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机房小分路负荷下电方法
2012-09-25盖润生王卫东王宏利
盖润生,王卫东,王宏利
(1.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网络部;2.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烟台分公司动力维护中心)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其核心网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大量的早期设备被新入网设备替代。由于核心网设备采用高阻方式配电,即分路多、电流小,高阻配电屏输出侧至核心网设备的供电线路经多次工程层叠布放,错综复杂,难以准确判断待下电的负载与直流配电屏输出熔丝的一一对应关系,设备下电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安全风险较大的工作,对核心网设备的供电安全构成了威胁。
1 传统下电方法安全风险分析
传统采用的设备下电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是动力维护人员利用钳型电流表在设备端和配电屏输出端分别进行设备电流测量,按照测量值进行对比,如果测得两端的电流值一致(尽量使用同一个表,确保无误差),且原张贴标签一致,可以初步判断该空开或熔丝为需下电的分路。实际测量中,往往受设备端电源线在设备机框内成型布局影响,设备端的电流测试异常困难,因而采用“配电端单向测试+标签”复核判断的情况占据主流。
该方法的弊端:对在网运行的各设备分路电流较小(一般为1~2 A),且与不需要下电设备电流相差不大,而配电屏输出分路较多(一般高阻配电屏输出分路有100路多),各输出分路对应关系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方法二是对方法一缺陷的弥补。在需要下电的设备端断开K1设备电源,使设备端的电源线路开路,然后利用万用表分别在设备线路开路端与配电屏输出端进行每条线的电阻值测量,如果测试电阻接近为零,可确认两端为同一线路。在方法一出现无法判断时通常会采用此方法,具体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
该方法的弊端:由于配电屏端没有断电,整个线路存在直流电压,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短路或烧坏仪表。同时由于需要下电的设备与配电屏之间的距离较远(有的可能不在同一机房),采用该方法必须有足够长的测试线,操作过程复杂,环路电阻过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
以上两种下电方法由于下电端熔丝或空开复核准确性差、操作过程复杂,给施工安全给带来了风险。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下电设备的二次复核存在困难。由于多次工程施工导致核心网设备供电路由错综复杂,给设备下电过程中的二次复核带来困难。
二是现有仪表存在测量干扰区。核心网设备PDF供电分路数量多、负荷电流小,而仪表测量小电流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当供电分路负荷电流小于2 A(特别是小于1 A)时,通过钳流表进行下电分路二次确认时容易失误,导致错下电现象产生,对下电操作过程中的供电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是下电过程存在安全风险。虽然待下电设备已不承载业务,但同一台高阻配电屏可能受多期工程建设影响而导致错下电的可能,因此每次下电维护人员都要进行严密勘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下电准确率达到100%。
图1 利用万用表在设备线路开路端与配电屏输出端进行电阻值测量
2 “假负载配合钳流仪表进行辅助下电”方法的实施方案及优点
“假负载配合钳流仪表进行辅助下电”方法是对传统下电方法的改进,即通过改进测量工具与测量手段,有效避开测量仪表的性能盲区,通过监测负荷电流的变化,对分路负载与分路空开的对应关系进行二次确认,以有效避免人为判断失误,确保小于2 A的负荷安全下电,从而保证下电操作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图2为改进后的测试流程。
图2 改进后的测试流程
通过改进测量工具和测试手段,可以看出:一是原先存在的测量仪表(钳流表)的误差区域(尤其小于1 A),通过合理选择假负载,可以有效避开借助仪表进行判断的盲区;二是假负载实际接在待下载设备侧的输入电源测试孔处,由于测试端采用类似表笔的针式插头,因此在设备端进行通、断测试操作简单方便;三是下电的测试现场仅需要两个人进行“唱票制”配合即可,唱票无误即可由配电端的维护测试人员下电。
通过改进测量工具和测试手段,下电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达到100%。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避开测量仪表的测试盲区,测量工具的可靠与精确性可达100%;二是待下电线路确认准确率可达100%,配电端对应保险脱线正确率可达100%;三是下电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普通维护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3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为了便于准确区分和判断需下电分路,在确保配电屏输出空开或熔丝值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大于原核心网设备分路负载一倍的电流值计算出假负载电阻值,确保在需下电设备端切断电源并接入假负载后,与原需下电设备接入时的电流值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还可在假负载输出端串接一按钮开关,当假负载接入后,可不断按压此开关,使线路连续通断,测量电流表显示数值出现相应的连续变化,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2)选择匹配的变阻器时,由于变阻器长时间通电后温度升高,阻值下降,建议选择功率大于计算功率约10倍的变阻器,有条件的可增加风机进行强迫风冷,以确保安全。
(3)假负载的接线应适当加长(一般不小于1.5 m),以方便在使用过程中远离设备和利于本身散热。
(4)由于核心网设备的电源线与设备的连接一般是针孔插接式,因此假负载的输出接头也应制作成针式,且要严格做好绝缘保护,方便安全有效地接入。
4 实际应用效果
“假负载配合钳流仪表进行辅助下电”的方法是一项切实可行的直流小负荷二次下电验证举措,实际使用三年多来未出现一例差错。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用、精确、可靠。通过改进测量工具的有效验证,可以准确判断待下电设备,并100%保证小负荷待下电设备成功率,杜绝差错,保障网络安全;二是减少维护人员,降低维护成本。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了工程施工人员,一般一人使用假负载在设备端逐个端子进行接入操作,另一个人在配电屏输出端接入钳流表测量电流值变化,采用唱票制,双方即可在短时间内对下电分路进行准确确认,下电时间明显缩短,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现场测试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工作人员现场测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测量辅助工具对核心机房小分路负荷下电复核判断非常有效、安全性高且取材简单,易于实际操作,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是核心机房小分路负荷下电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