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沉淀池设计探讨

2012-09-25曹金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6期
关键词:搅拌器沉淀池容积

曹金亮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

0 概述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胶体悬浮物浓度、磷浓度、有机物浓度满足排放要求,需在工艺流程中设置絮凝沉淀池。由于高效沉淀池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适应性强,且占地小、投药量少、有机物去除效率高等优点,在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中大量应用,如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天津市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工程、天津咸水沽污水处理厂工程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混合与絮凝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经验,以国内某污水处理厂工程为例,介绍污水处理厂中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

高效沉淀池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混合区、絮凝区和沉淀区。其中混合区为快速混凝搅拌反应器,絮凝区为推流式反应器,沉淀区由斜管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高效沉淀池构造示意图

该工程中新建高效沉淀池一座,对称布置两组。进水为推流式A2O反应池出水,处理规模为10万m3/d。

1 混合段的设计

该工程中在混合段投加聚合AlCL3溶液作为混凝剂,通过轴流折浆式搅拌器的高速搅拌来实现混合过程。该区域设计中需确定:混合段容积及混合搅拌强度。

1.1 混合段的容积

该工程为1座2组布置,与沉淀池对应,混合段分为2组,对称布置。混合池有效容积需根据混合时间计算确定,典型的混合时间一般采用10~30 s完成,最多不超过2 min。考虑该工程处理对象为污水厂生物反应池出水,适当延长混合时间。根据经验,该工程混合时间t取30 s,根据V=Qt计算可得,单组混合池池容V约为45 m3,平面尺寸采用3.5 m×3.5 m。

1.2 混合搅拌强度

废水工程中,快速混合通常发生在湍流工况,惯性力占压倒性优势。一般原则,速度越高,湍流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工程中,通常采用搅拌速度梯的和体积循环次数来表征混合效果的好坏。

1.2.1 输入功率

在污水处理中,根据需去除粒子的微刻度,速度梯度G值一般取500~1 000 s-1。工程中速度梯度G取500 s-1,根据计算,得混合功率NQ=11.25 kW。考虑到电动机的机械传动总效率(以0.6计),该工程中选择的电机功率为18.75 kW,并考虑电动机变频调速运行。

1.2.2 体积循环次数

根据美国凯米尼尔公司和莱宁公司的有关资料,体积循环次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体积循环次数,次;Q’——搅拌器排液量,m3/s;t——混合时间,s;

V——混合池有效容积,m3。

搅拌器排液量:

Q’=Kqnd3

式中:Kq——桨叶流量准数(查表得4片式折桨搅器为0.77);

n——搅拌器转速,r/s,(转速为105 r/s);

d——搅拌器直径,m(该工程搅拌器直径2.5 m)。

计算得,体积循环次数为21次,远远大于1.5次,符合设计要求。

2 絮凝段的设计

该工程中絮凝段投加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为适应水量变化以及保证较小的水头损失,采用机械絮凝的方式,使用推流型混合器。

2.1 絮凝段容积计算

该工程中絮凝段与混合段作为一个整体构筑物来设计,分为两组,与混合池对应。絮凝段有效容积的计算公式为。絮凝段的絮凝时间一般宜10~30 min,该实例中絮凝时间T取16 min,则单组絮凝段的有效容积约为720 m3。根据平面布置,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段分为2组,单组平面尺寸为16 m×6 m。絮凝段有效水深为7.5 m,超高取0.3 m,总高度为7.8 m。

由于絮凝段为长条型布置,故每组絮凝段设置2台搅拌设备。

2.2 絮凝搅拌器选用

该工程絮凝搅拌器采用推流型混合器,水叶形的叶板用于限制絮体剪切的量,同时提供絮凝所需的速度梯度和泵送能力。因此,在确定混合器大小时,必须考虑输入功率和泵送两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工程中絮凝段尺寸,计算水深与絮凝段当量直径的比(Z/Te),并由此查表得出螺旋浆直径与絮凝段当量直径的比值(D/Te),由此确定初始流量系数Qp=0.82。计算得出,叶轮排液量为590.4 m3/min,叶轮直径为3.3~4.4 m,该工程取3 850 mm。

由以上基础数据,计算得出Q=10.55 m3/min,P=9.12 kW。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用絮凝搅拌器,该工程选用搅拌器叶轮直径3 850 mm,转速为19.8 r/min。

2.3 校核速度梯度

在絮凝段设计中,应既保证絮粒有充分接触碰撞的机率,又不致使已形成的较大絮粒破碎,因此应保证絮凝过程中的速度梯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絮凝设施的典型速度梯度G值为100~500 s-1。

通过计算速度梯度G值为113 s-1,符合典型污水处理絮凝过程的速度梯度。

3 沉淀段设计

该工程设置沉淀池2座,采用斜管沉淀,逆向流沉降。清水区采用六边形蜂窝管,管壁厚0.4 mm,边距d=30 mm,水平倾角=60°,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清水区上升流速v0取2.5 mm/s。

当雷诺数Re<2 000时,流体为层流状态,有利于固体的沉降。该工程Re=21.675<2 000,层流,符合要求。

4 结语

高效沉淀池具有混凝-絮凝-沉淀一体化功能,且沉淀效率高,容积小,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该工程于2009年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出水SS<15 mg/L。为了保证混合絮凝效果,在混合反应池的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合段采用轴流折桨式搅拌器,应绝对地避免液体的涡旋或物质的涡旋。涡旋使得流体速度和叶轮速度之间的差减小,混合效率降低。通常可以在池壁设置垂直挡板,伸出池壁约1/10的直径(或当量直径)。

(2)高速旋转的小叶轮产生较大的流体剪切和较小的泵送能力,慢速操作的大叶轮将导致较高的泵送能力和较低的流体剪切。因此混合段需采用高速小叶轮搅拌器;絮凝段采用慢速大叶轮搅拌器。考虑到水量、水质可能发生变化,絮凝段搅拌器需考虑设置变频运行。

(3)污泥浓缩区污泥回流可加速矾花的生长,增加矾花的密度。污泥回流量控制在2%~3.5%。污泥回流螺杆泵考虑变频运行,解决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泥床升高或污泥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中采用的高效沉淀池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效沉淀池设计中参数的选取、水力条件的计算进行探讨,为高效沉淀池设计的标准化提供借鉴。

[1]Oldshue J Y著.王英琛,林猛流,施力田,等译.流体混合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2]Metcalf&Eddy Inc著.秦裕珩,等译.废水工程:处理及回用(第4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5]张辰主编.污水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搅拌器沉淀池容积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解析搅拌器在原油储罐中的应用及发展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灵活变化的搅拌器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