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广校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2-09-29镇雄县农广校657200张前多
□镇雄县农广校 657200 张前多
农广校教育是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的教育工程;它是由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组成的一所多层次学校;是面对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社会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技能、科学知识教育培训的学校;是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面授辅导、实际操作指导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学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学校。镇雄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县,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农业科技,作为农业科技三大支柱之一的农业教育工作在发展农业科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从镇雄县的实际出发,加快建设具有镇雄特色的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农广校的任务重大。
1 办好农广校的必要性
1.1 普及农村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农广校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做到这些只有深入到农村各个角落的农广校才能做到。因为农广校有多层次、多方法的教学,遍布各地的学校,随时随地都能学。
1.2 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农户、村级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要追求经济活动中的效益,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普遍而迫切的要求。当一个生产经营者把其自身的素质同预期的创制效益联系起来考虑时,他就会成为一个教育的潜在需求者,当可提供教育的一方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打动这个潜在需求者时,这种潜在的需求就会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当这种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时,他们就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出最大的能量,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能打动这些潜在需求者的只有做到“引导需求,按需办学”的农广校。
镇雄是一个有130多万人口的国家级农业贫困大县。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脱贫致富,面对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基本县情,大力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把人力、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和经济优势是镇雄的当务之急。农广校可以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便可学到多种知识和急需的实用技术,且投资小见效快,非常符合我县农村特点。镇雄农广校在这二十多年的办学中,为镇雄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
1)培养造就了四支科技队伍。一是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干部队伍。全县有80%的村干部在农广校受过中高等教育,他们不但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动周围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全县“绿色证书教育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有近2万名青壮年农民骨干参加了学习,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自己率先致富,成为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并在全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1 230户。三是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队伍。通过短期实用科技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广大农民已成为发展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四是培训了一支强有力的打工队伍。镇雄有40多万人在外地打工,农村有2/3的经济是打工带来的,通过农广校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门技术的打工者收入是以前的几倍。
2)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广校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消除了封建迷信及各种陋习产生的不良影响。
2 存在的问题
1)基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还比较薄弱。
2)宣传力度不够。
3)认识不够到位。
4)巩固率低。
5)经费投入不足。
3 措施
3.1 争取领导重视,寻求农广校工作后盾
办好农广校既是一项社会事业,也是一项地方性事业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镇雄这个经济、文化、交通都比较落后的地方农广校还处在艰难时期,应该努力工作,搞出成绩,得到政府领导的认可,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政府统筹、农业主管、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局面。
3.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习惯于传统而落后的生产方式,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认为参加农广校培训学习是浪费时间。因此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新闻媒介、黑板报、大幅标语等进行宣传并运用已有的典型事迹,激发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3.3 搞好横向联系,协调好部门关系
农广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此,在争取领导重视的同时还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农资、农机,特别是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技推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为它们是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三者有各自的功能和优势,不可代替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如果三者的相互结合不够紧密,出现各家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削弱教育、科技、推广的合力,就会大大削弱农业发展的动力。农广校作为农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就应该主动联系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部门,使之紧密结合,更快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推广应用,就是要通过组织推广过程中的专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生产者的接受能力及应用水平,使其能反馈推广过程中的情况和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共同商定新的生产攻关课题。只有这样,推广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来源,科研、教育才可以不断了解生产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教学计划,从而确保“三农”真正形成有机的结合体,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3.4 合理布局,广辟生源
农广校每办一个班都要按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规划,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与领导一起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办班地点和专业设置。力求做到方便学员就地学习,改善工学关系,减轻学员经济负担,提高到课率。
3.5 制定配套政策,增强参与意识
为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对参加农广校学习并取得证书的农民,应优先安排项目承包和贷款,优先供应良种,提供新技术,以及给予其他的必要支持。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有证书学员自愿组成农民专业协会、专业联合会等民间技术服务组织,使之成为农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应明确持证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录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优先从获得证书的农民中选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充分发挥持证农民的作用。
3.6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培训质量
1)抓好教材环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
2)抓好师资环节:在教师选用上要求专业对口,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3)抓好教学环节:教师认真备课有教案,学生专心听讲有笔记,严格考试、考查制度。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效益吸引,让学员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产生效益。
3.7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广校要抓好两件事以增强办学的实力,一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力度;二是加强办学队伍建设。
3.8 增强忧患意识
社会的发展,对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广校依附性太强,没有独立性,因此作为农广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3.9 利用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实力
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农广校教学手段特殊。三是农广校已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学网络,能够大批量、多规格、低成本地培养学生,解决了学员读不起书的矛盾和没有时间学习的矛盾。四是时代的发展给农广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在国家已明确提出“科技兴农”战略,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正是农广校的主要任务。所以,农广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