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体智库到虚拟智库:电子智库的提出及其建构

2012-09-29张云昊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智库建构交流

张云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从实体智库到虚拟智库:电子智库的提出及其建构

张云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在知识社会的背景下,传统政治正在被现代政智所取代。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的实体智库日益无法满足现代政智时代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造传统智库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论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系统地梳理了传统智库的发展及演进逻辑,指出了其功能局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互联网新技术,提出了电子智库这一概念,并从基础数据和知识运用两个层面上建构了电子智库的基本模型,最后从电子智库现实运行的角度进行了制度与机制层面的初步建构。

实体智库;电子智库;模型建构;运行机制

1 从实体到虚拟:传统智库的功能局限及电子智库 (G2T)的提出

就知识与政治的关联来说,在知识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以权力控制为中心的政治系统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生产系统为它提供的智识支持来实现对社会的治理,传统的政治正在被现代性的“政智”所取代。

智库作为“政智”时代典型的实践产物,在二战以后迅速发展。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政府背后,都有一批声名显赫的智库,譬如美国的兰德公司、布鲁斯金学会,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等[1]。当然,美国作为智库的发源地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智库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影响力上都具有代表性。据研究美国智库发展史的麦甘在1992年所做的统计,美国现有智库的数量在1200~1400个[2],它们已经成为美国的第四部门[3]和第五种权力[4]。因此,在当代国家中,智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一般认为智库是指以影响公共政策为目标、专事公共问题研究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组织实体,我们把这种智库形式称为实体智库或传统智库[5-6]。毫无疑问,实体智库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为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实体智库也日益暴露出其功能的不足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供给的有限性。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使智库最为发达的美国,其智库的数量和规模相对于庞大的知识生产系统来说也显得微不足道,这造成了知识供给政治系统的有限性。然而,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发展,社会诸系统变得日渐复杂和一体化,这使得私人问题与公共问题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私人问题日趋式微的公共问题时代。随着公共问题时代的到来,政治系统作为现代社会“公共问题”治理的核心主体,其面临的挑战将不断增多,对知识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这就要求知识生产系统与政治系统之间进一步契合,扩大知识的供给量。但是,由于当前实体智库的数量和规模比较有限,从而约束了知识的供给量。

第二,知识供给的垄断性。由于实体智库相对于其他知识生产机构来说,一方面他们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与政治系统联系紧密,更容易获得政治系统的信任和委托,另一方面他们也更为了解政治系统的知识需求,这使得其成为知识供给的禁脔,导致了专属性和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一方面约束了知识的供给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导致知识供给质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知识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契合,越来越难以适应知识政治时代的需要。

第三,知识供给的封闭性。如果说传统社会是政治精英垄断了对公共问题的处置,那么,现代社会则是智库专家与政治精英的结盟垄断了对公共问题的治理。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智库专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处于相对封闭的决策“密室”里,这必然导致封闭的决策结构。这种决策结构在本质上与日益开放的社会系统相违背,因而,如何进一步打破这种封闭结构,扩大知识生产系统中各类专家学者的政治决策参与度,形成一种竞争局面,建构开放政治决策结构,这对于应对公共问题时代的挑战十分关键。

第四,实体智库的附属性。无论智库专家如何强调智库的独立性,但由于其与强大的政治系统相比依然弱势,而且他们服务于政治需求的基本功能都决定了其必然无法真正的独善其身。尤其是官方智库更为典型,而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力却最为强大。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实体智库依然是被政治系统所主导,这势必影响其知识生产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基于以上分析,在知识供给与政治需求之间,由于传统智库组织的结构、规模以及交流模式等局限性,导致知识供给的有限性、垄断性、封闭性、附属性等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约束了智库功能的有效发挥,限制了知识生产系统与政治系统之间的多层次契合,这降低了政治决策系统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越来越不适应“政智”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传统智库进行革新就显得势在必行。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智库的革新提供了新思维。

互联网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虚拟平台,真正开启了人类的信息时代。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文献与现实实践来看,作为一个知识信息存贮、传播与转化工具的智库,还没有真正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与政治系统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知识生产系统与政治决策系统之间搭建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虚拟平台的信息交流架构,将各类知识生产系统与各类政治决策系统进行广泛的、无缝隙的联结,从而把整个知识生产系统整合为一个能够为政治决策系统进行大规模知识供给的虚拟组织群体,那么将形成一个开放的、自由竞争的、无边界的虚拟智库。我们把这个通过互联网技术组织起来的虚拟智库称之为电子智库 (E-think tank)。电子智库从本质上突破了实体智库的组织阈限,使得大规模的知识生产者群体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成为可能,形成了政府与智库之间“G2T”的新型架构关系,从而重塑了知识生产系统与政治决策系统之间的联结。

从根本上来说,电子智库与传统智库的主要不同在于,它运用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取代了封闭的组织结构 (见图1),这从根本上突破了实体智库的组织边界,也就克服了传统智库的功能局限和不足。

图1 电子智库与实体智库比较

2 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电子智库的模型建构

从整体上来说,电子智库即是将政治系统的知识需求与从事这些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之间通过网络技术这一虚拟平台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使政治系统与专家系统之间形成较为直接的、自由的、竞争的知识信息交流系统。电子智库的宏观架构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层和知识应用层。基础数据层主要指构成知识需求与知识供给的基本主体,包括政治分类系统、专家分类系统以及业余爱好者系统;知识应用层主要指知识需求方与知识供给方之间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以及形式,主要包括公共问题的建构与发布、公共政策的讨论与方案设计、专业部门技术与管理知识、政府项目的发布与研究、虚拟咨询、成果共享等。如果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模块:虚拟社区探讨与交流、即时咨询、项目开发与研究、基于志愿精神的开源虚拟社区。

2.1 基础数据层:政治、专家与业余爱好者之间分类系统的层级架构

对于基础数据层,由于它们所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泛和复杂,因此,建构其数据库首要的就是进行分类。就政治系统的主体来说,如果从政治所涉及公共问题的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安全、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层级。就专家系统的主体来说,主要是以学科专业为分类依据,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等,在这些不同的学科专业中,都形成了针对某些特定公共问题研究的专家群。因此,专家系统的专业分类与政治领域所涉及的公共事务分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把政治系统所涉及的公共事务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个分类层级数据库,把专家系统依据应用性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公共问题建立起一个专家分类数据库,然后将两者建立起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形成了电子智库的基础数据库。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在社会中还存在一个群体,他们也许不是专家学者,但他们热心于一些公共问题,我们把这个群体称为业余爱好者群体,他们也能够对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7]。因此,在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上,也应该把这个群体纳入其中。由此,我们基本上建构了电子智库的三大基础数据库,它们之间依据公共问题的类型形成相应的映射关系 (见图2)。在三大数据库的联结上,不仅仅要注重横向的联结,同时要注重各系统内部人员的纵向联结,以便推动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进行系统内部的知识挖掘[8]。同时,对于数据库的整体建设来说,要分区域、由小到大地建构和集成,最后形成面向全国的大型电子智库数据系统。

图2 电子智库的基础数据库层级架构模型

在建构了电子智库的基础数据库以后,接下来应该构建三大系统之间的互动运行模式,即知识应用架构。在知识应用层面,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以公共问题解决、政策议程建构以及管理水平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信息交流,二是以公共政策方案为核心的研究项目的竞争与合作,即知识信息交流模型以及研究项目的众包竞合模型。

2.2 从密室到社区:电子智库的信息交流模型构建

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的有效知识信息交流,是科学知识影响政治的一个最为常规化的方式,也是智库的基本功能。传统智库中,这种知识交流相对有限,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以讲座、游说、谈话等面对面的交流为主。这使得传统智库中专家对政治的影响力比较有限。电子智库由于其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等特点,较好的克服了传统智库的有限性,将传统智库中基于一定空间的面对面的密室式交流推向了超越时空约束的、即时即地的、脱域的虚拟社区式交流,这必将大大提升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频度、广度和深度,从而使知识以更为强势的姿态影响政治的发展。就目前的网路技术发展来说,这种交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基于虚拟社区的自由交流模式;第二,基于即时通讯系统的虚拟咨询模式[9]。

首先,对于电子智库的虚拟社区来说,其主要功能为公共问题的讨论与建构、公共政策讨论、公共管理知识交流、专业技术交流等。主要目的有二:首先是为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自由的探讨空间,集思广益,进行网络头脑风暴,以促进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其次是为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前沿的管理知识、方法和技术,为政府部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在虚拟社区的建构上,应设立以下主要板块:第一,公共问题分类讨论区,第二,公共政策分类讨论区,第三,公共管理知识分类交流区,第四,专业技术知识分类交流区,第五,业余爱好者讨论区等。

其次,对于电子智库的即时咨询系统来说,其主要功能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公共问题、公共政策、管理知识、专业技术、调查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即时性的解答;同时,专家学者及其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就以上问题对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即时性的质询。虚拟咨询有赖于建立一个即时通讯系统,这一系统将用户群分为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三部分,并与虚拟社区系统进行集合,同步登录。由此,虚拟社区与虚拟咨询就搭建了一个知识系统与政治系统的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电子智库的信息交流模型。

2.3 从外包到众包:研究项目的竞合模型构建

智库最根本的功能是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各种备选方案。对传统智库来说,这一功能主要有赖于政府将公共问题研究项目外包给智库内的部分学者而得以实现。而对于电子智库来说,由于它消除了参与障碍,提供了一个获得大量智力资源的入口,因而更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这使得所有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各种研究项目中去,从而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广泛的、自由的虚拟合作,使一个研究项目能够获得跨区域、跨学科甚至跨国界的智力参与,进而使研究能够考虑更多的情况和信息,获得更多更佳的政策方案,为政治实践提供最优的智识支持。这样,电子智库就使得公共问题研究项目由传统的外包给少数智库学者转变为众包给所有对这一项目感兴趣的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他们通过电子智库这一虚拟平台,透明化地设计并公开研究计划和进程,基于兴趣和专长自发协调地分配研究任务,共享研究结果并展开即时的讨论。因此,电子智库使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由传统的外包模式转变为众包模式,众包模式是一种突破组织边界、最大化地吸纳智力资源的超级外包,它突破了传统外包模式的智力资源闭锁性、研究的封闭性等弊端。

对于电子智库的众包模型构建,其基本思路如下:第一,政府部门在电子智库网站上设立“研究项目电子公告板”,对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公告,征求解决方案;第二,由专家或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多个项目兴趣小组提出解决方案并在网上公布;第三,由专家、政府人员、业余爱好者等公众投票选举解决方案,得票高者胜出(鉴于政治运行的内在逻辑,也可以由使用方案的政府部门自行选择);第四,相关政府部门付费购买该方案。在这一模型的整个流程中,一方面,项目团队的建立是自由开放的,成员之间可以展开跨时空的无边界自发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另一方面,在解决方案的优选上,采用网络投票这一公平民主的竞争方式,可以使那些真正优秀的方案脱颖而出;因此,这一模型兼顾了合作与竞争,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蜂群思维”下的众包竞合模型。

2.4 从付费到志愿:基于公共精神的开源社区构建

从本质上来说,政府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关乎我们每一个现代公民的价值和利益,决策及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民主与合理,取决于专家以及公民的参与程度。参与公共问题解决本身是一种公共精神的体现,它是实现现代社会治理以及最终实现自治的基本条件。基于这一理念,在电子智库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志愿精神,建立以公共精神为价值基础的免费的开源性虚拟社区,这一社区为政府提供的所有解决方案均为免费,并且完全公开,实现资源共享。

从整体上来说,电子智库由基础数据架构与知识运用架构所构成。基础数据架构由专家数据库、政府数据库以及业余爱好者数据库构成;知识运用架构由虚拟社区、即时咨询、项目众包、开源社区等四个应用模块构成。三大数据库以及四大应用模块从宏观上架构了电子智库的基本模型,使其能够充分地挖掘智力资源,广泛地使各类知识资源流向政治系统,充分发挥其议程建构、政策方案设计、知识与技术支持等功能,使知识与政治之间更为紧密地结合,推动现代性的“政智”发展。但是,电子智库模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现实的实践中,还需解决一系列的运行制度与机制问题。

3 从模型到实践:电子智库的运行机制

作为技术系统的电子智库模型,若要在现实中有效的运行,必须解决三大问题:即电子智库管理的有效性、虚拟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及运行经费来源的稳定性。这三大问题的解决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使它们之间形成相互配合与协调的运行机制。

首先,对于电子智库系统的日常管理来说,其主要职责在于系统维护、议题审核、项目发布、政策建议收集等,这些职责的实现需要那些既了解知识生产系统又了解政治运行逻辑的管理人员。这一两栖性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实体智库可以扮演这一角色,因为传统智库中的人员穿梭于知识生产与政策咨询之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电子智库与实体智库进行连接,把一部分实体智库转变为电子智库的管理者。实体智库人员的两栖性及其专业性,能够对电子智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能够不断地加以改进。

其次,对于电子智库中的政策方案和建议,其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高低将决定着政治决策者是否采纳。尽管虚拟的政策方案和建议是由大量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并且经过了网络的民主投票,但被筛选出来的政策方案依然会存在诸多的漏洞,尤其专家学者的理想主义情结会使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政策方案的纠偏机制,即针对被筛选出来的虚拟政策方案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由政治决策者与知识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然后再将这些问题和建议返回给虚拟项目小组进行改进。经过这样一个循环机制,可以相对提高虚拟政策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最后,电子智库的运行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这些经费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与维护费 (硬件和软件)以及对虚拟专家群体的激励费用。对于第一类费用,主要应该由政府买单,因为它属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第二类费用,主要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由政府付费购买相应的政策方案,二是鼓励公共问题爱好者群体或者项目小组进行公益性、志愿性的免费研究。

由此,我们从电子智库的组织管理、虚拟政策的纠偏以及经费来源三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层面和运行机制的建构,这使得电子智库的现实运行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知识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社会系统的发展之源。在知识社会系统背景下,政治权力与财富日渐成为知识的衍生物。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本文从知识与政治的关系出发,以两者最为直接的结合方式——智库为切入点,通过引入互联网新技术,提出并初步界定了电子智库这一概念,然后从基础数据和知识运用两个层面上建构了电子智库的雏形,最后从电子智库现实运行的角度进行了制度与机制层面的建构。当然,本文只是初步提出了电子智库这一概念,并从宏观上提出了建构电子智库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和简单方法,很多层面还远远不够成熟和完善,更是缺乏较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因而,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为我国的“政智”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智识支持。

[1]陈卓武、韩云金.试析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4.

[2]朱旭峰.中国思想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

[3]P.Dickson.Think Tanks[M].New York:Atheneum,1971.47.

[4]任晓.第五种权力—美国思想库的成长、功能及其运作机制[J].现代国际关系,2000,(7).

[5]朱旭峰.思想库研究:西方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60-63.

[6]安德鲁·里奇.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28-65.

[7]王莉丽.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4-58.

[8]杰夫·豪.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18.

[9]肯尼·斯劳顿.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37-162.

(责任编辑 谭果林)

From the Entity Think-tank to the Virtual Think-tank

Zhang Yunha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ociety,the traditional politics 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modern political wisdom.Accordingly,the traditional entity think-tank cannot adapt to the modern political wisdom era.Therefore,how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hink-tank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Based on this problem,the paper system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thinktank,and points out its function limitations.On this bas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lectronic think-tank and constructs the basic model.Finally,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operation.

Entity think-tank;Electronic think-tank;Model construction;Operation mechanism

A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CGL064),河南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2011-08-05

张云昊 (198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智库建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民居智库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