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2012-09-20钱燕董文君胡三莲钱会娟董芳辉李迪斐
钱燕 董文君 胡三莲 钱会娟 董芳辉 李迪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患、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TKA术后严重疼痛将限制患者术后主动、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延迟行走和出院时间[1]。因此,开展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手术后的整体疗效有着重要意义。多模式镇痛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2],由于其通过多种机制达到良好镇痛效果,并将副作用减至最少,现已成为临床镇痛的主要发展方向。我院骨科开展了多模式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研究,以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睡眠质量、依从性的影响,以便从中寻找出疼痛最佳的管理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6月,在我院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接受手术程序相对标准化的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排除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者;有精神疾患或有各种缺陷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者;有酒精、药物、毒品滥用病史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多模式镇痛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未手术,2例患者改行其他手术,共有3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47~79岁,平均(67.8±7.6)岁;对照组中有4例未手术,3例改行其他手术,共有33例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26例,年龄54~85岁,平均(68.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术前给予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样[3],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以及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100mg。在关闭切口6h后给予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id。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维持48h。切口处持续冰敷24h。术后第1天起给予塞来昔布胶囊0.2g,Bid,口服至术后6d。术后给予常规功能锻炼的指导。
1.2.2 对照组 术前给予常规术前宣教。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维持72h。切口处持续冰敷24h。术后第1天开始予塞来昔布胶囊0.2g,Bid,口服至术后6d。术后给予常规功能锻炼的指导。
1.2.3 功能锻炼方法 两组均给予指导常规功能锻炼法。(1)手术当天:踝泵运动,即屈伸、旋转踝关节:术侧肢体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2)术后第1天:1)主动屈伸踝关节,持续15min/次,白天每2h锻炼1次;2)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前方肌肉,持续15min/次,白天每2h锻炼1次;3)膝关节压床运动:膝关节充分伸直,髌骨上下移动,持续15min/次,白天每2h锻炼1次;4)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活动,持续15min/次,每2h锻炼1次;(3)术后第2天:1)主动练习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持续15min/次,每2h锻炼1次;2)仰卧于床边,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每2h锻炼10min;(4)术后第3天:1)在他人协助下,两腿悬于床边,如疼痛剧烈,足下可放椅子;2)将健侧外踝压于患侧足背上做下压的动作;3)健肢协助患肢做上举的动作;(5)术后1周:1)卧床直腿抬高30°坚持5~7s,30次/组,3~4组/d;2)膝关节由被动屈曲达到主动屈曲90°;3)部分负重行走,站立位屈膝练习,每日3组,每组30次;(6)术后2周:扶杆做下蹲运动,逐渐增加下蹲强度,30次/组,3~4组/d。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1.3.1 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分。术前向患者充分介绍VAS的相关知识,评分标准为0分:无痛,10分:强烈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分别于术后返回病房时(用 VAS 0h表示)、6h、12h、24h、36h、48h、72h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
1.3.2 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分别于患者术后1d、3d、6d使用关节角度测量器对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度进行测量、记录直腿抬高和下床行走时间。
1.3.3 功能锻炼依从性 了解功能康复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患者是否按时完成每日锻炼的时间和次数等。依从性分为3个等级,完全依从:即患者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医护人员给予指导的锻炼计划;部分依从:即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督促才能完成锻炼计划;不依从:患者不能或不愿意完成康复计划。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CMH检验、配对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分析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WilCOXOD秩和检验和重复测量设计数据方差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s)
组别 n测量时间术后0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36h 术后48h 术后72h F P观察组 36 1.44±1.21 0.89±1.49 1.11±1.28 1.06±1.26 1.06±1.91 1.00±1.79 0.19±0.62 4.57 0.001 9对照组 33 4.24±2.39 4.15±2.36 3.85±2.62 3.67±2.76 3.30±2.30 3.18±2.53 3.00±2.45 5.62 0.000 9 t-6.23 -6.93 -5.58 -5.13 -4.43 -4.16 -6.64 P<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表2 两组患者术术后关节活动度(主动屈曲)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情况比较 (n)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行走情况比较 (n)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3.1 多模式镇痛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疼痛是大脑对伤害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伤害性知觉始于局部转换、传导、脊髓的整合以及大脑皮质的感知等多个步骤。手术所导致的局部组织创伤是TKA术后引起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针对TKA术,最佳的镇痛是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以防止疼痛超敏反应的建立[4]。多模式镇痛通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术后镇痛,最大限度地避免单一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0h、6h、12h、24h、48h、72h静息痛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观察组在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术后患肢康复情况 TKA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的保障。大多数患者术后早期往往都因为切口疼痛而不愿意主动进行锻炼。因此,术后尽早达到“无痛”效果对患者早期顺利进行锻炼可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在不同镇痛效果的影响下,观察组在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直腿抬高、行走时间上都较对照组有所提早。
3.3 功能锻炼依从性 术后由于患者对疼痛的恐惧,阻碍了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患者无法按时完成康复计划,从而导致功能锻炼依从性差。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从而使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完成率增加,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通过早期功能训练,可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效果。因此,多模式镇痛的应用对增加TKA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率起到了辅助作用。
[1] Ganapath S,Wasserman RA,Watson JT,et al.Modified Continuous Femoral Three-in-On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Anesth Analg,1999,89(5):1197-1202.
[2] 张敞维,薛庆云,王强,等.帕瑞昔布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855-859.
[3] Smithl,Van Hemelrijck J,White PF,et al.Effects of local anesthesia on recovery after outpatient arthroscopy[J].Anesth Analg,1991,73(5):536-539.
[4] Badner NH,Bourne RB,Rorabeck CH,et al.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bup ivacaine in knee replacement operations.Results of use for analgesia and for preemptive blockade[J].J Am Bone and Joint Surg,1996,78(5):73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