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边城传出的声音
2012-09-26牛依河
对于一篇文字,我并不在乎它用了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在乎它写了多么宏大的事件,而是在乎它的文字里发出的声音,那种能让你倾听得到的美。在李伟松的散文里,我听见了这样的声音,那是他内心的波澜之声。他以细腻的筆触、绵密的情感以及丰富的个性情调编织着自己的文字。
《遇见凤凰》中,李伟松因阅读《边城》而最终身临凤凰,他仿佛是在书海中用石头打了个水漂,涟漪波及其内心深处的潭池。他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凤凰的土地,在那里感受着那份温馨和浪漫,直到他坐到酒吧里聆听了歌手沙哑而沧桑的歌唱,才蓦然警醒,而去思考所谓的“旅行的意义”。他的叙述是平缓的,在平缓的文字里,年轻之心却隐藏着一丝老成。他写下的题目是《遇见凤凰》,但却并不局限于在凤凰之所见,他的视野延伸至对旅行、对人生的思考。
月光,这种缥缈的东西,这种似乎并不怎么具体的东西,自古以来成为很多文人墨客用以寄托自我情思的一种事物。为何如此?或许是因为它的朦胧、柔软吧!“朦胧”意味着有一部分是不可诠释的、不确定性的;“柔软”则有着轻盈、流动的可能。李伟松《月光正倾城》一文,被我理解成一个高考后的人,在叙述和描写中分解自己的内在。倾泻一地的,不是月光,而是一个人的心境。什么心境都可以随月光倾泻而出。此篇是一个借景、借物抒情的文,他借助周遭的事物(月光、街道弄巷、蝴蝶……)来转移聚集在自己身上的各种情绪,然后分解它们,进而剖析它们。李伟松具有对生活的审美眼光(这也正是他内心最“柔软”的、最可触的那一部分所造就的),“朦胧的月色”下,他的内心却渐渐透彻起来,最终得以升华。他发现了平凡生活的美,他的文字折射出了他心灵的光彩,他“醒来”,发现,“世界所能囚禁的,永远都只能是你的形体,而不是你的心”。
李伟松的这两篇小文,写得有情有韵,不缺乏深刻的思考。
或许,我不能用过多的赞词,因为我很怕对某一样东西拔高。伟松还有更长、更美的路要继续前行。他或许可以尝试“不动声色地道出”的、更具张力的写法,那估计应该更具有阅读力和震撼力。
李伟松应该是多情善感的。我期待,这个对世界多情的男子,经岁月的沉淀、经验的积累,他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牛依河
本名黄干,生于广西大化县,壮族,现居南宁。青年诗人。《广西文学》杂志编辑。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红豆》《延安文学》《青年文学》《民族文学》《黄河文学》《诗林》《作品》《散文诗》等刊,诗歌入选多种选本。著有《桂派名老中医·传记卷:陈慧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