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2-09-28丹,马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入学动机体育教师

穆 丹,马 力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体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是重要的思想教育基础,是加强大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1].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程度表现出淡薄的专业思想和对悲观的体育教师职业追求,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是摆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为切入点,对我校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及其影响现存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改善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具有现实际意义的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08、09、10、11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共计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找相关书籍并通过知网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献,为完成选题、设计调查问卷提供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共120份,男生65份,女生55份,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3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6.7%.

1.2.3 访谈法

就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就学生专业思想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

2.1.1 学生入学动机

入学动机是学生进入大学各专业就读的主要动力来源.分为表面型入学动机、深层型入学动机和成就型入学动机.表面型入学动机是通过家长及亲朋劝导完成入学的;深层型入学动机是学生发自内心、感兴趣而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动机;想在体育事业上有所成就而入学是成就型入学动机.对于大学生来说,入学动机直接影响到今后在校学习期间的目标、努力方向和实际行动[2].表1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有53.45%的学生认为自己考入理想中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圆了大学梦,并通过体育教育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深造,他们的入学动机较为明确,是形成积极、稳定专业思想的成就型入学动机;有10.34%的学生是体育尖子,体育专业成绩很好,但文化课成绩较差,考其他学校无望,只能通过报考体育专业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这部分深层型入学动机的学生文化课底子差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专业思想逐渐消极;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的学生占21.55%,认为学校离家近的占8.62%,属于表面型入学动机,为他人目的行动,还有6.04%的学生是漫无目的考入大学,这些不良动机直接影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入学后的学习积极性.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淮北师范大学的原因

2.1.2 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提高学习效果[3].表2所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比率仅为36.20%,比较有兴趣和有一点兴趣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7人和17人,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几乎没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学生占到17.24%,结果不难看出,学生总体学习兴趣不高,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人数较多,说明学生总体学习本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欠缺,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学生本人、其他同学乃至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表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兴趣

2.1.3 学生的专业意志

专业意志是反映学生专业思想积极、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3],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意志现状也不容乐观.在问到如果能重新选择,您是否还会选择现在的专业时,有37.93%的同学赞同一定会选择本专业,12人绝对不会选择本专业,占总人数的10.35%,说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专业思想不稳定阶段,对本专业的执着程度较低;男女生比较中,选择一定会的男生有37.10%,女生有38.89%,而绝对不会的分别是男生9.68%,女生11.11%,还有一部分集中在可能会和可能不会的问题上,说明男女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存在部分学生专业执着程度低,专业意志不坚定现象.年级专业意志比较中,各年级中部分学生专业执着度相对较低,专业意志还不够明确,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有排斥心理分布在各年级中,而大四学生有50%的学生表示一定会选择本专业,只有7.14%的同学表示绝对不会,可能是因为大四学生在校就读本专业学习年限较长,受学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专业意识较强,专业思想较其他年级稳定.

表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重新选择本专业的可能性

表4 学生在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贡献的认知

表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心目中体育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表6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辛苦程度

2.1.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的认知

影响专业思想的另一个因素体现在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发展作用的主观认知上.就体育专业学生而言,体育发展作用的认知程度越高其热爱程度越高,学习热情也就越高,专业思想也就越稳定,本研究主要从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贡献认知、体育教师在社会地位的认知和体育教师的辛苦程度和待遇的认知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方面,只有7.24%的同学认为贡献不大,大部分同学承认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的贡献,而就体育教师社会地位、辛苦程度、经济待遇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6、7),61.2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不受重视,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行业辛苦,80%以上的学生表明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较差,付出的劳动不被认可和尊重.这势必是个危险的信号,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忠诚度令人担忧,消极、波动的专业思想已在学生当中产生.

表7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经济待遇的认知

2.2 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因素分析

2.2.1 社会、就业因素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种物质利益和不良的社会因素不断的蔓延使得部分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再加上社会对体育的偏见,教师行业辛苦,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被认可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专业思想出现不稳定现象.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报道,由于中央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从1998年到2004年增加了4倍,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000万[4].从我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数来看,目前在校生人数与扩招前相比增加了一倍多.所以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已趋于饱和状态.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逐渐转向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表现出消极的专业思想,心态很不稳定.

2.2.2 父母因素

现代大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溺爱,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并产生依赖、任性等不良心理[5].据调查了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见表1),有21.55%的学生听取家人及朋友的建议下选择了该专业,还有8.62%的学生是因为离家近.这些学生没有一定的自主性即便进入大学就读,其专业思想也及其匮乏和松动,如不及时加强相关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顺利完成.

2.2.3 学校因素

学生树立思想价值观、形成行为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生活在学校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其他成员、群体和组织有着直接和间接的沟通与联系,所以,其生活方式、学习状况和价值观念等也必然受学校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访问学生对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学校校园环境和老师的任课情况等满意状况时,超过七成的同学选择了满意,说明学生对学校这个“家”的“装潢”是比较满意的,但涉及到学习氛围时一半的学生认为一般,这种消极的入学动机,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难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且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欠缺,专业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生活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无形会让本身爱学习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就会跟着“潮流”走,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2.2.4 个人因素

很多学生在纪律和制度的约束下以及受到现今社会市场经济中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大冲击下,禁不住诱惑,他们整天迷恋网络,学业上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应付学校及家人,学习目的不明,意志品质薄弱、学习消极等现象,这样的思想状况对学生本身及身边的同学都是个不良的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校体育教育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表现在入学动机不明确,学生总体学习兴趣不高,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人数比值较大;部分学生专业意志还不够明确,极少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有排斥心理;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较差,不受重视,付出的劳动不被认可和尊重,学习本专业无前途等.

3.1.2 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同时禁不住社会不良陋习的诱惑出现意志品质薄弱、学习消极等现象;加上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压力也使得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出现不稳定现象.

3.1.3 父母对孩子溺爱,生活和学习方面包办过多使他们养成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不适应学校这个小社会的集体生活,再加上学校专业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直接影响我校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3.2 建议

3.2.1 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完善人格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够重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文化基础又相对薄弱,成长过程中其价值观人生观不明确,处于迷茫状态,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他们急需人文精神的关怀,通过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摆脱社会不良陋习的诱惑.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灵动的创造思维和高尚的人格情操的复合型人才.

3.2.2 专业思想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和志向

大力宣传体育教育专业思想理念,通过思想引导和教育活动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满意度,激发对体育行业的热爱程度,建立稳固的专业思想,树立从事体育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调整毕业生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2.3 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搞好校园人文景观氛围,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加强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提高我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基础之上,为我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4 加强学生课余体育生活的管理与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校应组建校园体育活动指导管理中心或体育社团为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教练员、以及各项体育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的培训,发挥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能动性,让学生在组织项目比赛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快乐,锻炼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使其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热爱本专业.

3.2.5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培养高质量人才

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从调整课程资源结构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法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1〕张果.试论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5,9(4):51-53.

〔2〕张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消极专业思想原因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9-60.

〔3〕刘慎年.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4.

〔4〕董玉福.扩招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观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6(20):111.

〔5〕徐万勤.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7:190

〔6〕邝枣园.大学生专业思想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2):62-63.

〔7〕何少雄.浅谈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体育科技,1999,20(2):42-44.

〔8〕孙玉龙.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4(11):101.

〔9〕燕飞.山西师大体院学生专业思想状况的认知测验[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17-19.

〔10〕马晓军,王文.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2):83-85.

〔11〕袁惠生等.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72-75.

〔12〕韩桂凤.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2,12(1):37-39.

〔13〕张辉.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1):65-68.

〔14〕张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2):54-57.

〔15〕袁斌.对体育专业“无特长生”的认识与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2004,17(1):105-110.

猜你喜欢

入学动机体育教师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动机不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