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乐于吃苦
2012-09-22薛峰
薛峰
提起二月河,没有人不知道的,这缘于他的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火暴,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也红遍全国。但面对鲜花与掌声,他不为荣誉所动,仍然写他的小说,其谦谦笃实、清醒睿智的心语令人钦敬:“鲜花、掌声、微笑都很好,但这些都是作料,人总不能把味精当饭吃。自己付出了如同在寂寞中穿越沙漠苦功写出的作品,讀者尊重你,不就因为你这一点吗?除了这还有什么呢?我急于回到寂寞中去继续吃苦。”
二月河没上过大学,只有高中学历,凭借着这点资历能撰写清代130多年间新断代史的“落霞三部曲”帝王系列,驾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广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范畴之全景巨帙雄文华章,其难度可想而知,自谓:“每写一部书,都等于穿越一座大沙漠!”
好在二月河的履历中不乏吃苦的基础:挖煤、开山、运石、盖房等苦活累活都尝过,背钢筋时曾经三天三夜不睡觉。艰苦笔耕也出了名,为写“康、雍、乾”小说,他沉潜浩瀚历史资料中苦读深研,阅遍二十四史、先秦诸子百家、中国哲学史、古建筑史和佛经,连皇帝一年365天衣食住行都有详细考证,康熙、嘉庆年间的《梅花谱》《竹香斋》等象棋棋谱也逐一过目,还常常到废品收购站和破烂摊上搜集所需资料。二月河埋首图书馆穷研细究,中午闭馆锁门了他都毫无察觉,也不知肚子饿,直到下午管理员开门时才发觉里面有人在读书。二月河走在路上也是手不释卷,碰撞大石头踢伤了脚趾头,血流一路竟浑然不觉。
二月河三部鸿篇巨著近600万字,都是自己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日写万字时,他的头发一绺绺地往下掉,但他仍然伏案疾书。严冬屋里没暖气就狠劲搓手发热,或用热毛巾温手,暑夏脚下置放一盆凉水驱热,困倦至极用烟头烫胳膊,以致后来累倒了,患上了糖尿病和脑血栓。可以说,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帝王系列”上,以大气磅礴之势,将康乾盛世中的帝、相、将、官、商、兵、农、侠、盗、妓、僧跃然纸上。
《康熙大帝》出版后,引起轰动,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多次重印。台湾、香港等地已出版了帝王系列的中文繁体字版,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了二月河。
成名后的二月河经常面对一拨又一拨登门采访的记者,这让他很不适应。他急于回到寂寞中去,他说热闹属于社会家的事,属于他的,就是在寂寞中默默地耕耘劳作。虽然二月河也不免慨叹“一天到晚就这样转,很苦”,但他依然是奋力向前不退却,他的体会是:“我想一个人无论怎样笨,只要认准一件事,每天干它十几个小时,这样坚持一二十年,总会弄出点东西来。”
(编辑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