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交际让青春更美好
2012-09-22
人际生活是人们现代生活的重头戏。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人际交往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只有调整自己,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然而,现代青年咨询最多的是心理问题,年轻朋友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人际交往,可以说人际交往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困惑多多。
不愿交往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这样的旋律,为所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过大学的人所熟悉,对于他们来说,“睡在上铺”的兄弟姐妹,是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沈仑的心目中,那时的大学寝室没有电脑、电视,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看书和聊天;除了评论男生女生和自己的家乡,讨论哲学和现代诗也是当时的流行。那些“睡在上铺的兄弟”,都成了自己一辈子的朋友。
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室友却似乎不会再成为一辈子的朋友,甚至在4年的岁月中,与自己同寝室的兄弟姐妹沟通都越来越少,他们不再卧谈,不再无话不说,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脑、手机、ipad……
如今的大学寝室通常是这样的景象:每人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衣柜,大家坐在各自的桌前,或对着电脑,或打电话、发短信,却无暇回过头和室友说一句话。
“在大学里,最好的朋友是电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女生杨凌说,每天回到寝室,顾不上换鞋,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看邮箱里有没有新的邮件,有没有人给自己回复和留言,甚至往往顾不上和室友打一声招呼。
“我情愿一遍遍地刷微博和人人网,也不愿和室友聊聊天,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杨凌坦陈,如果有照片、心情想分享,不会选择去和室友交流,而是会发到各种社交网络上;坐在自己身后的室友,也不会直接交流,反而会在照片和状态下留言。如果有私密的心事,会选择给老朋友打电话或网上聊天,和同寝室的人倾诉反而觉得别扭。
在休闲时间,女生通常戴着耳机,自顾自地看电视剧、娱乐节目或聊天;男生的电脑屏幕则长久停留在游戏和球赛上。“大学同学互相深入地了解少了,对人也不会那样不设防,男生的话题主要是游戏,其他的问题都谈得少了,久而久之,在一起就只有谈游戏了。”一名大三男生说。
不会交往
天涯上,一个网名叫“包龙星”的网友发帖子询问:“宅男宅女们大家都宅到什么程度了?我都快宅到失去交际能力了。”“包龙星”的帖子立即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回帖,这些回帖,让人看来十分震惊:
网友“少你一个不多”:前阵子做了几个月SOHO一族,每天早晨8点睡,下午5点起,整个日夜颠倒,跟正常地球人基本没交集,很自在很欢乐。杯具的是前两天开始去单位上班,发现自己已经不习惯跟人打交道了,看到一张张人脸就烦得慌,排斥与人接触的生活。
网友“mj密码六个6”:我做自由职业4年啦,完全是在家里没有交际,现在整个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变得非常慢。和楼主一样的,失去交际能力了,偶尔出个门买东西会紧张很久。现在所有同学、过去同事都失去联系了。与世隔绝,如果不上网就什么都不知道。见不得强光,特别不能见阳光,晒了太阳会眩晕想吐。白天起来的话,会拉上很厚的窗帘。
网友“繁星夜”:每天下楼就是为了买吃的东西,电话几乎是没有用的, QQ挂到很高的级别但是从来不讲话,别人给我留言,全部装不在线,给我发短信,几乎是不回的。和大家一样,我的身体新陈代谢特别慢了,以前身上哪个地方破了一周就能好,现在要一个月。说到交际能力,我可以套用《生活大爆炸》里谢同学说的一句话:“我的交友范围很广,我在人人网上有278个好友!”
不敢交往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告诫人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观念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它将陌生人拒之门外,是扩大社交圈子最大的障碍。
今年24岁的小米,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她的忧虑却越来越重。虽然她跟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当融洽,但她却害怕见到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时,经常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有晕倒的感觉。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折,一直打不开交际圈,更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踏入社会。
每逢过年,总有很多人会带着一些礼物来看小米的父母,家里很热闹。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客人们总会事先打电话过来,小米就跟父母讲要出去一会儿,然后,她就在外面独自溜达。估计到了客人要走时,小米再打电话回家,问客人走了没有,她要等客人走了以后才回去。
小米为此相当苦恼,她内心其实很想跟陌生人交往,但是她一见到陌生人,就没有来由地感到恐惧。
吴莉做外企部门主管已经好几年了,跟同事和下属沟通,她巧舌如簧,办事雷厉风行,可一见到陌生男子,她就会紧张、脸红,甚至连与对方对视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曾有位陌生男士追求她,她也对那位男士有好感,心里还想着怎样和他交往。但是每当那位男士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都会显得十分不自在,甚至不顾男士的感受采取种种逃避,最终导致男士对她产生厌恶感,一段刚刚萌芽的感情就这样夭折了。
还有相当多的人,感觉和陌生人说话太危险了,现在社会比较复杂,报纸上、电视里总能看到一些上当受骗的事例,父母也都在提醒他们不要跟陌生人太接近,因此,他们对陌生人有着很重的防范之心。虽然也赞同陌生人也不全是坏人,但觉得有所防备才能避免吃亏。
青年人际交往差的原因何在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在校大学生,这些年轻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愿、不会交际的理由有很多:
理由一: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现代都市,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一天中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下班后回到家中洗个热水澡,躺到舒服的床上,看看搞笑的电视,彻底放松。要不就是抓紧时间看书、上网补充知识,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那份心情出门去疯去闹去和人沟通交流了。
理由二:逃避残酷的现实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可在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都被社会监督、检验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蜗居在家(寝室),藏身网络世界扮演各式英雄人物,以平衡残酷的现实生活。
理由三:大都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为了所谓的前途和发展,背井离乡地更换着工作和城市,归属感却找不到了。在陌生的城市里找不到可以分享生活与秘密的玩伴,只好困在租来的斗室里,通过视频和耳麦与远方的亲戚朋友谈天说地。
理由四:更加崇尚自我
现代人更加崇尚自我,喜欢私享生活,一个人自得其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SOHO,靠开网店、码字、编程、做外贸等工作谋生,24小时耗在家里,不用每日看领导脸色,不用提防同事揪小辫子或打小报告,过着无组织无纪律的一体化办公生活。
理由五:暂时疗伤
失业、失恋、失婚、上当受骗、被亲人误解等理由,都成为脆弱的都市人包裹自己的借口。在经历重大打击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足不出户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不需要毫无帮助的安慰,一个人赖在家里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打打游戏,吃吃喝喝,直到情绪平复。
走出交际冷淡的三大法宝
宅一族,请走出“宅基地”
在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技能呈现退化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在被采访人群里,宅族出现交际问题的比例占到了70%以上。当社会上的机遇“比黄花瘦”,再撞上碰上人性的弱点时,年轻人很容易会作茧自缚,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种“宅着比混江湖要好”的心态。
提高交际能力,首先要端正态度。“宅”起来逃避不是办法,社会生存需要合作,强强联手才可以撑起一片天空。一个人只有不断寻找更多的机会与别人一起切磋、磨合,充分利用社会、大学等交际平台,才能实现自己能力的“升级”。地球人都知道,人的心理、性格、能力的养成,很大部分是在青年到中年时期完成的,然而在这段期间将自己“宅”起来,只会错失这段“黄金时期”,无形中对自身的发展设立了一个隐形的障碍,还常常导致学到的理论会和实际操作脱节,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便是其真实写照。也许到最后连自己也不得不自嘲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 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路”。如再发展,“宅人一族”难免要升级成为“啃老一族”。
年轻的宅族需要走出赖以避身的斗室,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中,成就自己宝贵的青春。
多和陌生人说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信息非常发达,但生活在城市里的相当一部分人,却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孤独,交际能力也在不断退化。这就需要陌生人之间多多交流,那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防范意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交际沟通过于保守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害无益。
现在流行的“网聚族”就值得推崇。一群此前从未谋面的陌生人,通过网络联系,相约在一起吃饭,热闹地聊天,互留电话,到KTV一起唱歌。这是现在活跃在城市里的“网聚族”,在这样的聚会中,交朋友变得非常简单和直接。这是城市里的人们通过网络建立的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新兴的网络聚会,就是扩大社交范围、拓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新的互动方式。
只要参与者出发点是好的,参与的活动合理合法,此类有助于年轻人提高交际能力、拓展交际圈的方式,社会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积极主动改变自己
被调查的交际能力差的青年中,有一小部分经常为自己不善言谈和交际、性格内向而苦恼。多年养成的性格,能改变并培养起善于交际的能力吗?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话其实并不完全对。“难移”,并不等于不能移。只要你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则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要确立信心,摆正位置,寻找自我,正确估价自己——不可盛气凌人,也不可妄自菲薄,不可没有自尊心,也不能被自卑感压倒,应该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
改变内向性格、学会交际的办法,还要扩大自身的信息量,多读书,多看报,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打球、书法、 下棋等,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增加交往,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在积极的调整中,变成交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