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如何走向文明彼岸?
2012-09-20刘志彪等
刘志彪等
编者:作为一种开放、自由、便捷的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像一柄“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弘扬真善美的平台,把善意温情、理性平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植入人心;又可能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成为炮制谣言、窥探隐私、传播色情、恶意欺诈等不文明现象滋生的温床。在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影响日益加深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影响人们认知、建构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科学认识并合理利用好网络的传播特性,引导网络空间走向文明彼岸,不仅仅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途径。
网络文明、社会文明的“蝴蝶效应”
刘志彪:网络使不文明言论具有了“蝴蝶效应”、“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
现存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大约分这几种:一是不道德文化,利用网络平台鼓吹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生活方式;二是黄色文化,把网络作为发布黄色文字和图片的平台;三是语言暴力文化,用恶毒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捏造事实搞臭别人;四是发泄文化,发泄与社会对立或者反社会情绪,发布对党和政府政策不满言论等。是网络催生了这些不文明现象吗?不是,这些现象原本就存在,网络只是从技术上提供了条件,使这些不文明言论的传播具有了“蝴蝶效应”、“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
andyhua: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产生并非因为网络本身,而与使用者的素养有关
网络发言的便捷性、匿名性,往往会放大人性中“恶”的一面,刺激人的非理性宣泄和表达欲望。加上网络属于新兴领域,其中的交往规则和行为底线还未完全形成,种种不文明言行更容易在网络空间发生。但绝不能因此就说网络催生了不文明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的产生并非因为网络本身,而是与使用网络者的素养有关。网络的本质是其倡导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网络因人的使用才具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究其根本,网络是社会个体参与其中的“另一个社会”,网络文明只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杜駿飞:网络文明实质上是社会文明的延伸
人们一般会说网络社会是个虚拟社会,还有一个现实社会与之对应,其实不是这样。现实社会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人们并没有生活在互联网上,而是用它来沟通,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必须遵守的权利义务从理论上讲在互联网上也应该遵守,所谓网络文明其实就是社会文明的延伸。只能说有些事情在互联网上做不到,所以社会文明的概念比网络文明大一些。网络上做不到的事情,以后会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可以做到呢?技术本身的发展肯定是动因,但技术的发展是受到社会交往需求的刺激而引发的,技术和社会需要同步增长导致互联网服务人们生活的水平日益增长,它们之间是个互动关系,政策对它们的引导是被动的变量。
张洪水: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网民的不满情绪大多是社会矛盾在网络上的反映
互联网作为虚拟的世界,通常是一人一机与整个网络的对话,在缺少他人监督的情况下,网民将平日里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出来,网络不文明现象就此发生。在某种层面上讲,网络的虚拟属性为网络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温床。但由于网络主体具有社会性,网络世界脱离不了现实社会单独存在,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反映平台,折射了社会本就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网络的不文明现象,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要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由收入差距、劳动关系、征地拆迁等原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在网络上,会激发网民的不满情绪,其情绪往往通过不文明的方式去宣泄。所以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和社会发展程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制度管理和舆论引导的双重任务
顾德宁:网络作为“社会公器”应受到一定的规则约束
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产生,错不在网络,而在于使用网络的人。网络世界虽然是虚拟的,可有了人的参与,就不完全是虚拟的了,也带进了当下社会的文明特征。例如,去年名人微博彼此骂战不绝且口无遮挡,人们对名人微博颇有微词。显然,这不是微博的错。微博只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一种新媒体,有便捷、快速和短小等特色,但与其它传媒一样,只要是公开传播的,虚就变实了,就不是“私媒体”,而是“社会公器”,就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遵守现有的文明规范。爱惜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人们才能在网络舆论监督和公共事务讨论中,让微博发挥更加积极有益的作用。
杜骏飞:重要的是回应网民信息需求,消除信息不对称局面
理论上讲任何文明形态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你不引导它也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只不过它的自我规训、自我成长比较慢。如果有了比较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可能会发展的比较快一些和好一些。不管是制度管理还是意识形态引导,都不能忽视回应网民需求,给受众的需求以适当的满足,消除信息不对称格局,如果你不去主动满足那就会有别人去满足它。例如网上有人骂市容、规划,如果我们的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能相应提供一些内容给受众以信息满足,网民了解情况后就不会再骂了,但如果你总是信息真空,他自然会骂,而且会越骂越厉害,最终转变成一种情绪宣泄。
刘志彪:以管理为工作基础,以引导为工作重心
促进网络文明,应以管理为工作基础,以引导为工作重心。管理不是管死,不是封锁,更不是简单地“删贴”,而是运用法律去规范,制定网络游戏规则,加强基础制度设施的建设。引导,不是灌输,不是说教,而是注意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用主流文化去养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成果去滋润。
赵正兰:对待网络舆论应该“疏管并重”
促进网络文明,首先必须认识到,网络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边界的自由。这种边界,从大的层面讲是法律,从小的层面讲是社会道德和良知。这既要作为政府加强网络管理的标准和依据,更要成为广大网民规范自身行为的原则和底线。以宿迁为例,近年来我市以“网聚民心民力,网促发展和谐”为主题,启动网络嘉年华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网络播文明”、“网爱送温暖”、“网上秀幸福”、“网友面对面”、“网民审规划”、“网评政行风”、“网眼看变迁”、“网手染新绿”、“网圆学子梦”、“网诵诗歌行”等十大活动,既净化了网络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网民文明理性的上网习惯。实践证明,对待网络舆论应该“疏管并重”,在制定并完善管理规则,守住网络舆论底线的同时,积极引导,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来促进网络文明大环境的形成。
政府作为和民间自律的双向互动
杜骏飞: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和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意见领袖,互联网文明建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意见领袖一般颇具人格魅力,在网络上一呼百应,具有较高的被认同感。他们对网络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对网络不文明行为开展批评抵制,会被大多数网民赞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和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意见领袖,互联网文明建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网络意见领袖本身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一个“独立通讯社”,作为网络意见领袖一定要认清自身角色和定位,做文明理性的“独立通讯社”,以自己的言行给广大网民以正面的示范和影响。
andyhua:培育职业化的网络“把关人”队伍
近年来,由于论坛、微博客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网络发展到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面前都有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培育合格的网络“把关人”也就显得越发重要和关键。“把关人”存在于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并不仅局限于政府的网络管理部门和人员,也包括网站运营商、网络管理员(版主)等等。他们对信息进行一道道的过滤筛选,确保不让不良信息扩散。一个合格的“把关人”,既要做到及时、严格地管理网络,净化网络环境,惩戒粗口、人身攻击等言行,保证网络讨论的文明底线;也需要引导网民客观、理性地交流互动,让网民在自由表达个性的基础上,达成对所讨论问题的基本认同。要成为这样的“把关人”,一定的人文底蕴、法律素养必不可少,专业的议程设置和传播引导能力必不可少。应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员资格准入制、实行系统化的网络管理员业务能力培训等手段,尝试建立一支职业化的队伍,改变当前网络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使其更好地承担起信息“把关”的职能。
顾德宁:清醒认识并合理利用网络动员的政治功能,是一门重要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功课”
由于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也因为草根相对缺乏传统媒体资源,现在,网民更善于或更热心借助网络动员推动个人(或群体)诉求进入公共视野。对此,有关部门应清楚地看到,互联网能够灵活而低成本地配合人们的集体行动,网络空间里汇聚的巨大力量导入现实空间,就不再是虚拟的民意,不重视就要吃大苦头。网络动员的巨大力量,往往不是因为网络太强大,而是现实太虚弱。因此,一方面,职能部门少犯错或快改错,网络动员的破坏性就会降低;另一方面,政府学会主动运用网络动员推进工作,也有利于自身提高执政水平、更好地服务民生。清醒认识并合理利用网络动员的政治功能,是执政者当前亟需考虑也是必须回答好的一道“政治文明”考题。
张洪水:抓体制机制,抓主流队伍,抓网络文化,促进网络文明
对政府而言,促进网络文明需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体制机制。理顺网络管理体制,统筹各部门力量,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对网络建设运用管理的组织领导。整合社会力量,统筹协调网站、网络群体和通讯运营企业;规范网络管理制度,形成网络日常有人监管、网络问题即时有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反应联合应对的工作机制;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在各个领域和层面架设政府与网民直接对话的平台,让网民有充分表达诉求和意见的阵地。二是抓好主流队伍。通过分类组织、分级发展和分层管理,抓好核心网评员和网络意见领袖这支骨干层队伍,构建“网络发言人”、“网上居委会”版主等紧密层队伍,培育各层各级网评员的基础层队伍,形成强有力的网络正面力量,引领和谐健康的网络风尚。三是抓好网络文化。找准网民关注点、兴趣点,以我为主策划好网络主题活动。因势利导扶持网络活动,注重顺势而为,因网、因群制宜,通过活动指导、资金支持、设备保障等措施,积极支持和引导网民组织各类有益的网络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赵正兰:推动网络问政,让互联网成为走向政治文明的新平台
要着力在推动网络问政上下功夫,把互联网建设成走向政治文明的新平台。坚持治标与治本、分类管理与分级负责、以建促管和以用促管三个结合,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打造群众利益诉求平台。建设上下联动的综合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单位,从条口到区域全覆盖的在线受理网络,做到所有网络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承接单位,所有单位都有专人负责网络问题的办理,并建立限时办结、超时预警的督办体系。二是打造信息公开发布平台。重点建好用好网上新闻发布厅、政务微博发布广场、部门网站以及门户网站等发布平台,第一时间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三是打造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网上政风行风评议、网络决策咨询、领导在线访谈等活动,打开网民意见进入公共决策议程的通道。引导各类网络主题活动组织化、规范化、特色化,建立政府与网民的经常性互动,推动网民树立“网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合法合理地开展监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编者:文明是情,凡人善举的小小温情经网络的传递,就能汇成人间大爱的江海奔腾;文明是理,君子之争的理性之光經网络的传播,就能点燃社会进步的思想火炬。在看不见你我的虚拟社会,更需要每一个网民的自律自警,在没有等级差别的共享空间,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更需要小心呵护。以行动护航网络文明,执政者必须善管善用,每一个网民必须从我做起。
责任编辑:孟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