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9-25秦登峰
秦登峰
一、企业持有应收账款的风险
1.企业经营成果失真。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利用应收账款这种核算方式来故意夸大经营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年末,企业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或粉饰财务报表,在商品销售尚未发生,劳务尚未提供就开具销售发票,确认收入实现。
2.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信用销售仅仅是将企业的商品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经营状况,使收回的时间和数额具有不确定性,延长了应收账款的变现时间,影响了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使企业出现支付危机,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3.增加企业的总成本。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持续的时间越长,收账费用就越高,坏账风险也就越大,这样就会使企业产生额外的成本。
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事前防范失位。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的工作上都做得很不够,这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市场风险控制意识和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许多企业有其事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一味的迁就让步,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管理层的品格为人、企业资产偿债能力等信息缺少基本的调查了解,盲目赊销放账,却又没有签订赊销合同、分期还款协议等风险控制手段,最终形成逾期应收账款,甚至产生坏账。
2.逾期账款比重过大,事中管理失位。许多企业没有进行完善有效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甚至有些企业财务与业务长期不对账或者对账不清,任凭应收账款挂在账上,未进行相应的日常跟进监控催收等管理,仅仅在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最终导致应收账款不断增多,坏账呆账风险不断加大。
3.缺乏合理的催收方法和程序,事后控制失位。催收应收账款的方法和程序不当,导致应收账款的催收费用大量增加。一般说来,企业催收应收账款应从催收费用最小的方法开始,即首先从电话联系开始,到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等。
三、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防范。笔者认为企业要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事前防范措施,首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对各种客户进行甄别以及对其信用进行评价,识别其拖欠账款的风险,对不同的客户划分客户信用等级,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信用条件等销售措施,比如对于信用风险高的客户要制定严格的政策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
2.加强日常管理,优化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除做好凭证的填制以及保管工作外要加强明细核算,定期及时地掌握各赊销客户账款的金额、账龄等情况,控制可能发生的坏账,并配合信用管理部门掌握客户信用的变化,更要真正实行定期对账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要相互配合及时定期的与客户对账。
3.制定科学收账措施,强化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制定积极有效的收账措施。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收账措施从应收账款快到期时就积极对其回收。企业在应收账款快到期时应发函通知客户、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应收账款到期后未收回,可发催收函,也可派收款员直接与客户面谈,若确实证明客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以致目前没有能力按期偿付债务时,企业为帮助客户东山再起,可以通过协议,采用以物抵债或债务重组方式对债务方作出让步,即以资产清偿债务,以债务转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只有从应收账款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和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建立完善的企业应收账款全程管理体系,把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减少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