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选人才
——陕西武功县践行科学人才观
2012-09-27孙亚政
◎ 文/孙亚政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武功县委书记)
贯彻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对于县级党委来讲,关键是要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胸襟、务实的举措,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机制,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做好党管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这是科学人才观的第一要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都要靠人才来支撑,人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确立“人才强县”战略
纵观古今中外,秦有商鞅,变法图强而一统天下;汉拥张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蜀凭孔明,外征内治而鼎足三国;唐用魏征,纳谏如流成就贞观盛世;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创造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伟大壮举;创新奇才乔布斯让“苹果”誉满天下。因此,人才相对于环境和物质条件,更具活力、更有价值,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成就事业的第一资源。武功县地上无山、地下无矿,自然资源十分匮乏,没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也没有国家重点项目安排,要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的宏伟目标,必须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意识,靠人才补齐发展短板,靠人才的谋划和实干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比较优势。牢固确立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这不但是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武功新崛起的现实需要。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
结合产业层次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文化发展繁荣等关键领域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既是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切合基层实际的人才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五大人才工程:
一是核心人才联系工程。核心人才在全县人才发展规划中处于中心位置,是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的专家团队。我们将按照未来5—10年发展战略的要求,聘请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校教授、研究机构专家甚至长江学者、两院院士为武功特聘专家,建立一支不少于20人、覆盖主要发展领域的高规格特聘人才队伍,由县党政领导对口联系,通过约访、座谈、团拜等形式,加强联系沟通,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都建立在顶级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二是领军人才塑造工程。领军人才是在特定领域服务和发展的领导型专家,承担着专业研究和实践的组织任务。计清作为近年来我县着力引进的手工刺绣行业领军人才,以馨秀公司为载体,推动典型文化元素与尖端刺绣工艺有机结合,高端产品驰名省内外,带动全县手工艺产业实现了规模数量与质量效益的双跨越,对于这类人才,我们将积极推荐参加各种形式的短训、轮训和交流研讨活动,支持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更好的承担起培养后续人才的重任。我们还将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赴全国一流高校,脱产学习现代农业、工业经济、城市规划、旅游策划、社会管理、媒体应对等方面的前沿知识,学习结束后逐步选配到对口单位,作为培养相应领域人才的领军人物。
三是急需人才引进工程。今年我县公开招考政府部门的总经济师、总规划师、总会计师,因为报名人数太少而无法实施,充分说明基层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另外,我县教育、卫生两大系统长期存在重点大学学生不愿来、留不住、干不久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积极实施“百名急需人才招引计划”,通过给予相应的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两年内为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引进100名专业对口的全日制一本院校毕业生,初步改善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
四是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领军型、尖端型人才开发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将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县委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和农广校的作用,分专业、分批次培训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种植专家、养殖专家、工程专家、手工艺专家和社会矛盾调解专家等实用人才,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是苏姓人才挖掘工程。武功是民族英雄苏武的故乡,每年都有大批苏姓人士寻根祭祖,他们中有一大批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其中不乏知名教授和尖端人才,这是武功特有的人才资源。我们将通过联谊、互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苏姓人才的联系,借助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搭建人才资源利用平台,筹备建立苏姓人才库,以亲情团结最广泛的苏姓人才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提升党管人才水平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统筹规划人才工作,在提升党管人才水平上有所作为。
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坚决克服只看眼前效益、忽略长远发展的短视眼光,在人才问题上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整合教育、卫生、农林、人社等部门的现有资源,全力支持重点人才项目的实施。每年策划包装一批人才培养与引进项目,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建立财政牵头、多点跟进、社会参与的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创新政策措施。人才政策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依据,以政策措施的创新带动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研究改进专业人才招录政策,建立用人单位全程参与的考录机制和体现专业特点的招考形式,确保人才招录的针对性。探索建立与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挂钩、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待遇确定机制与激励奖励机制,保证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对于特殊人才适当放宽非专业性评聘条件,在让更多县内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吸引大中城市优秀人才来县服务。
三是打造良好环境。没有好的环境,不但培养不出好的人才,就是引进的人才也留不住,现有的人才也不安心。要加强创业环境建设,加快县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渭河生态新区、重点镇开发和苏绘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为人才发展搭建更多平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建立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让所有的人才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环境,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重实绩,重贡献,使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坚决抵制“学而优则仕”的风气,提高和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让更多人才回归到专业轨道上来,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