祼孔长水平井苏75-70-6H连续压裂微地震监测
2012-09-21王万迅叶连池王立治段正中
王万迅,叶连池,王立治,段正中
(1.华北油田公司苏里格项目部,内蒙古乌审旗 017300;2.渤海钻探公司长庆事业部,天津 300270)
1 前言
水平井苏75-70-6H是苏里格气田裸孔完井的大型水平井,水平段南北走向,长度1 200 m,深度3 400 m;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水平井完井理论,裸孔完井分10个压裂段。裸孔完井简化了完井施工过程,降低了完井成本;增大了井筒与地层的交换面积,可以提高产量。裸孔完井也增大了风险:没有套管支撑,井壁易塌陷;分段封隔器与地层接触不好,易发生压裂液漏泄,发生段串;压裂在不希望首先压开的井段形成裂缝,阻碍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鉴于裸孔完井水平井压裂施工难度较大,通常采用国外的井下器材(包括井下封隔器)、国外的监测技术实施压裂施工与控制。
苏75-70-6H井压裂采用国产井下工具及国内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是依靠国内技术完成的规模最大的裸孔水平井分段压裂:压裂液4 200 m3,加砂400 m3,连续施工30 h。10个压裂段均压裂成功,实现日产气20万m3,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国内井下工具及微地震监测技术开拓了一个市场[1]。
来自其他方面的信息表明,初次压裂裂缝发生在水平段根部,根部压裂裂缝阻碍压裂液、加砂液通过,其他水平段已经无法压裂。监测表明,初次压裂裂缝发生在水平段端部,水平井可以依次压裂。结果表明,监测结果是正确的,在监测指导下,苏75-70-6H井顺利完成压裂施工。
2 试压裂及微地震监测
由于该井下完压裂管柱后试压没有达到要求的目标,对国产井下工具泄漏点的位置存在怀疑,为了找出泄漏位置,在正式压裂前进行试压裂,判断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位置。如果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根部,井下工具失效,只有根部的一段可以压裂投产,其余水平段及井下工具作废;如果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端部,可以依次压裂,有希望压裂10段,达到最大开采效率。一些间接证据倾向于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根部,进行连续分段压裂已不能提高采气量,而且会形成巨大的施工浪费。微地震监测表明: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位于端部设计的压裂段位置;人工裂缝方向近井平行于水平段,远井转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理论设计相符;建议连续实施水平井压裂。监测站布站图见图1。
图1中,横轴南北向,灰色线是水平井水平段位置,南部是(左侧)端部,北部(右侧)是水平井起始段——根部;■表示各水力压裂作业段在地面的投影,●、▲及其框图是第一套仪器实施监测时的监测台站位置及控制压裂井段,○、及其框图是第二套仪器监测台站位置及控制压裂井段,试压裂同时使用两套仪器。监测结果表明,试压裂裂缝出现在端部、图1中标号为1的位置上,井下工具工作正常。
图1 苏75-70-6H井微地震监测布站图Fig.1 Geophone distribu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Well Su 75 -70 -6H
从俯视图(见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震源点的位置,微地震应该沿着裂缝发生,整个震源点分布指明了裂缝扩展的方向,色度表明微地震发生的时间顺序。两条坐标零线的交汇位置是设计第一个压裂段位置,初破裂出现在第一个压裂段中心稍偏南位置,压裂裂缝方向北东东向,是一个油田最期望的裂缝形态。
图2 试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俯视图Fig.2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3 压裂施工及微地震监测
依据试压裂微地震实时监测结果,油田排除其他疑问,实施了连续压裂施工。施工过程中进行微地震监测,微地震监测表明上一段压裂成功,且位置在设计的压裂段内,立刻投球,打开下一段的出液孔,压裂下一段。第一段正式压裂实时微地震监测结果俯视图见图3。
图3 第1段压裂监测俯视图Fig.3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layer No.1
图2、图3表明:试压裂与正式压裂的人工裂缝趋势相同,由于压裂规模不同,正式压裂的微地震点密度增大;初破裂位于第一压裂段中心;井下工具工作正常。看到这一结果后,立刻按计划实施连续压裂。每段接近压裂结束时,投球封堵该压裂段,打开下一压裂段的出液孔,转入下一压裂段压裂施工。依照上述程序,10段压裂均获得成功,微地震监测结果指导了施工过程,增大了压裂施工成功的几率。
图4是第1段压裂前置液压裂时形成的裂缝及加砂液压裂形成的裂缝。结果表明,加砂液压裂形成的裂缝不比前置液压裂时形成的裂缝短,不能由此划分动态缝、支撑缝。在打入加砂液后,裂缝仍然会出现长度扩展。
图4 第1段压裂前置液、加砂液的压裂裂缝Fig.4 Plan view of before and after sand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layer No.1
图5是10段压裂的综合结果,用不同灰度表明不同段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获得的微地震源位置。
图5 苏75-70-6H井压裂裂缝综合图Fig.5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Well Su 75-70-6H
由图5可以看出:1段压裂相对中心点略偏南;10段压裂存在可见的北串;4段向3段,6段向7段,7段向8段存在明显的段间干扰。由于第10段漏泄明显,后期加砂出现砂堵,分2段压裂(见表1)。10个水平段的人工裂缝彼此大体平行,这与水平段走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间的夹角有关[2]。苏75-70-6H井所在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水平段南北走向,二者间的夹角为60°,使各水平段压裂裂缝大体平行[3]。理论上,压裂裂缝在近井与水平段走向垂直,远井转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水平段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越大,转向趋势越不明显,各水平段压裂裂缝的平行度也越好,但裂缝形态也越简单。表1给出了各段压裂裂缝参数。
表1 苏75-70-6H井压裂裂缝参数Table 1 Hydraulic fracturing parameters for Well Su 75-70-6H
4 结语
大型裸孔水平井压裂是一个工艺复杂的压裂施工,应该进行现场实时微地震监测。微地震监测结果对压裂施工的进行、施工过程、压裂结果均可以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
苏75-70-6H井是大型裸孔完井的水平气井,微地震监测结果证明了国产井下工具是可用的,压裂设计是可行的,排除了不必要的疑问。在施工过程中,给出每段裂缝发生、发展过程,表明了压裂施工成功的信息,指导油田开始下一段压裂。
监测到的压裂液漏泄可能伴随着砂堵,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对砂堵做出预测,避免施工故障。
综上所述,微地震监测是一项可行的大型、连续裸孔水平井压裂监测技术。
[1]齐铁新,刘建中,秦桂林.井下裂缝连通技术在安棚碱矿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8(7):63 -67.
[2]闫志涛,刘建中,邱金平.第三沉降带应力场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2):33 -36.
[3]刘建中,孙庆友,徐国明.油气田储层裂缝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