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起点上推动江苏实现新发展

2012-09-20

群众 2012年4期
关键词:江苏现代化文化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的要求。这是总书记继去年提出“六个注重”之后,对江苏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本刊围绕“六个新步伐”,组织了一组笔谈,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解读,畅谈学习的初步体会,以期对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央要求在江苏具体落实有所帮助。

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葛守昆

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是因为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问题在于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中国经济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经济层面上,经济发展是利用资源、提供供给(生产)、满足需求(根本上讲是消费需求)的过程。在现代经济中,资源有限性、环境有限性、满足需求有限性的矛盾,对科学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领会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我以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刻反思,认真解决我们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首先,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目的性。经济发展的目的性,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在现代经济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个人、企业和国家层面上从事经济活动会呈现不同的目的,比如金钱、利润、就业、速度、财政收入……站在微观角度,这些都是正常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宏观的角度,人类发展经济最初和最终的目的,就是人类的消费。现实中表现出来的与消费若即若离的金钱、利润、投资、就业、速度、财政收入等,有可能在一定意义上会偏离消费的目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从宏观层面上加以引导,将人们对金钱、利润、就业、速度、财政收入等的追求建立在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基础上。

其次,切实解决以民生为本的问题。公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以民生为本。在既定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发展主体的利益。否则,将发展利益与发展主体分割,发展就没有实际的意义。这里,要切实解决影响民生利益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居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等矛盾,坚持以民生状况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如何的重要标准。特别是食品安全,与民生关系很大,在一定意义上,如果食品安全没有保证,很可能将我们由发展状态退回到生存都缺少保证状态。

再次,突出自主发展和内生增长。过去,我们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出口导向、外资带动,加快了经济增长。这也是必要的,在将来,仍然要扩大开放,立足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增长。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危机后产业结构和科技革命的变化,必须突出自主发展和内生增长,克服单纯的外部依赖,着眼于通过内在的创新培育自身发展的优势,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如果一味依赖外源,简单追求过高的外资、外贸依存度,虽然也会取得一时的发展,形成一时的优势,但不具有长远的意义。搞得不好,会丧失原先的发展优势而处于不利局面,更不可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外需与内需、外资与内资、出口与进口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平衡、协调增长,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两个率先”

沈立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江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这对于正实现“两个率先”大业的江苏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地处东南沿海的江苏,依靠区位优势、厚硕基础、政策先行和主观努力,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不仅是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领先,在更多方面,包括社会、文化和环境都可圈可点。但是,既摸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怎样继续前行,只有持久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本地区的现实出发,探索新的开拓和创造。这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问题又涉及众多,特别像怎样在保持较快增长中着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在保持三产平衡发展中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在保持出口和投资中着力扩大消费,在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中培育中产阶层,在保持改善民生中有效地逐步消除读书、治病和住房的困难,在保持防治城乡污染中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应当承认,解决这些问题都有一定难度,决非轻而易举。

坚持“两个率先”,把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并以和谐发展為落脚点,归根结底必须率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掌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以赴,突破瓶颈,开拓创新,打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江苏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堪称富可敌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应当和能够逐步摆脱增长速度的压力,更加有效地调整经济结构,要按照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和国际产业演进的新趋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和增强实体经济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扩大节能减排效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努力引领创新趋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还要继续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集中更多的人财物力于自主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消费并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构建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逐步走向以公平正义为实质的社会和谐,在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并随即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率先”的地区,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使命。对应办法无它,始终只有三条:一是深化改革;二是扩大开放;三是科技创新。在经济增幅因势利导地有所下调后,应当和能够愈益把主要精力用于抓好这三大动力。实现“率先”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率先”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还要看到,这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前进,从东部到中西部,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社会包括科教文卫以及社保、环保,各省市县都有发展、进步和探索、创新;认真借鉴,拿来应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执政资源。决心、用心加信心,心里怀有科学发展观,脚下就有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之路!

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曲福田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并要求江苏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这对于江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推动“两个率先”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必须克服的难题。近年来,江苏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走“三化”带“三农”发展道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繁荣。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苏南加快转型升级,支持苏中实施江海联动和跨江合作,着力加快苏北振兴,持续加大扶持力度,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显著特色,成为江苏在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

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是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主要目标内涵,其重大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新要求,适应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任务,在更高的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要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使稳妥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为抓手,以农村实事工程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逐步做到城乡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公共服务同等享受、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居民收入渐趋协调。要突出农业现代化这个总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强化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全力巩固和保持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要加快形成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强分类指导力度,抓住用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促进三大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以推进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契机,鼓励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基本现代化从非均衡发展逐步趋向均衡发展。完善区域互动发展机制,支持苏中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全力支持苏北全面振兴,继续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行“一市一策”,充分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上力争更大突破,使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改善民生:开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刘松汉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希望江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江苏全面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不仅是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还要反映在群众生活更富裕、人民更幸福上。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30项指标每一项都与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紧密相连,其中有18项指标与保障改善民生直接相关。切实改善民生,是江苏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突出任务。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我省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6300元和108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52:1缩小到2.44:1。但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仍然突出。要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为抓手,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加強收入分配调节,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民生“五有”目标,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现在群众对教育、医疗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关注有和无的问题,更关注多和少、好和更好的问题。去年以来我省按照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根本建体系的要求,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六大体系”。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实施,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城乡更加充分就业,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加快社会养老服务建设,确保体系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要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使全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要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协调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体现在收入增加、生活富裕上,还包括精神的愉悦、生活的和谐等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解决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为群众创造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环境,从而使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仅成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过程。

以改革开放推动江苏现代化进程

田伯平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过去30多年江苏发展取得辉煌业绩的成功之本。江苏发展的“两次机遇、两大飞跃”——无论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还是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其本质都是改革突破、开放深化的结果。江苏乡镇企业的成功崛起,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也是面向市场的开放之举。在全国对外开放战略中,上世纪80年代的重点是广东和福建,90年代的重点是上海浦东和海南岛,江苏始终不是重点,但江苏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不仅后来居上,而且遥遥领先。江苏开放的成功,既是顺应潮流、抢抓机遇的反映,更是改革探索创新的结果,昆山的自费开放已成为经典案例。正是依靠和坚持改革开放,江苏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率先”。

省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江苏“第二个率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更加宏伟的事业,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显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首先,江苏虽然取得了3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人均GDP达到9500美元的骄人成绩,但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阶段,而转方式的根本就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其次,江苏是开放型经济大省,与国际经济环境关联密切,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外开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树立新的开放理念、探索新的开放战略。第三,江苏率先向现代化迈进,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肩负着开拓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伟大任务,作为先行者,惟有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果敢前行、迎难而上,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和陈规旧习,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才能打开发展的新空间,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改革开放是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改革的本质意义是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实际突破。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率先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积极发挥政府调控的导向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激活江苏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调整优化利益格局,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和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让改革成果由更多人共享、更多人受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形成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三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严厉打击和清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种腐败,规范行政权力,打破部门利益,提高行政效率,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以適应和保障现代化的推进。

开放是江苏的强项,开放型经济是江苏的优势和特色,但也存在着无序竞争、粗放发展的问题。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面对江苏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必须全面探索和创新开放模式。一是要突破路径依赖,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优惠政策为手段、招商引资为中心的开放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机制的开放模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的动力,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主体,特别是让本土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并实现国际化。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内涵,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的多样化。国际经验表明,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方式,区域开放也可以有不同目标和内容。例如,进出口物流中心、进口商品批发市场、国际会议度假地、跨国公司人员培训基地等等。还应该积极探索与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相关服务甚至吸引迁移落户,2003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总部就由瑞士的日内瓦搬到了菲律宾的马尼拉。一个国际机构除了日常工作人员外,还会带来相关的国际会议、各国派驻人员等。联合国下属主要机构近百个,分支机构数百个,直接和间接雇佣人员十多万人,每年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市场巨大。三是加强整体发展能力,努力增强开放型经济的支撑基础。对外开放是永恒主题,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能力的表现,江苏的开放型经济要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更加广泛的发展基础,包括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完善的社会和市场保障、高素质的居民和有序的政府管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江苏已经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作为率先探索实现现代化的先行者,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一定会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立潮头”的锐气,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全面推向深入,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扫除阻碍、再创辉煌!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柯军

文化建设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条件,文化繁荣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迈出新步伐,使我们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开启新征程,迈出新步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化强省建设的总思路,牢固确立文化的“三主”地位即宣传思想文化是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一个主阵地、一支主力军”,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们文艺剧团来说,必须抢抓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多出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江苏省演艺集团成立于2001年,2004年正式迈出了“事转企”的关键一步,成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为企业的国有文艺院团。实践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通过改革,七年我们推出了九出大戏,包括《牡丹亭》、《1699·桃花扇》、《小孙屠》、《绿牡丹》、《浮生六梦》、《临川四梦与汤显祖》、《我的浣纱记》、《梁祝》、《红楼梦》等,精品生产力度前所未有。昆剧《1699·桃花扇》根据市场需求创排了10个风格各异的版本,截至目前,该剧12次晋京演出,三次获邀进驻国家大剧院,参加过瑞士、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种艺术节,并在内地多个城市进行巡演,在北京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频繁亮相,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特别奖”。

改革带来巨变,从三个观众到一票难求,从送戏上门被3000元打发出来到现在世界各地邀约不断。当初我们改企,自负盈亏,其他昆剧院团还是参公单位,我们也有过困惑和疑虑,但没想到7年前每年只能演出四五十场,现在可以演到五六百场;没想到原来每年的演出收入只有9万元,目前超过了400万元;没想到一级演员的年薪已从2万多增加到了10万元以上,青年演员工资从1万多长到了近7万元;没想到以前10年才排一二出大戏,现在两年排了五出大戏;没想到我们传承的折子戏库存翻了几番,达到了200多出。

我们深深感受到,改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已品尝到了转企改制先行一步的甜头,现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年演出场次几乎是全国其他昆剧院团的总和,演出场次和收入分别是2004年转企改制前的6倍和10倍,对江苏省演艺集团的发展来说,改革没有回头路,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使我们不断发展壮大。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又有了南京2014年青奥会的契机,这是一次跨文化传播的盛事,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走近青年、走向世界。对于文化的长远发展而言,2014年青奥会将会是把昆曲推向全世界的绝佳平台,让昆曲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语言,我们相信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昆曲将走上与国际接轨的良性发展道路。

回首过去,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推动着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做到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展望未来,我们一定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迈出新步伐!

猜你喜欢

江苏现代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边疆治理现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谁远谁近?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