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患者一般情况与致伤情况的比较研究
2012-10-09刘光耀郭治良
姜 洪,张 堃,刘光耀,郭治良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急救中心;2.白求恩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130033)
多发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急诊科常见病。它由多种原因所致,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突发事件等是造成多发伤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超过5万人,以17-35岁最多。多发伤成为青壮年致残,劳动力丧失的首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救中心(外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所有符合诊断标准的多发伤患者1500例伤者的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资料的收集,由接诊医生对调查对象进行不完全开放性调查。调查对象有患者本人及家属、朋友等。由接诊医生填写专门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内容包括:性别与受伤环境、年龄与受伤环境、职业与受伤环境、文化程度与受伤原因、年龄与受伤原因、职业与受伤原因之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假设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均以P≤0.05判断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受伤环境之间的比较
性别与受伤环境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2.97,P<0.000 1)。在交通场所中,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在家庭、学校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2.2 年龄与受伤环境之间的比较
不同年龄与受伤环境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71.34,P<0.001)。所有年龄段中,多发伤发生率最高的受伤环境均为交通场所。
2.3 职业与受伤环境之间比较
不同职业与受伤环境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842.68,P<0.001)。交通场所中,司机发生多发伤最多;在劳动场所,农民工发生多发伤最多。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与受伤环境比较
2.4 性别与受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不同性别与受伤原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6.43,P=0.005 7)。在所有受伤原因中,男性发生多发伤的比重大。
2.5 年龄与受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不同年龄与受伤原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14.51,P<0.000 1)。在突发事件和斗殴中0-20岁发生多发伤最多,在交通事故中21-50岁发生多发伤多于其他年龄段。
2.6 职业与受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不同职业与受伤原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712.53,P<0.000 1)。道路交通伤中,司机发生多发伤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高处坠落伤中,农民工明显高于其他职业:跌伤中学生高于其他职业;打仗斗殴中无业人员的高于其他职业。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与受伤原因构成比
2.7 文化程度与受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文化程度与受伤原因差异有显著性(χ2=207.44,P<0.000 1)。道路交通伤中,高中文化程度所占多发伤比重最大,479例;跌伤中,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最大,63例;突发事件中,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最大,30例。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与致伤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与受伤环境之间差异显著。在交通场所,男性高于女性,在家庭、学校中女性高于男性。这与男女的职业分工有关。所有受伤年龄段中,多发伤发生率最高的受伤环境均为交通场所。交通伤最多,占59.40%;高空坠落伤次之,占14.07%。与唐国茂[1]报道相似。道路交通伤一般存在三次碰撞:一是车辆与障碍物碰撞,一是人体与车内部件的碰撞,三是人体内部不同组织的碰撞,三次碰撞也可根据汽车的情况反复出现,因而造成多发伤的情况居多。高空坠落因为受到高速冲击力的作用,着力越大,造成的损伤越重,同时与伤者的年龄、体重、坠落高度、着地的姿势、地面的性质有关。[2]
3.2 一般情况与受伤原因比较 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受伤原因之间差异显著。在所有受伤人员中,男性发生多发伤的比重大,而且年龄在21-50岁,占60.67%,与刘勇[3]报道的相似,主要反映了本地区多发伤患者青壮年居多,这是因为男性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担负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接触各种环境危险因素的机会多于女性。本研究结果说明司机最多,其次为农民工,两者共占78.80%,工人和学生的人数也较多,可能是由于司机经常暴露于交通环境中,风险行业的建筑业中农民工居多数,加之对防护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受伤机会多,而学生与年少好动,缺乏生活经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差有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受伤人群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其法律意识淡薄,蓄意触犯交通规则,无视劳动纪律有关。
4 结论
多发伤患者的一般情况与致伤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多发伤的发生。
注重劳动保护,加强劳动者的技术培训,使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应对从业人员 严格考试,坚持合格者上岗的制度。在高空危险作业的人员应配备劳动保护设施,监督部门应定期监督检查。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有些多发伤的发生是因为当事人酒后驾车,蓄意触犯交通法规。对于多发伤的高发人群,应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观念。目前针对汽车量的每日增加,交通事故频发发生,应改善交通道路的条件,加强交通立法和执法,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应开展全社会预防多发伤的宣传教育,普及多发伤的知识,掌握自救、预防知识。
[1]唐国茂,李亚男.发伤性创伤急诊救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358.
[2]贾 健,金鸿宾,王 基等.多发伤的特征及其对策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00,2(1):24.
[3]刘 勇.5393例创伤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自然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56.
[4]李晓南.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时间分布规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18(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