例使用固定器进行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45例无伪影或伪影不明显,肢体X线投影成解剖位,血管边缘锐利,血管走行与骨皮质无重叠,胫腓骨干无重叠,减影彻底。总结原因是:患者脚被固定器包裹,与固定器之间无活动空间,纵轴一致,固定器纵轴与支撑条呈85°,支撑条又与床水平面平行的结构,使下肢轻度向内旋转呈解剖学体位,并且在支撑条两端的支撑作用下,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使下肢不能做内外旋转运动,支撑条长25 cm,宽6 cm 与床垫接触面较大,摩擦力也大,不易左右移动;45例造影检查治疗时间最短为22 min,最长为185 min,寻问患者均表示无不适感,肢体较放松,足跟后部在固定器后跟的衬垫下较床面稍抬高约5°,较为舒适。此组另13例均有明显移动伪影,其中12例表现为骨骼(包括髂骨部位)和血管边缘均有明显伪影,像素上下左右位移不能消除,说明这种运动不单纯是上下左右移动,含有旋转成分,分析其原因:① 其中4例下肢缺血剧烈疼痛,1例有精神症状,患者躁动,全身运动牵拉带动下肢活动,形成的移动伪影;② 6例骨骼和血管边缘均有明显伪影的为步进式造影(这与不使用固定器组一致),进行试验分析,使用一固定物体模拟进行步进式减影,结果也出现与血管减影相同性质的移动伪影,说明该移动伪影与C臂机架步进方式的结构不够稳定,振动较大有关[12],排除与固定器稳定性不够有关;1例表现为骨骼伪影较轻,血管伪影较大,分析考虑可能为对比剂刺激,肌肉收缩,牵拉血管所致。本组8例体位不正者,4例因下肢缺血剧烈疼痛、1例有精神症状,患者躁动,全身运动牵拉带动下肢活动造成,3例伴有体位不正者,经检查验证为脚置于固定器内后,尼龙搭扣未拉紧包裹完全,使脚在固定器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患者脚自然外旋所致。
综上所述,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稳定性好,固定性强,所有患者投照角度一致,便于分析血管走行和开口变异,利于质量控制。成本低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变换体位快捷,只需在支撑条的内侧或外侧加垫小木块,即可使足外旋或内旋,且稳定固定性不减,值得推广和使用。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加,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将从固定器的材料(碳素纤维)、美观,和角度可调节性方面进行改进。
[1] 燕树林,王鸣鹏,余建明,等.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MR、DSA)上岗考试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480.
[2] 燕树林,牛延涛.医学影像技术学术语详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87.
[3] 冼朝晖,莫小聪,王晓白.对比剂实时跟踪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4,25(4):498-500.
[4] 欧阳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
[5] 于兹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
[6] 宿宝贵,潘三强.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 陈燕,黄健.步进式DSA 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5):78-79,88.
[8] 宋烈军,罗小平,罗银灯,等.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 (1):99-101.
[9] 崔银杰,刘晓军,杨敏,等.DSA检查下肢固定器的研制[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4):366.
[10] 唐建云.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0-91.
[11] 葛彦彦,薛艳,杨显存.对比剂实时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4):654-655.
[12] Darcy MD.Lower-extremity arteriography:current approach and techniques[J].Radiology,1991,178:615-621.
Exploit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xture
XU Shao-rui, LOU Wen-sheng,XIANG Yu-mei, GU Jian-ping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6,China
TH774;R197.39;R543.6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2.07.003
1674-1633(2012)07-0021-04
2012-04-03
2012-04-20
顾建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介入科主任。
通讯作者邮箱: cjr.gujianping@vip.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 xture, which is used in preventing limb movement and rotation in the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process and maintaining the anatomical position. Methods Made wood chips into soles, fi xed a long piece of wood as a support bar at the bottom of the glue, so that the angle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with the support bar was 85 degree, joint plus material with the sole plate on both sides with strong adhesive, with two protrudent fl ank, sewing velcro on both sides. 11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lower limb angiography fi xtu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rtifacts and body position vision.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using χ2testing. Results Artifacts display rate of the group without using fi xture was 62.07%, and the position standard rate was 60.34%. The patients got tired easily in the control position process. While the artifacts display rate of the group using fixture was 22.41%, and the position standard rate was 86.20%, with comfortable using experienc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xture is simple, easy to use, stable,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lower limb movement and rotation, is worth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i xture; angiography of lower limbs; anatomical position; motion artifacts; pixel 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