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2-09-29罗春兰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中西药流性胆汁

罗春兰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罗春兰①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硫糖铝、雷尼替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8.1%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西药结合; 临床疗效;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又称碱性反流 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临床上病情迁徙、久治不愈、易反复,临床疗效很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6年;对照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25~66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5年。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灼痛或胀痛,胃灼热感,空腹时加重;恶心、呕吐酸苦水、暖气,呃逆或纳差,嘈杂。经胃镜检查,均表现为黏液池呈黄绿色浑浊,幽门口见有黄绿色胆汁反流入胃,胃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面或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硫糖铝l g/次,3次/d,均于饭前半小时口服。雷尼替丁300 mg/次,1次/d,于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基础方药组成:柴胡15 g,白芍12 g,黄芩9 g,茵陈蒿18 g,白术12 g,枳实15 g,姜半夏12 g,砂仁(后下)6 g,陈皮12 g,甘草6 g,鸡内金30 g。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茵陈蒿;泛酸加乌贼骨;伴有胆结石者加用金钱草、海金沙;恶心、呕吐、嗳气者半夏增量并加用竹茹、厚朴;胃寒加吴茱萸、干姜。每日1剂,分2次煎,早晚空腹时口服,连续用药30 d。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复查胃镜评价并比较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⑴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胃镜胆汁反流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或食管下段基本恢复正常或基本痊愈;⑵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胃镜胆汁反流明显减少、胃黏膜组织学或食管下段好转;⑶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有所减少、胃黏膜组织学或食管下段改变减轻或略有变化;⑷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胆汁反流无减少,黏膜组织学及食管下段无改变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2.2 远期疗效 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2例占3.8%;对照组复发3例占5.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观察组复发5例占9.4%;对照组复发14例占26.4%。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率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理为胆道的运动功能发生紊乱,同时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力降低,从而幽门长期开放,使胆汁和其他肠液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受损,继而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从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1]。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的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目前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促进胆汁的排泄,保护胃黏膜和加快胃的排空为主要目标,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2]。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包括多潘立酮、硫糖铝和雷尼替丁,多潘立酮是一种消化道动力药,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减少由其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增加胃肠动力;硫糖铝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可刺激胃十二指肠分泌碳酸氢盐,以增强其屏障作用。雷尼替丁是强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学上属“胃脘痛、痞证、嘈杂、反胃”等范畴。该病多由肝胆湿热、郁热与脾胃虚弱相互影响致病,引起胃失和降,胆汁随胃气上逆而腐蚀胃黏膜。其病机主要是肝郁脾虚,肝郁易化火化热,脾虚易生湿生寒,寒热错杂是本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原因;故治疗的重点应是寒热并用,虚实兼顾,既要清肝泄热,和胃降逆,又要健脾益气[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茵陈、黄芩调达肝气,清热利胆;枳实、白术“补”、“泻”并用,寓补于泄,泄中有补;姜半夏、陈皮降逆止呕,散结消痞;砂仁化湿和胃;鸡内金健胃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且与白芍合用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凑疏肝、清胆、和胃、降逆之功。从而有效地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肠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促进胃黏膜病变组织的修复的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抑制临床症状,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胆汁反流。

本资料结果也显示,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治疗的81.1%。并且远期疗效好,随访至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明中西医结合能标本兼治,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广阔前景[4],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邱建亭.铝碳酸镁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9(9):90-91.

[2] 张斌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16-117.

[3] 林穗芳,刘敏.寒热并用法在辨治脾胃病中的应用[J].新中医,2009,41(12):107-109

[4] 尹燕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 168-169.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070

2012-04-05) (本文编辑:郎威)

①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泓口分院 江苏 溧阳 213300

罗春兰

猜你喜欢

中西药流性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