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分析
2012-09-22张继友杨杏金宁
张继友 杨杏 金宁
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采用膀胱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弥可保药物治疗的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与同期实施弥可保药物治疗的32例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进行效果对比,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49±5.9)岁,病程2~16a,平均病程(7.2±4.2)a。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及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弥可保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有如下几个方法:在导尿管拔除之前要定时将尿管开放,开放时间可以由1~2h一次,之后逐渐延长至2~3h开放1次,使膀胱最大程度上的排空;当尿管拔除后患者要培养定时排尿的习惯,不管患者有没有尿意,每隔4~5h排尿一次,尽可能将尿液排尽;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加强锻炼腹部与会阴部的肌肉(进行尿道、肛门、腹肌锻炼),每天可锻炼4~6次,每次10min;膀胱内尿液排尽后进行腹部膀胱区按摩,每天3~5次,每次5min;进行盆底肌训练,如收缩上提肛门、紧闭尿道、阴道紧缩等,同时保持腹部、臀部及大腿部肌肉松弛,每次持续时间在10s以上,之后放松10s后继续,如此反复进行15次,每天3次。另一方面还可行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治疗,每天1~2次,每次40min。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及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腓神经传导速度等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优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高峰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膀胱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主要通过对血糖的控制与药物进行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临床主要特点就是膀胱容量变大、尿量增多与出现尿量残余现象等,由此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尿频等[1]。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多有逼尿肌功能受损现象。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指导患者有意识的定时排尿,刺激膀胱发挥功能,保护肾功能。糖尿病患者血流缓慢,容易引发血运障碍,按摩腹部膀胱区可以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促进受损的神经恢复功能,本次研究中患者即采取按摩手段,同时还进行腹肌与会阴肌的锻炼,从而提高敏感性,促进膀胱功能恢复[2-3]。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导入的可变生物波有节奏地组合刺激膀胱逼尿肌,使其有规律地缓慢收缩,提高逼尿肌张力,降低尿道括约肌张力,使膀胱机能得到恢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变化及腓神经传导速度等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优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高峰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对糖尿病膀胱病变实施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与腓神经传导速度,恢复膀胱功能,还可以抑制病情的恶化,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在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膀胱残余尿量过多引起膀胱内压过高,以免形成上行性损伤。引进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配合膀胱功能锻炼,例数规模尚小,是否在单独应用中起到显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1]顾全霞.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的疗效观[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451-452.
[2]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773-775.
[3]苏晓萍,林伟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J].当代医学,2010,16(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