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包装盒底注塑模具设计
2012-09-26陶永亮薛敏杰
陶永亮 薛敏杰
(①重庆川仪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重庆 400712;②重庆宇海模具有限公司,重庆 402760)
1 产品介绍
由于盒底和盒盖的厚度相差较大,本文主要讨论盒底模具设计为主,盒盖模具和盒底模具结构大致一样,盒盖模具就不在此介绍。
2 模具设计
薄壁注塑件通常是指产品壁厚 1 mm 左右[1],包装盒正属于薄壁注塑件。薄壁塑件模具一般是专用模具,与常规制品模具相比较,薄壁件模具从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和脱模系统都有一定的区别。盒底模具采用一模一件的设计,其结构如图3所示。
模具工作原理是塑件注塑冷却完毕后,启动动模后移,由尼龙拉模器18拉着定模框5一起后移,由定模框限位螺钉17对拉开距离定位;定模框限位螺钉17固定在浇口板6上,带动了浇口板6一起移动,移动距离由浇口板限位螺钉15决定,带动了整个定模的分型,塑件吸附在动模型芯4上,浇口料头被浇口板6勒出,可以取出;动模继续后移,塑机顶杆接触到顶出垫板28和顶出板27向前运动,由气动顶出组合12通过进气道20进气,A顶出杆1推动勒板3,B顶出杆14,气动顶出组合一同将盒底塑件顶出动模型芯4的一定位置后,将塑件取出。
3 模具零件设计
为承受薄壁件成型时的高压,模具有刚度和强度的要求,模具的动、定模板及其支撑板等厚度比通常的模具要厚些,为保证塑件厚薄均匀性,在注塑过程不发生单边的现象,动、定模型芯和勒板采用止口锁紧结构进行定位设计,勒板与动模型芯有3°斜度配合,动模型芯与定模型腔有10°斜度止口配合[2],以保证动、定模型芯和勒板精确的定位,减少对导柱的压力。模具选用的钢材必须是耐久的模具钢。定模模腔、浇口套、动模型芯和勒板高摩擦部位采用 H—13(50~52 HRC)钢材[3]。模具成型零件采用圆形件,便于加工和控制同心度。
3.1 浇注系统设计
包装盒采用透明PP制造,PP属于结晶型塑料,材料流动性比较好。浇口采用针点式浇口,由于针点式浇口附近的剪切速率过高,会造成分子的高度定向,增加局部应力,甚至开裂。为改善这一情况,可将浇口对面壁厚增加并呈圆弧过渡,如图4所示。同时采用浇口拉杆11将浇口料头直接与塑件脱离,浇口φ1.6 mm留下的余头料不会影响盒底底部平整性。浇口板6从浇口拉杆11勒出料头,保证取浇口的方便。
3.2 冷却系统设计
薄壁盒底由于厚度薄,容易发生变形。为保证盒底的尺寸稳定性,把收缩和翘曲变形控制在用户接受的范围,对模具的冷却时要确保冷却均衡,防止因冷却不均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而导致变形等。动模型芯和定模型腔均采用6处隔板点冷却方式进行冷却[4]。如图5所示。在型芯(型腔)上6-φ16孔,有一定的深度(型芯90深,型腔深80),中间用2 mm厚度塑料或铜(铝)件固定在φ16孔中间,冷却水从水道24右面进去,到了孔顶面水流向隔水板左面流出,再流向另一个φ16孔右面进去,到了孔顶面水流向隔水板左面流出,以此类推,到了最后孔和第1孔中间用铝件堵头隔开水道,在铝件两边作出如图水道,用两条橡胶圈做密封,防止水流出,型芯和型腔用螺钉紧固板上。
3.3 排气系统设计
由于薄壁盒底注塑成型后是吸附在动模型芯上,并会有一定的真空状态,脱模比较困难。设计了气动顶出组合12,其中有圆锥顶块用螺钉固定在φ12 mm顶杆上,顶杆针上专门磨去了0.5 mm的1个平面,由进气道20进气,通过顶针进入塑件中,一方面是进气,另一方面进行抽真空操作,保证脱模需要。如图6所示。顶杆底部有1个橡胶圈进行密封,在装密封圈后,后面作一块厚度3 mm垫板,用2个螺钉固定,固定胶圈。
由于填充时间短,注射速度高,模具的充分排气尤其是流动前沿聚集区的充分排气非常重要,以防困气烧焦。在模具勒板与型芯中间、顶杆间隙及分型面作出排气槽,让气体排出。
3.4 脱模系统设计
薄壁盒底壁厚仅有1 mm,脱模斜度小,只有30'。注塑成型后是吸附在动模型芯上,给塑件顶出带来很多困难。模具设计中采用中心用气动顶出组合顶出,塑件顶部用6-φ10 mm的顶杆,盒底口用勒板将塑件勒出动模型芯,采用3种组合顶出机构,较好地保证了盒底的顶出动模型芯。
4 结语
由于盒底壁薄,加工模具零件中应保证每个零件的同心度,在总装中减小累积误差,避免盒底厚薄不均匀的现象。型芯和型腔的表面粗糙度要好,如果粗糙度不好对脱模很不利。一般取Ra0.1~0.15 mm之间,表面可以镀0.002 mm硬铬。盒盖的模具结构同盒底一样,两副模具制造后,经过试模修整后,模具冷却有效果,顶出机构顺利,薄壁包装盒塑件得到用户的认同。
[1]颜可辉.薄壁注塑成型技术[J].上海塑料,2007,138(2):35 -37.
[2]贾润礼,程志远.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60-162.
[3]韩健,陈静波,申长雨,等.薄壳注射成型技术[J].工程塑料应用,2005,33(10):28 -31.
[4]李德群,唐志玉.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二卷:轻工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7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