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架空线路抗风加固经验介绍
2012-09-21李铭钧
李铭钧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 江门 529000
1 概述
1.1 江门电网概况
(1)主网设备规模
目前,全市共有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311回,总长4309公里,其中500kV线路18回,220kV线路60回,110kV线路228回,35kV线路5回;变电站142座,500kV站3座,220kV站21座,110kV站118座,主变容量18953.5MVA。
表1
(2)配网设备规模
目前,全市共有配电线路12265公里,配变31395台,容量968万kVA。
表2
图1
1.2 线路跳闸概况
2012年“韦森特”,在台山赤溪登陆,是近十年来正面袭击江门最严重的一次台风,中心风力40米/秒,最高瞬时风速46.4米/秒(15级);台风“启德”在湛江湖光登陆,中心风力38米/秒,对江门电网的影响较小。
受韦森特影响,江门电网220千伏线路跳闸8条,重合不成功2条,线路铁塔受损1座;110千伏线路跳闸5条,重合不成功2条,线路铁塔受损2座。
表3 韦森特造成35kV~500kV输电线路跳闸数据统计表
表4 韦森特造成配电线路和设备受损情况统计表
2 跳闸原因分析
2.1 输电线路
(1)风偏原因
表5
图2 220kV江水线#84塔塔头间隙简图
图3 110kV古元线#26塔塔头间隙简图
图4 220kV江水线#84塔B相跳弓
图5 110kV古元线#26塔塔身内侧角铁
结论:风速超过设计值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
2.2 倒塔原因
表6
图6 ZM1-24计算简图
在大风工况下,杆件⑤计算的应力的利用率仍然是最大,达到221%,杆件⑥计算的应力的利用率次之,亦达到219%,并且塔身其他主材利用率也大大超过了100%,这就直接导致了主材破坏进而引起倒塔,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图7 220kV铜水线#14塔
图8 110kV唐南甲线#20塔
结论:风速超过设计值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见图9)。
2.3 其他原因(均为漂浮物引起)
表7
图9
2.4 配网线路
图9 风偏及倒塔原因示意图
(1)线路档距过大,线路档距普遍在120米左右
图10
(2)自然土和卡盘基础抗倾覆受力不足
图11
(3)老化严重、抗弯强度低
图12
(4)SC-210型全瓷横担防风强度差,固定螺栓容易锈蚀把瓷横担胀爆
图13
3 防风经验
(1)以规划、设计为源头,高标准、差异化地建设电网。通过微气象、微地形风力分布研究和输配电线路理论分析,制定《江门市配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技术原则》,创新将距海岸线40km以内,新建的输电线路防风设计等级由30米/秒提高至35米/秒以上,500kV线路、川岛线路提高至40米/秒以上;10kV线路按区域、用户性质分三级,分别按不同标准建设。
(2)因地制宜做好主配网防风加固工程。自2009年起至今主配网累计投入7310万元开展针对性防护。主网主要采用增加塔头尺寸、跳线加装支持绝缘子等措施,减少导线对塔身放电。配网采取适当缩短线路档距和耐张段长度、使用加强型电杆、采用“四”方拉线等措施,提高线路抗倾覆能力。
图14 直线塔增加塔头尺寸
图15 耐张塔跳线加装支持绝缘子
图16 增加拉线
图17 使用加强型电杆
(3)对重点线路区段开展关注性巡视。建立易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杆塔基础受损的区段输配电线路清册,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运维策略,将配电线路拉线作为重要设施巡维,一旦拉线受损,作为紧急缺陷处理。
图18
(4)优化应急预案,落实“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的应急理念。
灾前防是在启动应急响应、动态调整主网运行方式、发布电网事故预处理预案、抢修队伍候命和提前到位驻点、应急物资准备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并根据响应级别安排变电站转有人值守、专业人员进驻等。
灾中守是充分发挥调度的神经中枢作用,动态调整主网运行方式,快速组织隔离线路、台区的故障点。应急指挥中心实时准确收集电网信息、受损信息、客户信息,制定并发布有针对性的复电方案。
灾后抢是按照“先摸查后抢修,先计划后实施,先高压后低压,先主线后支线,先公变后专变,先集中后分散,先重要后一般”的“七先七后”原则,统筹各方资源,有先有后、快速安全有序开展抢修复电。
4 技术经济比较
1)220kV线路
单回22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采用LGJ-2×630导线按3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170万元/公里,按40米/秒设计的造价是190万元/公里,按4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210万元/公里。
2)110kV线路
单回11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采用LGJ-240导线按3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80万元/公里,按40米/秒设计的造价是95万元/公里,按4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110万元/公里。
3)10kV线路
单回1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采用LGJ-240导线按3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60万元/公里,按40米/秒设计的造价是70万元/公里,按45米/秒设计的造价是80万元/公里(海岛线路相应增加约10万元)。
5 防风示范基地建设
5.1 开展科研工作
(1)开展江门电网基于微气象和微地形的风力分布图研究。
国家气象站一般都随城镇设置在平原或平坝地区,站点较稀少,山地资料更是非常缺乏,对复杂地形特别是沿海地区,细致和准确性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研究成果将对输电线路抗风工作提供一个指导性的依据,使各级风力范围对电力设备防风标准设计更有针对性。
图19
(2)研究线路气象参数及导线风偏视频在线监测系统。
进一步探讨对设计中气象条件的选定、各种不利气象条件的组合等,为确定杆塔最大瞬时风速、风压不均匀系数、强风下的导线运动轨迹等提供直接的技术依据,选择代表性的地形条件和塔型,监测铁塔的受力、变形、振动、风速等参数,掌握结构的应力变化状态,分析风场对铁塔的影响,抑制风偏事故。
(3)输电塔倒塔有限元分析。
统计历史事故铁塔,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杆塔在台风风场以及考虑导线等工况下的受力性能,找出输电塔的薄弱位置,结合运行经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江门地区已建及新建线路的防风措施。
5.2 利用科研成果,排查隐患编制防风规划
(1)全面校核输电线路防风能力。
按照精益化管理的思路,从“微地形,微气候”的角度对沿海及易受台风影响区域的输电线路进行全面校核,差异化评估线路防风能力,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短中长期的整改计划逐步实施整改。对尚存16回220kV线路、49回110kV线路共1265基水泥杆改为自立式铁塔,以及110kV潼沙线、黄南甲线设计风速30米/秒提高至35米/秒,共需资金约4.5亿元。
表8 2013年输电线路有关防风加固项目
(2)全面排查配网线路防风能力。
根据抗风加固标准,按照轻重缓急、分级加固的原则,根据10版设计规范可满足抵御30年一遇台风的要求,对沿海地区10kV线路逐年分批进行加固。
表9 配网线路尚需改造244回1261km需要防风加固改造
6 结语
江门供电局根据多年以来应对台风气候的经验总结出“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的应急理念和策略,统筹安排人员、物资和抢修工作。坚持开展线路抗风加固改造,大大提高了电网的抗灾能力,历经多次台风考验。尤其是今年第8号强台风“韦森特”正面袭击江门期间,与2003年的超强台风“伊布都”相比,此次台风虽然威力更大、范围更广、时间更长,但电网受损情况大幅减少40%,更值得一提的是,台风期间全部500kV线路零跳闸,上下川海岛配网线路只发生1次跳闸,3条110kV线路更是零跳闸。“韦森特”台风期间,原计划需要五天才能完成的抢修任务提前两天完成,快速复电理念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