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2-09-30耿全现
耿全现
河南汝阳县人民医院 汝阳 4712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是脑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进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早发现、早治疗能够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我院将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效果,现应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7-2011-05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均经MRI或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符合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男66例,女36例;年龄51~79岁,平均64.5岁。发病时间与用药时间间隔:12h内32例,12~24h50例,25~48h内20例。既往病史:冠心病24例,原发性高血压史46例,心律失常12例,糖尿病18例,本组无心、肺、肾功能严重不全及脑出血的患者。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53~78岁,平均67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5;对照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52~79岁,平均66岁;神经功能缺评分28.8。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和护脑,并视病情配合使用降糖、降压药物与脱水剂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辅以30mg依达拉奉+100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2周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要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检查。
1.3疗效判定患者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基本痊愈:病残级别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下简称“缺损评分”)平均减少90%~100%;(2)显效:病残级别1~3级,缺损评分减少46%~89%;(3)有效:缺损评分减少15%~45%;(4)无效:缺损评分减少在15%以内;(5)恶化: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的64.6%,结果见表1。
表1 2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n(%)]
2.2组间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缺损评分均一定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间缺损评分比较 (s)
表2 2组间缺损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4 29.8 9.2*●对照组 48 29.6 21.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引起血管闭塞造成脑部缺血,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而细胞膜的构成物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过氧化而产生自由基,损害细胞膜而导致进一步侵害脑组织,加重脑部水肿,促使神经细胞坏死。研究表明,在脑缺氧缺血损伤尤其是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中,自由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脑组织的伤害及其导致并发反应联系紧密。缺血再灌注时,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大量生成,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钙离子超载、过氧化脂质、损害细胞膜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造成炎症与细胞死亡[2]。所以,保护神经细胞与清除自由基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类新型神经保护剂,具有出色的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的能力,血脑屏障的通透率达60%,通过静脉用药能够在脑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3]。临床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依达拉奉可抑制体内一些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生成前列环素的水平,抑制白三烯的产生,减小自由基的浓度。此外,依达拉奉也能够抑制脂质的过氧化进程,有效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率。
本组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1]任乃勇,赵康仁,张渭芳,等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2):149.
[2]赵迎宾,袁亮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3):40.
[3]王柞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