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加强修养
2012-09-20马乃骏
马乃骏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更是有效领导、成事成人的力量之源。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这对领导干部而言,尤为重要。如何修炼好自身,加强党性,笔者认为要严于律己,修身养性。
加强党性,全局视野。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人们常说,干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的就是当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待,去定位,去谋划。实践证明,往往看多远就决定走多远,想多深才能有多厚重。我们每个人生存于这个社会,事业依托于这个社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事立于全局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能够思路开阔,挥洒自如,事业才能得以顺利前行。反之,必将时时受限,处处受憋,事事受拘。
淡泊明志,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個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创造合法利益是一个人改变生存状况、谋求不断发展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动力之源。正是这种动力,使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每个人的力量汇聚为推动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巨大合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路线的出发点和伟大成功就在于尊重、承认、实现好每个人的合法利益,不断地给老百姓创造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促进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快速发展,繁荣昌盛。但是,一个社会如果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盛行,那么整个社会必将陷入道德失范、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缺少人情的冷酷境地。一个人眼里如果只有个人私利,罔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分不清主次,那就可能会越过正常轨道,作出不合常理、无视法律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把个人私利置于小处,顾及他人和整体利益,个人才有可能获得更为久远、更有意义、更受社会尊重认可的“大得”。
常怀感恩,和谐人际。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事业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常记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温暖,更自信,更坚定。每个人生活在世上处境不一,能力各异,得失难均。保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多体谅别人的难处,既不要对别人提出力不能及的非分要求,也不要因别人位卑而无视别人的正当诉求。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合情合理合法且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妨伸出援助之手,让别人久旱逢雨,改变困境,这不仅是一种个人善举,而且是构建诚信友爱和谐社会的基础。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加强人格修养,强化道德养成,培养健康情趣,提高心理素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天下之难莫过于有自知之明,自知之难又莫过于能够知己之短。我们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忽略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时常忘记保持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顺利或成功的时候。对我们中年干部来说,掌握的文化知识新鲜程度往往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思维反映敏捷程度往往不如比自己年轻的同志,工作经验和老练程度又往往不如领导和老同志,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容易因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缺乏新鲜感而减弱和钝化。这些都是我们身上无时不在的短处,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经常反省自纠。正视他人,乐见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嫉妒心较重,容不得别人干事创业、胜利成功。别人发财他发狠,别人升职他生气,别人“披红”他眼红。“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等,这些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陈腐落后思想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必须坚决予以根除。考察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文特点,其共同之处无不是对别人的成功能够给予充分尊重和赞许,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需要大兴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风气,乐于为别人的成功鼓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无穷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