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引良
——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2012-09-27周励
◎ 文/ 本刊记者 周励
姚引良说,延安精神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发展,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实质仍然不变,在十八大报告里,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等等精神内涵,都体现了延安精神在当今的传承和发扬。
十八大圆满结束后,各地代表们载誉归乡。十八大代表、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神采奕奕,兴奋地传达十八大报告精神,介绍延安这几年在转型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经验,畅谈延安精神,并对下一步的发展做了部署和展望。他说,延安市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时,仍然要用延安精神,指导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和幸福延安,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延安绿色嬗变新画卷 发展腾飞正当时
姚引良说,“十八大报告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重要部署。”众所周知,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延安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圣地,但是“风吹黄土人烟少”的印象也深印人心。
过去的延安到处是光秃秃的,主色调是黄色的。而现在,延安的主色调是绿色。从1999年,朱!基在延安宣布,在全国搞退耕还林,到现在13年。如果和1935年到1948年“红色革命”的13年相比,1999年到2002年的这13年是延安绿色革命的13年。
因为在延安搞退耕还林搞的最早,搞的最大,也搞的最好,面积达90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7%。所以今天从卫星遥感图上看,延安和周边地级市的边界是用绿色的反差隔开的。简单说,延安这块地域绿,周边绿的程度也有改善,但没有延安大。所以,它有一个绿色的反差。绿色的反差正好形成了延安现在和周边地级市的一个明显的边界。
姚引良说,延安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水土流失大大地减少。山东的东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由黄河带下去的泥沙冲积四五万亩地,现在没有了,因为黄河冲到下游的泥沙减少了,水土保持好了。延安在退耕还林前是470毫米的平均降雨量,现在500多毫米,今年接近600毫米。因为生态环境改善了,降雨量增加了。同时,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了,所以使得河水断流的机会少了,水也清了。所以,今天的延安要用山清了、水绿了来描述,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很急切,我们发展的信心也很足,延安未来腾飞发展可以说正当时。
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要尽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姚引良说,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陕北13年留下的宝贵财富,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延安精神中的“抗大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30多年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伟大成就,这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现在,延安“抗大精神”的体现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我们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毫不动摇。
延安精神中南泥湾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延安在当今的各项建设中,就是要继续坚持这种精神并发扬光大。过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共产党实现自给自足,站稳脚跟。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要尽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姚引良说,如今在这种精神指引下,延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退耕还林让黄土高原披上绿装,人民收入大幅增长。上世纪末,延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13.35亿元,人均突破8000美元,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是5000多美元,全国为5000多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多元,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1000多元;财政收入40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7亿元。
十年来,延安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发展能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1年,延安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水利、电力、通信、市政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延安机场是西北地区唯一与三大枢纽机场通航的支线机场,新机场正在加快建设。 延安火车新站、包西铁路复线建成投用,每天有通往北京、上海等地的旅客列车。延安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5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到1384公里,实现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包茂高速、青兰高速穿境而过,形成南北、东西两条高速大通道,延志吴高速、延安至延水关高速正在建设。
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等一批重大水源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从根本上缓解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紧缺的状况。
电力方面建成了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750千伏延安变电站,一批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成投用,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通信方面,广电网络覆盖所有县和乡镇,3G网络覆盖到重点乡镇及县城以上,县级以上城市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作为革命老区,延安一定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近些年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延安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对此,姚引良用三句话描述:第一句话叫人有我有。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延安全有。第二句话人有我优,就是你也有,我也有,但我的标准比你高。第三句话人无我有。比如说公立医院改革在延安全市推开,包括对农村的老百姓每年搞一次体检,很多地方都没有。由于延安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就要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执政为民。延安时期人民群众那么地拥戴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中共十八大报告“人民”出现频率最高,充分彰显“人本”理念,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中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姚引良说,作为革命老区,延安一定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小事也是大事,在决策执行全过程中,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实践也证明,在任何时候只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考虑到了维护好了,建设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矛盾冲突都会迎刃而解。延安十大革命旧址保护的景区改造工程,涉及很多人的拆迁,没有发生上访,原因就是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了。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财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一直没有过时,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姚引良说,如今的延安虽然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必须看到,延安发展还不很平衡,新的扶贫标准出台后,延安还有不少群众需要脱贫。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延安市提出四大发展战略
姚引良还着重强调,胡锦涛同志作的十八大报告主题突出,他完全赞成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报告的一个核心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是解决当代中国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一定结合延安实际,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他说,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延安提出统筹城乡富民强市的战略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后延安将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建设两个化工园区和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建设9个县域工业园区,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解决增加群众收入的问题。
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延安市提出了四大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筹城乡富民强市;二是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三是城市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让国土资源空间优化,人民安居;四是文化引领,旅游带动。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的突破,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把延安建设成为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和幸福延安。
时代前进的列车也必将证明,延安精神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发展,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实质仍然不变,在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关键时期,延安精神必将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