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10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2012-09-21王梅梅
王梅梅
(山西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现代医学和社会关注的多发病,危重症及难治病,死残率极高[1]。内科保守治疗只对出血量较少的轻病人有效,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及时清除,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得至挽救,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至今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CT确诊为脑出血[2],选择的两组患者均具备行微创术的适应证:基底节、脑叶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不同意手术者自动归于对照组,其中微创组106例,男73例,女33例。对照组99例,男65例,女34例。
1.2 临床表现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69例,意识清楚37例,轻偏瘫22例,完全偏瘫84例。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意识障碍61例,意识清楚38例,轻偏瘫20例,完全偏瘫79例。
1.3 出血量可比性 出血量计算参考多田氏公式。两组患者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脱水、控制高血压及预防并发症治疗。微创组另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每6-8小时予尿激酶1-2万单位溶血肿及冲洗处理,连续3-5天,经头CT复查,基本清除或清除85%后拔针,头皮缝合一针,无菌包扎。
1.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改良SSS评分,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6 统计学检验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2.1 微创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3天、术后7天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见表1:
表1 微创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例)
2.2 微创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微创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微创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例.%)
2.3 两组死亡率对比 微创术组死亡11例(11.43%),其中死于脑疝9例(9.52%),死于并发症1例(1.9%),植物人状态2例(2.86%);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31例(31.63%),其中死于脑疝22例(21.43%),死于并发症10例(10.2%),植物人状态6例(6.12%)。二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01)。见表3:
表3 微创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伴严重脑水肿,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3]。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其中微创术组病死率11.43%,9例(52%)死于脑疝,1例(1.9%)死于并发症,2例(2.86%)植物人;而保守治疗组病死率达31.63%,22例(21.43%)死于脑疝,10例(10.2%)死于并发症,6例(6.12%)植物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能改善患者脑灌注、意识障碍并降低病死率[4-6]。本组研究资料表明:患者术后24小时的神经功能即有明显改善,术后7天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尤其对重型患者改善更好,这与血肿快速清除后受压的脑组织灌注量增加,神经元功能快速恢复有关。
[1]Adjatia N,Rosand J.Intracerebralhemorrhage[J].Neurologist,2005,11(6):311-324.
[2]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151.
[3]王苇,张新江,殷小平,等.脑出血超早期血肿周围病变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5):422-424.
[4]Lee JI,Namdo H,Kim JS,et al.Stereotactic aspiration lf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ignificance of surgical timing and haematomavolume reduction[J].J Clin Neurosci,2003,10(4):439-443.
[5]殷小平,张苏明,姜亚平,等.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9(4):209-211.
[6]Hara T,Nagata K,Kawamoto S,et al.Functional outcme of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comservative treatment or stereotaxic surgert[J].No Shinkei Geka,2001,29(9):82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