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仓储业柳暗花明又一村——专访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

2012-09-30李静宇

中国储运 2012年3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商贸土地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增值服务是亮点

2012年仓储业仍将在缓慢着前行和改变,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仓储业的盈利仍将依靠增值服务。这一点仍然延续过往一年的轨迹。

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60个大型会员单位的统计,去年一年样本仓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基本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利润4.83亿元,增长12%;货物吞吐量8281万吨,比上年减少60万吨,社会平均库存期末462万吨,比上年减少9万吨;货物周转次数为8.96次,比上年下降0.64次;库房空置率1.5%,比上半年增加1.2个百分点;现货市场席位出租率为89%,下降7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总结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业务量下降幅度较大。在分析具体原因时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解释说:“由于制造业增速下滑和货币政策偏紧的影响,致使采购数量下滑。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波幅过大,使许多贸易商在等待观望,直接影响到生产资料如钢材、有色、塑料等的流通量。”尤其在8月份之后,库存物资明显减少。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货物吞吐量下降幅度高达15~22%。

在业务量下降的同时,货物周转次数放慢。2011年为8.96次,比2008年的9.5次、2009年的9.25次、2010年的9.6次低了0.54、0.29和0.64次。这意味着货物流通放慢、在库时间延长和资金周转不灵活。

与此同时,仓储业仍然释放着这样一个信号,增值服务仍是仓储业务利润主要来源,姜总介绍说:“传统的保管业务盈利为负,而货运代理、现货市场、质押监管、加工、配送等增值业务均盈利。”库房业务收入超过货场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6%,而货场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在姜总看来,这说明客户对库房的需求增加,对露天货场的需求减少。这或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可喜的是,金融物流业务增长38%,低于往年的增长速度,但依然属高速增长。该项业务在去年尚未出现大的风险事件。主要得益于管理力度的加大和客户选择的优化。

电子商务物流、电视购物物流等新模式对仓储的需求增长。一些仓储企业已在与京东商城等单位合作,提供电商物流服务。中储沈阳公司为辽宁电视购物提供仓储配送服务,每天分发1.2万件商品。

仓储物流将成为热点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38号文件《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多处条文与仓储业有关,这将都被看作是国家政策给予仓储业发展的利好。

城市驱赶仓库的速度加快。姜总介绍说,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在扩容,以城市总体规划变更、组建新区、经济区等方式扩大城市规模,各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都在进行新城建设,这就使大批仓库被规划掉。在此情形下,一部分仓储企业改行,将土地开发了事;一部分仓储企业被迫外迁。而外迁又没有足够的仓储用地供给,或者因为土地价格连年攀升而无力重建。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调查,大约有40%的企业已经或在今后几年中遇到搬迁问题。

在此种情况下,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仓储业大量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国家土地控制的情况看,18亿亩耕地的红线已经逼近。目前许多物流园区,其土地都尚在规划和等待土地指标之中。土地成本上涨速度快。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公报,2008年我国出让土地16万公顷,总价9600亿元,平均600元 /m2;而2010年出让土地29.15万公顷,总价2.71万亿元,平均926.3元/m2,价格上升50%以上。2010年工业用地平均地价为629元/m2,合41.95万元/亩。仓储地价的升高,增高了仓储成本,从而提高了仓储租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高等级仓库租金分别达到1.1元、1.2元、1.3元、1.4元/平米·天。

在新的一年里,物流园区建设热情依然高涨,但由于地方政府在容积率、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就业人员等四个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物流企业拿地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土地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高涨与仓储企业微利的矛盾突出。仓储业营业税从5%降到3%是举手之劳,但与增值税改革捆在一起时,又让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姜总看来,如果不开展增值服务,仓储业的收入利润率大约只有2.5%,资产利润率不到1%。而营业税为5%,房产税12%,所得税25%,能用于积累的资金很少。至此,我们就会明白仓储企业期待土地升值愿望有多么强烈。这就是不赚钱也要占地的怪现象。这些条件驱使物流园区向商贸园区、总部园区方向发展。

仓储物流中心成为竞争的焦点之一,从以下企业的举措中可以得出判断:京东商城将在沈阳建东北地区总部,投资15亿美元建物流中心和改善技术装备。苏宁规划在广州建华南地区总部,其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30万个货位。同时规划60个物流中心基地,其中已建成的北京、杭州、南京、沈阳、成都、合肥、无锡七个,即将动工的广州、天津、青岛、徐州、重庆、厦门、北京二期七个。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企业都极为关注物流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业务扩张的需要,区域物流中心是扩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现有的物流设施远远落后于大型商贸企业的需求。几年前,就出现总量10万平米,单体库2万平米的需求,现在又增长为总量20万平米,单体库4万平米的需求。而目前没有一家仓储企业有此能力。

生机何在?

有这样一种趋势我们应该把握住,那就是仓储与运输配送企业的融合趋势加强。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34家五A级物流企业和33家两业联动示范企业的调查发现,有64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仓储业务。同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都在大规模建设自有库房;快递企业和网络性运输企业也在建设自己的货物集散中心。姜总强调说,“新的一年里,特种仓库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如冷库、医药、化工危险品、煤炭、食品类仓库等。”

在新的一年里,虽然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布局将会调整和规范,但是姜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物流园区科学规划问题值得再一次警醒,园区规模应该与其承担的功能相匹配,物流园区的选址应该与综合运输体系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当前最大的危险是借发展物流园区的名义造城,不顾实际需要盖高楼,建大厦,办市场,造酒店。基础物流设施建设被忽视,铁路专用线已从1.8万条减少到9700条,能进行海铁联运的码头屈指可数,公路主枢纽规划早落实少,值得担忧。

仓储业进入高技术时代的步伐加快。据姜总介绍:目前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的覆盖面增加,与此同时,机械化、自动化的装卸搬运技术和分拣技术更广泛地得到使用。这是因为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必需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来取代人力。同时货物的精细化,要求设备和作业的精细化,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商贸与物流的融合中有两种趋势,一是物流企业更加主动为商贸企业服务,二是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开始进入物流领域,比如厦门建发,象屿集团、开滦物流等;也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展商贸活动,如中铁物资、厦门嘉晟等。商贸企业做物流,可以增加服务功能,争取更多客户,保证货物安全。物流企业做贸易,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信贷额度,分得商业利润。但也有专家担心,商贸与物流一体化会降低专业化的高效率。

新的模式出现,公共物流区和租地建库的模式将被重视。在广东等建设土地稀缺地区,已出现了租地建库的趋势。即土地所有者不再将土地50年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物流企业,而是采取土地租赁方式,租期一般在20年之内,租金每年支付。姜总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土地利用灵活,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物流企业一次性支出成本降低等,但也使物流企业的投资缺乏安全感和长期性。

对此,姜总认为:“有关部门应研究完善公共物流区和租地建库并行的方案,即在适合建物流设施的地区规划物流园区,土地属国有,用途为物流,企业可租地建库,租期为30年,租金每月或每年支付。到期时原租地企业优先续租。”并规定:土地只能用于物流活动,不允许随便改变用途,不允许转租,物流设施占地面积需超过用地面积的50%,这样的好处是使城市拥有较为长期的物流用地和物流设施,减少对土地的炒买炒卖,降低物流企业的负担等。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商贸土地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我爱这土地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画像即墨商贸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