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洗胃管插入长度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应用观察
2012-09-20王小环
王小环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472000)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新生儿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至脐”的体表长度测量方法对新生儿洗胃,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对符合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治疗的患儿76例进行观察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至脐”和“前额正中发际至剑突”的两种体表测量长度进行插入胃管洗胃,两组患儿在性别、身长、体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软硬适度的6号一次性硅胶胃管,长度40cm、直径2mm、内径1.3mm,备齐用物,用体表测量法所测的长度标记于胃管上。患儿取平卧位,清洁鼻腔,胃管外涂液体石蜡,从一侧鼻腔插入2cm,抬高胃管,缓慢插入至咽后壁,将颈部轻轻上抬前屈,使胃管沿弧度顺利插入,观察组前额发际至脐长度,对照组前额发际至剑突长度,到标记长度后固定胃管,头偏向一侧。用注射器抽吸胃液,确认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洗胃。洗胃液温度36~37℃,一次注入10ml洗胃液,稍作停留,抽出等量液体。注入液体速度一般为25~30s10ml。洗胃过程中,适当左右变换患儿体位或轻轻转动胃管方向,利于洗胃液均匀冲洗胃壁,防止胃黏膜损伤。如此反复冲洗,至洗胃液清亮为止。一般一次洗胃液总量80~120ml。呕吐严重的患儿,可间隔6h后再次洗胃,直至呕吐停止。
2 结果
对接受洗胃治疗的76例患儿,分别记录抽吸胃内容物顺利(+)与否(-)及一次洗胃所用时间,两组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儿抽吸胃内容物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病,轻者1~2d多自愈,重者频繁呕吐,为羊水或咖啡色带血胃内容物,往往给家属带来很重的心理负担。根据小儿生理解剖特点,新生儿食管起始位置以喉为起点,入口平第3至第4颈椎之间软骨处,较成人食管入口起点第6至第7颈椎之间高3个椎体[1];又有不同体质和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其“前额正中发际至剑突”的常规体表测量长度比实际胃管留置长度短5~8cm;及不同体质和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其“前额正中发际至脐”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的长度相近。所以,我们改良了新生儿洗胃管插入长度,应用于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的洗胃治疗缩短了患儿的呕吐持续时间,降低了反复呕吐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儿及早进行正常喂养,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但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应谨防因操作不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1] 廖亚平.儿童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