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谓我何求

2012-09-22吴开达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宝莱坞功名功利

吴开达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维鲁院长声色俱厉地说道。“如果不竭尽全力,就会落后……”

除了没有利用权力“开后门”外,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工程学院的教育的确很像当今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很多学生便不再是学生,成了考生,疲惫地顶着学业的高压,在作业和考试里苦苦挣扎。功利化的教育注重的不是能力,而是成绩。于是,素质教育成了空中楼阁,全面发展成了镜花水月,学习的主人成了考试的奴隶。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渴望。而是对“黄金屋”“颜如玉”的渴求。

于是,书山有路拣捷径,学海无涯永动机。“填鸭教育”如流水线般生产出一批批像“沉默者”那样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固然省事,但违背了因材施教这一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最终还是会吃亏的。

其实,人生更像一场不知道目的地的旅行,一味地狂奔,到最后只能是忘了旅行的意义。终点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沿途的风景过目即忘,甚至还没来得及进入眼球。就已经消逝。

这个世界越来越重视金钱和地位,功利的价值观让人们浮躁不安。影視圈甚至开始凭借穿越等颠覆现实的伪创新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于是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好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少了。而《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淡化功利的硕果仅存的一部好片,它以喜剧的形式,展示了应试教育制度悲剧的内核:它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残酷的世界,又让人们看到美好的未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像兰彻那样清楚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看淡功名、追求卓越,才能拥抱成就,才能享受成功。像不懂“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的道理,对功名趋之若鹜的维鲁院长那样揠苗助长,难免会重演浑沌之死的悲剧。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够弥补一颗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够减轻—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个生命的创伤,或者让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就不是徒然活着。”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认清自己,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走好自己该走的路。

摒弃功利的价值观,一个人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心静如水,明确自己的位置:摒弃功利的价值观,教育才能全面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

希望当我再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时,它不再是学生的科幻片,而是单纯的喜剧片。

猜你喜欢

宝莱坞功名功利
明在“知不足”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病后弃政从文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文明”与“思想”的相互作用——印度影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基督教思想的体现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