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2-10-08韩会君段清婷
韩会君,段清婷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2.东莞市麻涌中学,广东 东莞 523130)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它却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生活理想和生活目标。从人类思想史来看,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的思考和追逐。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更加关注国民的幸福问题,并且成为了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时代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将得以迅速的发展并逐渐成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行为的特点。同时,围绕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健康观念的树立、体育意识的提升、自我运动能力的培养、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立意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范围涉及综合性院校和体育院校;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公办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以年级、学科性质、性别分层取样,向5所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5份,有效问卷956份,有效回收率97%。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其中问卷的效度主要由11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评判。结果是:2人认为该问卷完全能够达到调查目的的需要;9人认为能够达到调查目的的需要。采用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两次测试相关系数r=0.819(p﹤0.01),说明调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众说纷纭,有的学者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也有的学者主张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体验负性情感,较多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目前,大多学者比较认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家狄纳(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2.1 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从主观幸福感整体来看,被调查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3.74±1.13,接近4,根据生活满意度从不满意到满意1~7的计分点强弱变化曲线来看,说明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稍有偏向不满意的趋势;积极情感的平均数为4.42±1.04,消极情感的平均数为2.76±0.87,根据情感量表从根本没有体验到所有时间体验到1~7的计分点强弱变化,说明大学生有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不到一半时间体验到消极情感,见表1。
从各指标得分情况看,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十分满意的占1.2%,比较满意的占3.8%,基本满意的占21.2%,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占31.4%,基本不满意的占29.7%,比较不满意的占10.2%,十分不满意的占2.5%。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4分以上者占57.6%,4分以下者分别占42.4%,说明近五成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表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在积极情感方面,所有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占2.1%,超过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占46.1%,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占35.9%,不到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占14.3%,根本没有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占0.5%,即在4分以上者占82.1%,4分以下者占17.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多半时间都能体验到积极情感(82.1%);不到一半的仅占17.9%。在消极情感方面,4分以上者占 23.1%,4分以下者占76.7%,说明少数大学生多半时间体验到消极情感(23.1%),大部分大学生不到一半时间体验消极情感,占76.7%。这表明,在整体情感上,大部分大学生的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衡量主观幸福感强弱的指标(生活满意度和情感)的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大学生占57.6%,一半以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的大学生占82.1%,不到一半时间体验到消极情感的大学生占76.7%。通过综合分析可见,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71.8%)。
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分析
2.2.1 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余暇生活谱系中的位置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大学生余暇生活情况由大至小排名,依次是上网、看电视电影、阅读和学习、听音乐、体育锻炼、逛街或购物、与朋友聚会、社交活动、观赏比赛、度假和旅游等。其中,体育锻炼列第五位,占大学生余暇生活的10.8%。可见,体育锻炼已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所占比重较小,涉及的面还不够广泛。
2.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分析
本研究将体育参与的四个选项:经常、有时、偶尔、从不分别赋值为3、2、1、0。统计分析表明,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关注体育信息或比赛的平均数为2.05±0.85,说明广州地区大学生有时会通过各种媒介关注体育信息或比赛;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平均数为1.03±0.89,说明广州地区大学生很少通过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直接参加体育锻炼的平均数为2.06±0.87,可见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时间在其闲暇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2.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3.1 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为研究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体育参与程度各指标和衡量大学生体育锻炼等级标准的身体运动量(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频率)的得分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大学生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检验
从表2可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关注体育节目或欣赏体育比赛的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大学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096,相关度不高,这表明间接参与体育的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各指标的相关度不高。现场观赏体育比赛的大学生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说明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可较少体验到消极情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是 0.125、0.314、-0.188,其中与生活满意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积极情感指数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且相关度最高;与消极情感指数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身体运动量与积极情感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为0.329。由此可见,直接参与体育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高于间接参与体育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体育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但相关系数均不高。
2.3.2 体育参与程度对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2.3.2.1 体育参与情况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表3 过去一年内广州地区大学生是否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表3表明,广州地区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内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97.2%,说明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中来,体育成为闲暇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为进一步考察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剔除在一年中未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27人),对有参与的人群(929人)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见表4。
表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是否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程度和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积极情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消极情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体育参与的自觉程度看,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80±1.116、4.49 ±1.024、2.74 ±0.857,而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平均数分别为 3.61±1.170、4.28±1.082、2.82±0.945,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指数均高于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较少体验到消极情感,这表明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3.2.2 广州地区大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由于间接参与体育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度不高,在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度较高情况下,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此,本文对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与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方差分析,见表5。
表5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的频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从表5可知,体育参与的频度与积极情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直接体育参与的程度看,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77±0.856、4.05±0.855、2.69±0.669;偶尔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 3.68±1.186、4.27±1.110、2.88±0.968;有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67±1.076、4.43±1.076、2.79±0.843;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84±1.149、4.55 ±0.940、2.65 ±0.834。由此可见,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高于直接参与程度较小(从不、偶尔、有时)的大学生,其消极情感低于直接参与程度较小的大学生,这说明广州地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强于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3.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具有一定运动技能,经过专业训练和指导,有着一定体育锻炼意识的群体。由上述结果得出,体育参与程度较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体育参与程度较弱的大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特殊人群,为考察它是否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为此,本文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
表6 广州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
表6表明,广州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93±1.20、4.62±0.90、2.80±0.94,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分别为3.69±1.11、4.37±1.06、2.74 ±0.85,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平均数均大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平均数,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3.1.1 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部分大学生的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1.2 广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方式是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相结合;直接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不高,且多数大学生进行的是小锻炼量体育活动,中等以上的身体锻炼量不足一半。
3.1.3 广州地区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高于间接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
3.1.4 广州地区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广州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2 建议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目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现象,本文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就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如下建议:1、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在人的健康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自身良好心理品质的影响。2、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增设选项课教学种类。3、加强体育社团建设,让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去体验人生,克服不良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导引与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1]刘俊千.四川省高校研究生体育参与调查与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李卓声.长春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态度及体育参与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郑雪,严标宾,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2004
[4]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
[5]张国华,王春莲,等.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9,9
[6]庞文,韩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3
[7]赵立军,刘旭华.贵阳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8]朱翠英,等.幸福感及其测评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