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丰富 绿色家园 健康生活
——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畅谈“美丽中国之建设生态文明”

2012-09-27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 本刊记者 张 静

党的十八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使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更加贴近中国的现实。

“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其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建设生态文明之要义

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发展平衡、步入良性循环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

记者: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 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历史的高度。请您谈谈我们党对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哪些阶段?

何发理:我们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从十五大到十八大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创新。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正式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章。

从这些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但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战略地位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发展思路的提升。

记者: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并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相提并论,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国家准则。那么,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和意义方面看,该如何去理解?

何发理:从核心内容看,最重要的内容和终极目标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升华出的更高形态的人类文明。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对中国和世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汲取,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如何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已经给予了注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要求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的文明,是更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最终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从现实意义上看,它是对工业文明的完善和提升。生态文明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历史所有文明成果基础上尤其是工业文明的精华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反思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而是用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观念对工业文明的完善和提升,也就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同步、并进。

建设生态文明之要求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难在坚持。其核心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记者:面对资源的枯竭与不可持续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十年,甚至更久我们所要坚守的责任与使命,这不仅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性,更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请您谈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

何发理:首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破解环境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根源、找办法、求出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其次,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要求,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

第三,要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

第四,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要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不能放松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努力不欠生态环保新账、多还旧账。

第五,要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要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之实践

“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是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是建设生态文明陕西的具体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记者: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何厅长您作为陕西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对陕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出了有力的推进和卓越的贡献,请您谈谈如何实现陕西的“生态美”?

何发理:首先,要发挥环保倒逼机制,构建绿色生产体系。近年来,产业结构偏重和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首要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来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环保工作由传统的末端监管向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延伸,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要着力打造民生环保,营造绿色生活空间。良好生活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我们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以“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为目标,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二是以“让人民呼吸清洁的空气”为目标,着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三是以“让人民吃上放心的食品”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第三,要树立“天人合一”理念,建设绿色生态环境。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并重,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七大生态建设工程。要结合陕南陕北移民搬迁、重点镇建设以及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等政策,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群众向城镇及集中居住点集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要认真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切实维护秦岭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启动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化、城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渠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景观生态化、出入境口优美化、荒山荒坡全面绿化等8大建设项目,努力构建秦岭山地水源涵养林生态景观区、关中平原田园生态景观区、渭北台塬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区3大功能区。要加强陕北能源区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坚持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以及“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第四,要培育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着力推动心灵环保。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进行部署。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拓宽渠道,鼓励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引导、规范公众有序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环境维权等活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

建设生态文明之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记者:美丽中国的提出,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富足强盛,我们的人民将更加幸福满意。可以预见,未来数年,这四个字将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词。请您谈谈,对美丽中国这个新的概念该如何理解?

何发理:什么样的中国才是美丽中国?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外部表现来看,应该是让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更高,幸福感更强,并且能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十分优美的生存环境中生产生活。核心是十二个字:物质丰富、绿色家园、健康生活。从内在要求来看,应该是整个社会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结构和循环体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发展处于可载或可持续状态;作为社会公众的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互动、互助、互敬的社会关系,整个社会崇尚道德,尊重自然,注重诚信,公平正义。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要求,都无不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产业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管理文明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从这方面来讲,生态文明建设正是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