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2-09-26张玉珍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额湖北省

张玉珍

0 引言

湖北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机电行业基础较好,机电产品的出口长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为促进湖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行新型工业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大力扶持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随后又在2007年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扩大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促进自主品牌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这些政策推动下,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强劲,至目前,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已占据湖北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机电产品出口额从2005年的44.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44.45亿美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40%,并连续五年位于中部省份第一。但是,从产品出口结构和出口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发现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出口品种单一,主要以通用技术机电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机电产品出口方式陈旧,主要靠加工贸易拉动出口。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势必影响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全省出口贸易的潜力。

1 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以通用技术机电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自主品牌缺乏。

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以质量、技术和附加值均相对较低的通用技术机电产品为主,如工程机械、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即使技术含量稍高的出口产品也多以中低端零部件产品为主,缺乏竞争力强的名牌商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部分省内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如宜昌的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锯片锯条等出口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再如船舶是湖北出口主力之一,2009年出口额14.0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约七分之一,为湖北出口在金融危机困境中保持平稳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若以实际船舶订单吨位计算,则显示我省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专用船舶的技术能力、配套能力不强。

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如集成电路、通信移动产品,计算机、太阳能产品、光电子产品以及成套设备、汽车及其配件等则缺乏本土自主品牌,多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品牌为主,如冠捷科技集团的AOC显示器、名幸电子的电路板、长光电源的蓄电池等,占据了湖北机电出口的大部分。

本土自主品牌非常缺乏,2010年,全国共有337家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参评中国机电商会推荐的出口品牌,其中有82家优秀企业为“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但湖北省获得此荣誉的仅有2家企业。

(2)机电产品出口方式陈旧,主要靠加工贸易拉动出口。

湖北机电出口产品中的船舶、高新技术产品中的液晶显示器均属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湖北机电产品出口的高增长率都是靠加工贸易复出口而实现的。2009年,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外贸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当年加工贸易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56.46%,一般贸易仅占37.37%,而2010年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更是高达63.44%,而一般贸易仅占32.45%。过度依赖加工贸易不仅极大地制约了我省机电工业的增长,还造成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更主要的是还会出现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收汇少、效率低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技术性结构的缺口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资本投入。

(3)机电产品出口品种过于集中,出口过度依赖外资企业。

在全省机电出口企业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2007~2009年连续三年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40%以上,2010年更是高达51.7%,为40.32亿美元,其中仅鸿富锦(富士康)出口额就达到17.85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44.3%。

而本土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出口所占比例则非常低。从2007~2010年连续四年,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均只有百分之十几。集体企业所占比例更低,如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0.52%和0.37%。

表1 2007~2010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分布情况

外资企业虽然带动了湖北省的整体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显示其他本土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了当地经济结构发展畸形。此外,机电产品出口过度依赖外资企业,也使全省很难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从另一个层面阻止了湖北本土企业的发展。当这些外资企业因各种原因撤走后,当地经济有可能停滞不前,严重的甚至发生倒退,为经济安全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4)出口区域高度集中,武汉市一枝独秀。

虽然2008年和2009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过亿的城市已达到6个,2010年为8个,但区域分布仍然极其不均衡。其中,2008年,武汉是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8.24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6.69%;2009年,武汉市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5.19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8.28%。而2010年,武汉市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3.78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高达81.8%,而出口额位居第二的随州市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2.49亿美元,仅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3.19%,位居第三的宜昌市为2.28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92%。其它5个城市出口额均在1-2亿美元之间,分别是襄樊、荆州、黄石、孝感和十堰。2010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过亿城市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2010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过亿城市情况表

区域出口比例的不协调,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久而久之,容易在省内形成两极分化,不利于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进步。

2 促进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

继续加强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培育一大批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根据国家支持重点和我省机电产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和扶持船舶、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产品、成套设备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首先,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船舶等出口基地和出口基地企业建设。以武汉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和东风公司等八家出口基地企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出口产业链建设,强化机电产品出口的产业基础。继续推进武汉船舶工业园建设,加快我省船舶配套业的发展,提高湖北船舶出口自主配套能力;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拥有自主出口品牌的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

其次,继续发挥研发、技改贴息资金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机电产品研发和技改贴息资金要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企业倾斜,向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和光电子等产业倾斜,重点支持对我省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发和技改项目。

最后,要抓住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实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12”工程,培植一批规模大、层次高的出口龙头企业,形成带动作用强、体现各地特色和优势的出口产业集群。进一步支持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机电产品,通信、消费电子、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贸易方式结构。

(2)运用多种手段支持机电产品出口。

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出口有较大潜力的机电骨干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纳入全省和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全省技术改造的重点,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多方筹措资金,建立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发展基金,支持机电出口企业扩大出口。对高新技术机电出口企业和省机电出口大户,允许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信贷支持,力争更多地使用卖、买方中长期出口信贷和为机电产品出口提供的保险、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中长期项目,根据信贷原则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对有效益、有市场、有还本付息能力的重点机电出口企业适当提高授信额度。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对于传统的欧美市场,出口企业应注重产品的功能、质量、技术、售后等方面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应大力拓展非洲和大洋洲市场。

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重点组织机电企业参加汉诺威工业展、中德机床贸易洽谈会等知名专业展览会,积极引导机电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推动机电企业参加“厦门对台机电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武汉)、广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定期组织中小企业与国外市场业界进行对口交流,寻找商机,扩大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机电产品的出口在湖北省外贸出口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不仅能带动全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要继续保持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并冀图维持其中外贸出口中的主导地位,关键是要大力培育本土新兴企业,强化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大自有品牌建设力度,使机电产品出口继续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强大主力军,努力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聂扬.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8).

[2]朱保金.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3).

[3]王方,全伟.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2,(1).

[4]杨昌荣.机电产品出口:态势、难点及相关对策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1,(2).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出口额湖北省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关于拟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公示
机电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