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2-09-22彭连刚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产业结构湖南

彭连刚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9)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1]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高职教育专业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适需对路。本文将以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探讨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对接的路径与措施。

一、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新需求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见表1)。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得到夯实;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推动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2011年,全省 GDP达到19635.1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33.66 亿元(增长 4.2%)、9324.73 亿元(增长17.0%)、7576.80 亿元(增长 11.0%)。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随着湖南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农业人口分流速度加快,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第二、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全省劳动力的主导产业。

表1 1980—2011年湖南三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动情况

国际经验表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速率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速率相近,是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2]然而,从表1来看,从2007年以来,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就已形成“二三一”的格局,此格局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但从2001年以来,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一直保持“一三二”的格局,并且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增长缓慢,因此,湖南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偏差较为严重,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仍旧过大,而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相对较小。

加快全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是湖南“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对于湖南来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步伐,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承接产业转移。

随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这势必对湖南经济和湖南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各区域板块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要求

目前,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全省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布局发展的特点: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湘南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洞庭湖地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以下简称湘西地区)。

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830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省比重的42.3%,区域内三次产业比例为 5.77:57.36:36.87;环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154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省比重的78.9%,区域内三次产业比例为 10.59:54.42:34.99;湘南地区生产总值40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省比重的20.5%,区域内三次产业比例为 16.61:49.21:34.17;湘西地区生产总值25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省比重的12.8%,区域内三次产业比例为 19.33:39.10:41.66(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2)整理)。从以上数据来看,各区域板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各区域板块国民经济总值差距进一步扩大,比例严重不协调;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化较大,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开始迈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而湘南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湘西地区则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3]为推动各区域板块的均衡协调发展,湖南已经作出将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为全省快速发展的“黄金带”,将湘南地区打造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起跳板”,将湘西地区打造成为全省协调发展的“新动车”,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全省均衡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部署。目前,洞庭湖地区经济总量已占全省的24.4%,居第二位。湘南地区作为国家级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将率先在中部地区建立产业转移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家级扶贫攻坚示范区,将享受多项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并将建成扶贫攻坚先行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跨省协作创新区。

各区域内的地方高职院校,紧跟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应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

二、湖南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通过改革、改制和改组等多种途径,使湖南高职教育快速规模化。2001年,又在全省职成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每一个地州市及主要行业都要建好一所高职学院,并要求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一)高职院校布局情况分析

目前,湖南现有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共计67所,分布在全省14个地州市,[4]如表2所示。

表2 湖南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近年来,湖南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数量较大,分布广泛。相比较1999年底,湖南高职院校数量增加了近3倍,各地州市均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各区域经济板块内高职院校的布局。高职院校的数量与区域板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大体相当,为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但湖南高职院校分布比例不协调。湖南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占湖南高职院校总数的49.3%。而湘西地区高职院校仅占湖南省高职院校总数的8.96%。各区域内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示范(骨干)类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长株潭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湖南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二)专业布局情况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高职专业种类包括《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性专业目录)19个专业大类中的18个,共计412个高职专业,专业布点达1753个(见表3)。

表3 湖南省高职院校按专业大类分布情况表

表4 湖南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情况

表5 全省专业点布点数前十位的专业

表6 长株潭地区专业布点数前十位的专业

表7 湘南地区专业布点数前十位的专业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社会分工、劳动力结构、政策导向等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全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和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新目标,高职教育主动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建设,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1.专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但专业趋同现象严重

表8 洞庭湖地区专业布点数前十位的专业

表9 湘西地区专业布点数前十位的专业

除公安大类外,湖南高职院校开设的高职类专业数为412个,占指导性专业目录中专业总数的77.6%。专业布点数达1753个,平均每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数为26.2个,满足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各方面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但从表3来看,我省高职院校专业布点非常不均衡,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和财经大类专业布点率分别为达到17.57%,16.49%和16.26%。从具体专业来看(如表5所示),通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比重过大,如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网络技术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布点均超过了40所学校,专业趋同现象较为严重。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主体专业不突出,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比较低、专业设置稳定性比较差、投资效益不高等现象。

2.三次产业结构与对应的专业点结构大致匹配,但专业布点率与三次产业比例偏差较大

湖南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我省的高职教育专业布点数也形成了“二三一”的结构(如表4所示),较好的对接了三次产业发展的要求。但从专业布点率与产业比例来看,第一产业专业布点率严重偏低近11个点,而第三产业专业布点率偏高8个点。同时,由于我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比例也失调(如表1所示),从而导致我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三次产业机构之间的不匹配。第三产业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过大,第一产业劳动力再培训难,进而影响我省三次产业的长远发展。

3.区域经济结构与专业设置匹配度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

从表6至表9来看,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内各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趋同现象非常严重,计算机类专业、制造类专业以及部分文科专业占到了80%以上。各区域经济板块中,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中,第二、三产业专业几乎各占到了50%。大湘西地区专业设置重复度最高,长株潭地区区域内专业设置相对较为合理。第一产业专业在各区域内设置均严重偏低,仅洞庭湖地区内畜牧兽医专业设置比例在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进入前十位,但比例也仅为37.5%。区域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低,未形成不同区域经济板块内高职专业结构的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湖南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5]专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专业布局的调整、专业方向的转型、专业比例的调整、以及不同专业层次之间的对接等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减各类专业数量、优化专业培养方向、调整专业比例和整合专业类别等措施,使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宏观上构建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促进高职教育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岗位群对接,突破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设置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既满足了产业不断升级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学习者的利益诉求。

(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调整专业布局

专业布局的调整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区域内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特色,以及高职院校的数量和特点,科学调整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重点设置和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紧缺专业,从而使各区域间高职教育专业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促进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各区域内高职院校要主动调整专业布局,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以发展面向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金融、现代物流、商贸商务、会展等产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为主;湘南地区以重点建设面向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出口加工、制造业、能源、优质农产品和旅游休闲等产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为主,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洞庭湖地区以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江湖特色产业,石化工业,区域物流,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以满足生态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湘西地区以重点建设面向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食品加工、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省际边贸物流、能源原材料供应及先进制造业配套等产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以满足加快大湘西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布局的调整,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与湖南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二)根据区域产业升级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转型主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到注重质量发展的转变,从注重规模发展到注重内涵发展的提升,以满足产业升级、行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专业在优化过程中,应根据区域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入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真正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例如,我省普遍开设电子信息类、制造类和财经类专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如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专业全省有44所高职院校开设,而湘西地区高职院校开设率达100%。并且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该类专业差异化不明显,从而也导致了目前该类专业招生和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将主要以面向制造业物流为主;而洞庭湖地区在打造生态经济过程中,将主要以面向农产品物流为主。因此,高职专业建设要紧跟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升级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方向,使高职专业教育从“对口专业教育”转向“需求专业教育”,并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三)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专业比例

专业比例的调整主要是调整19个专业大类和78个二级专业小类的比例,以满足产业转换对技能型人才需求。

目前,湖南高职教育专业比例设置欠合理,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以及行业结构比例不协调。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过少,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过于集中部分行业,面向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过多。全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中,农林牧渔专业只占到总专业的3.37%,并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湖南高职教育专业中增加设置面向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等相关专业比重,满足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和畜牧业对农业现代化技能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湖南第二产业的不断升级与调整,除传统优势产业外,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而与此相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却偏少,比例不均衡,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到部分传统行业领域,例如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的少数专业布局过大,造成了第二产业专业设置的结构性失调。当前湖南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全省高职教育专业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过多,招生规模过大,就业难的局面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湖南高职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积极主动的调整专业比例,使专业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相匹配。

(四)根据产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层次结构

调整专业层次主要是要建立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形成各层次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以满足产业链上不同岗位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教育需求。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包括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及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所构成。目前,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辅。但随着湖南“四化两型”社会的快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大量的工作岗位既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又要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既能培养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也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因此,单一的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专业已经无法满足湖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专业层次结构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长株潭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让重点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地方性高校创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重点高校创办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已满足对高职师资、企业专家和职业经理人培养的需要。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1001/xxgk_79649.html.

[2]陈凤.湖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1).

[3]唐文娟.产业结构演变及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高职学院、成人高校招生备案专业的通知(湘教发〔2012〕31号)[EB/OL].[2012-5-22].http://zcc.hnedu.cn/shownew.asp?Id=784.

[5]周鸣阳.产业调整视阈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产业结构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