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促进发展还是伤口抹盐?

2012-09-22项恩炜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映秀汶川灾区

项恩炜

话题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特大地震突袭汶川。霎时,山河移位,疮痍满目,生死别离。在這次汶川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据悉,汶川当地经过3年多的重建,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但是,当地老百姓没有了土地,而以往存在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都被迁走。考虑到当地此前就是以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当地政府决定发展旅游业,逐步恢复汶川经济。目前汶川已创建了4个国家4A旅游景区。

汶川此举,并非首创。同是地震灾区的丽江,就是在1996年的一场地震中一“震”成名,而加快开发力度,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样是4A景区的还有广元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此外,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也拟申报国家4A景区。

但2012年2月,“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准备争创国家5A景区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了无数的争议。有人认为当地申报5A景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映秀申报5A景区无疑是让人们遗忘过去。甚至在人们的伤口上抹盐。

那么,地震遗址能申报国家级景区吗?在这场争论中,你是支持地震遗址变成景区还是反对地震遗址变成景区呢?抑或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将你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你说我说

建5A景区不是遗忘过去

映秀在旅游功能上并不是单一形态的,它在国际、国内专家的支持下已被打造成一个旅游风情小镇。游客在这里不光能感受地震文化、抗震救灾精神、重建成果,还能感受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映秀创建5A景区并不意味着揭疮疤或者遗忘过去。这只是一个评价体系,是旅游主管部门对当地交通、安全、卫生、邮电等方面评估后进行分级的依据。据悉,映秀景区并不会收门票,但游客的吃、住是要收费的。映秀创5A景区的目的,是要让当地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景区服务中来,以谋取收入,但这种服务必须规范,必须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

——节选自《时代周报》

专身眼要作出完整详尽的规划

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要在地震遗址上申报A级景区,必须从整个地区的角度作出完整、详尽的规划,要兼顾当地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国家5A级景区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品格的标志,它给当地居民精神层面带来的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同时,A级景区也能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业等。这样的景区具有教育科普意义,可以培养这一地区民众的感情和爱心。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冯东明认为,网友之所以质疑映秀申报5A景区,主要是因为“景区”这一词用在地震遗址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用‘遗址公园大家可能会容易接受,可以借鉴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做法,认真规划、设计,使公众能够很好地参观、凭吊。”

——节选自“中国广播网”

别扭曲灾难纪念的本意

类似“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这样的遗址和纪念场馆,当然需要特别对待和保护,打造成国人心中的“圣地”,但绝不能以“旅游景区”之名。“××级旅游景区”这套评价管理系统和灾难、伤痛等价值符号明显格格不入,它是对遇难同胞在天之灵的一种不尊重。灾难遗址是国人心灵的伤口,寄托着我们对无数亡魂的哀思,它应当是严肃的、纯粹的,不容任何经济利益的沾染。铭记、纪念、感受,这才是灾难纪念的本意。

——节选自“新华网”

话语权应交回灾民

意见的分歧,在于不同的逻辑基点。一方面,永久封存当是对死者和幸存者最大的尊重;另一方面,“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眼泪也不一定是悼念逝者的最佳方式。从现实角度看,在失去耕地、工业外迁之后,旅游业客观上已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出路。但是,从对灾区民众情感的尊重出发,无论是政府、专家、公众,无论是理性分析或者外界舆论,都不应越俎代庖,话语权需要交给灾区民众自身。毕竟他们才是受害者,而且“是他们要在那儿生活一辈子”。

——节选自《京华时报》

地震遗址不适合建成风景区

众所周知,“旅游景区”是“旅游风景区”的简称。然而,大家也明白,去地震遗址参观,绝不是一种旅游行为。更不是去看风景的行为。地下埋着那么多亡灵呢!那应该是一种带有凭吊和科普色彩的活动——凭吊亡灵。同时也增加对地震的科学知识!所以,将地震遗址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

国家不妨增加一个“国家纪念地”的项目,把战争遗址、地震遗址、八国联军糟蹋过的地方等等,都定为“国家纪念地”,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汶川地震遗址、圆明园遗址等。

每年,在清明节或者那个遗址的特定日子,组织国家级的凭吊。平时,则作为一般凭吊、参观或者科普的场所。这样,既能记住历史,又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节选自“天涯社区”

编辑声音

地震灾区映秀申报建设5A景区,带来了“地震遗址能否变景区”之争。支持者认为,灾区变景区,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建设景区,也可以纪念过去。而反对者则痛心疾首,他们认为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是在消费灾难,是道德金钱化。是人性扭曲。也许和景区比起来,映秀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对灾难遗址的态度和做法,既照顾灾难地人们和社会大众的感受。又采用合理的商业形式让灾难地得以重生并发展。

辩·方阵

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何乐而不为?

■刘阳

汶川一震,带来四海同悲,九州共情,几多情愫凝结于心。然而,日前一则关于“汶川映秀申报5A级景区”的消息,狠狠地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地震遗址怎么可以成为景区?

是啊,按照我们已有的景区游览经验,确实很难想象当你站在废墟之端入眼的却是电线杆上小广告随风飘舞,很难想象当你心怀悲情步入汶川映秀地震遗址却遭遇到导游热情的商品推销……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片面之谈,源自我们对事实本身的误解。而这些误解,完全可以消除。这些令人难受的场景,也完全可以避免。

为什么呢?不妨先来揣摩一下反对者的心思吧。反对映秀申报5A景区的人大都认为,金钱容易玷污情感的纯度,商业容易降低道德的高度。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暂且不讨论情感的纯洁、道德的高度是不是个人的事情,如若情感达到足够纯真的程度、道德达到足够崇高的高度,金钱与商业的外壳又怎能破坏它们呢?即便能破坏,恐怕也是源于人们的情感本有杂质,道德本不那么高尚吧。所谓苍蝇不叮无缝之蛋,即此意也。

金钱与商业本无对错,合理、合法利用才是真道理。试想,假设不申报5A景区,不发展旅游业,映秀就失去资金注入,失去发展平台,那么,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所需的费用,当地政府修路、建桥、建校等所需的费用,以及修建地震纪念馆、维护管理地震遗址的费用,谁来承担?光靠国家拨款、红十字会扶植、人

们的善心捐款,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根本之计。贫穷与落后,更不是广大道德高尚者所期望看到的。为了一些人口中所謂的道义纯洁而拒绝申报机会,放弃发展之路,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金钱与商业本无罪,甚至可以立功。相信反对者也好,支持者也罢,都是希望汶川“雄起”,百姓自立自强,弥合心灵上的创伤,幸福生活。但对于处于大山深处的映秀灾区来说,谈何容易?农业不行,工业不强,而唯独旅游业可以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的生活。首先,映秀当地有秀丽的风景,这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如不加有效开发,难道不是暴殄天物?其次,在这场灾难中所传递出的“抗震救灾”的精神更使得映秀有其独特的文化性。只要尊重这两点,景区一定会获得成功。旅游业必将成为灾后映秀乃至汶川重新站立起来的重要力量。而且将抗震救灾文化融于自然景色之中,可以处处有风景,处处响心曲。在自然之间,人的卑微与伟大自然生动呈现,这将是多么有感染力的课堂呀!从另一层面来说,在这样一个景区,游客们的消费不再是全部流入景区开发者的钱包,景区收益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投入到灾后重建、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等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行为中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山深处的灾区可以靠旅游走出自强之路来,何乐而不为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通过开发“9·11”遗址,纽约的旅游业迅速回暖,有关部门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建设纪念馆等项目中,既纪念了逝者,又更好地保护了遗址。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深山中的映秀在经历过大灾后。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道义,而是应该重新振作,在尊重地方特色,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合理规划,甩掉“灾区”这顶帽子,成为顽强不息的新映秀,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提供一个典范!

点评本文针对映秀申报5A景区而引发争议的现象,通过客观分析,批驳了潜在反对者的可能观点,并发表了积极支持的言论。作者否定了“商业一定降低道德高度和情感纯度”。相反,作者认为,只要合理利用,商业也可以为地震灾区提供新的发展舞台,帮助灾区解决民生和发展问题,还有助于为我国的灾区重建事业树立一个典范、健康的模式。全文观点新颖,论证有力,语言亦极富感染力。

地震遗址岂能变景区?

■范程佳

对于近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四川映秀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一事,我认为地震遗址不该申报景区,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譬如纪念地。

旅游景区,通俗的理解即为供游览的风景区:而纪念地,顾名思义则是纪念重大事件或任务的场所。如此看来,两者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到纪念地是为了缅怀故人往事,而不是冲着风景观光而来。但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具有对人的“吸引力”。

现在,两者的关系越发亲密。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纪念地,并非完全为了缅怀。可能更多是为了了解历史与民风民俗。印度的泰姬陵便是一例,一个来到泰姬陵的游客,对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倾慕之情恐怕远大于对王妃的缅怀之情。同样,许多风景旖旎之处,也有许多的历史典故或故人往事。

在国内,似乎我们习惯于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在一些专家的眼中,只有风景区的评级,没有“纪念地”一说。但很多地方,景区兼具纪念地功能,纪念地也可能有景区的特征。

而汶川的特殊之处还在于,灾难发生的时间太近,灾难的程度太惨烈,死伤数目之大,情感冲击力度之强,在国民的心中,那里就是一个纪念地,一个纪念亡灵、缅怀英雄的纪念地。在汶川,在映秀,这里并不适合“景区与纪念地”功能共生的规则了。

因此,对于现在的汶川,用“纪念地”的提法,采取“纪念地”的机制。引导大众区分纪念地和景区的差异,这样更为合理。

实际上,A级景区的评定是一套具有规范性标准的质量等级评定,包括了交通、安全、购物等多方面的评定,而5A又是其中居于榜首的。作为一个受到重创的地方,过多考虑购物、舒适等功能,去争创高级别的风景区,实在没有必要,也不是时候。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争创纪念地呢?纪念地,则更多的强调其本身蕴涵的精神,不刻意追求外在配套的美化。在目前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好地震的遗址、抗震救灾的痕迹,从保留的角度努力发掘汶川独有的文化,这才是最为核心的环节。

建设新家园固然很重要,这是灾区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保留地震遗址也同等重要,因为那是人们情结所寄之所,相信也是映秀人民根系所在之处。映秀之所以是映秀,固然离不开山清水秀,但更多的独特之处是来自地震带来的文化沉淀。在这样的前提下,仅仅一个5A风景区的称号,又怎能承载呢?

推动灾区的商业化进程固然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平,但也可以在策略上作出考虑。或许美国对“9·11”遗址的开发可以给我们启示:尊重全世界人民的需求,开发“9·11”遗址,建成了世贸纪念地、美联航93号航班纪念园和五角大楼国家纪念地,在正式名称上,这三处地点都是“国家纪念地”,而非风景区。在收费问题上,也不避讳,毕竟需要保证这些地点日常的维护。因为顺其自然,是多方权力平衡的结果,倒也合乎各方的利益。

所以,我们能理解地震遗址变景区的举动,但是,在更好的选择面前,在更能顾及各方感受的情况下。既然能够成为纪念地,地震遗址又为何要变成5A景区呢?

点评本文思路别具一格。从地震灾区应该怎么发展的角度,提供了有别于景区的另一选择——纪念地。作者从景区和纪念地的关系入手,结合映秀的具体特点,建设性地提出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不是建景区而是建纪念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路清晰,很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映秀汶川灾区
云上远眺新汶川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风雨故人归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日媒:震后十年,映秀重生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映秀的变化 日新又日新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