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2-09-20时宗泽
时宗泽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000)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taphy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临床特征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主要表现,此病好发于儿童,成人罕见。因起病凶险、病情进展快,病死率为3%~4%[1]。故早期对该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遏制病情发展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选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其疗效远远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将收治的22例SSSS患儿在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通过详细的对比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住院患儿,其中,男24例,女18例,最大年龄5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3.02±0.82)岁,病程最短为12h,最长1d。患儿表现为初起并迅速扩散的弥漫性红斑,多发于面、颈、腋窝、腹股沟及皮肤皱褶处,并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剥脱面积约为40%~50%。口周及眼周均有放射状裂纹,眼角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尼氏征阳性,均符合SSSS的诊断标准[2]。通过询问患儿家长,上述病例在发病前均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排除药物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 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即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63)岁,观察组22例,平均年龄(3.02±0.94)岁。常规治疗组单纯使用葡萄糖50ml加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药量根据体重计算。观察组在使用头孢呋辛钠的同时,给予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上相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低37.9℃,最高39.2℃,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对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损干燥结痂时间、皮肤触痛消失时间、红肿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指标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指标比较(d,±s)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皮损干燥结痂时间 皮肤触痛消失时间 皮肤红肿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常规治疗组 20 5.46±0.84 5.65±0.63 5.04±0.63 4.15±0.67 13.90±1.59对照组 22 4.17±0.47 4.13±0.51 3.76±0.58 3.25±0.46 11.27±1.63 t 6.142 7.444 6.400 5.294 3.094 P<0.01 <0.01 <0.01 <0.01 <0.01
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损干燥结痂时间、皮肤触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5个水平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SSSS患儿大都发病突然、病势凶险、病情严重而发展迅速,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极大的恐慌,患儿的哭闹使家长心急如焚、求治心切,加上对该病缺乏了解,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心理,治疗过程稍有怠慢,即容易与医务人员产生冲突。护士在接待患儿时,务必态度和蔼,同情患儿,理解家长的心情,耐心向家长讲解该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树立家长及患儿的治疗信心。治疗上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缓解患儿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告诉患儿及家长,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能遏制病情发展。
3.2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SSS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病[2],皮肤表皮大面积剥脱,似烫伤样。加上患儿本身抵抗力低下,在此基础上易出现继发感染,需按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护理,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环境的消毒。本组患儿入院后,我们均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置患儿于单间或同病种放置一间,床头挂醒目的接触隔离卡。室温控制在26~28℃,湿度维持在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以0.5%消佳净液进行湿式拖扫,室内物品用0.5%消佳净液进行擦拭,每日给予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min。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谢绝探视。
3.3 皮损的护理 SSSS患儿由于表皮呈松弛性大疱,轻微摩擦即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因此做好皮损表面的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促进创面愈合、结痂,是预防感染的关键[3]。在接到本组患儿入院后,我们首先给患儿换上宽松、柔软、纯棉、经过高压消毒的病号服,并为患儿修剪指甲,防止患儿挠抓创面。皮损创面用维生素A加D滴剂加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涂擦,每2h一次,保持创面湿润,减少摩擦,让痂皮自由脱落。维生素A加D滴剂可滋润皮肤,软化痂皮,庆大霉素起到局部消炎作用,利多卡因可减轻患儿皮肤的疼痛感。告知患儿及家长勿强行剥脱干燥的痂皮,以免加重损伤。
3.4 疼痛的护理 SSSS患儿皮肤因触痛明显,往往表现为烦躁、哭闹。护士应仔细观察病情,评估患儿疼痛的程度,将评估结果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对哭闹较多的患儿使用盐酸异丙嗪给予口服,观察患儿用药后都能保持安静。
3.5 眼部的护理 本组患儿眼部均有放射状皲裂,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角膜炎,表现为睁眼困难,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护理上,我们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拭去眼角分泌物,给予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每6h1次或用四环素软膏涂眼每12h1次,操作时动作轻柔,勿强行分开上下眼睑。
3.6 用药的护理
3.6.1 SSSS患儿皮肤稍有触碰,便出现剥脱,因此早期建立静脉通道是按时用药的关键。在患儿入院后30min内,即由护师以上的护士对患儿实施浅静脉穿刺置管术,绑扎止血带时用无菌巾衬垫局部,穿刺点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固定,尽量不用胶布直接粘贴在患儿皮肤上,以免拔针时加重皮肤的损伤。
3.6.2 用药知情权的告知 白蛋白价格昂贵,用药前应向家长解释清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们在使用前先让患儿家长签署特殊药物使用同意书,使用时再签署“已使用”。本组22例患儿中,无一例出现医疗纠纷。
3.6.3 输注速度的控制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且常在输注后30min内发生,可能与输注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3],这就要求我们在输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从10~15滴开始,最多不超过20滴。告知家长不可随意调节速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输注完毕,给予生理盐水冲管,减少浪费。
3.6.4 用药的观察 免疫球蛋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肌肉痛、腰背痛、恶心、哮喘等,症状轻微,其他如过敏反应、荨麻疹等少见[4]。但也有报道称免疫球蛋白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5],因此要加强用药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本组22例患儿中无一例出现用药反应。
3.7 饮食及营养的护理 本组患儿均有口周皲裂,19例伴有口腔炎,患儿表现为不愿张口,拒绝进食。加上皮损创面的渗出,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体液不足。我们给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玉米汁等易消化、易吞咽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补液,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定时复查生化,了解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情况。
4 讨论
免疫球蛋白主要含IgG抗体,除了具有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作用以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和增强患儿免疫力的作用,近年来,在大疱性皮肤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剂量往往用于严重病毒或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其副作用轻微、短暂,并与输注速度有关[6]。虽然该药毒副反应较小,但它毕竟是异体蛋白,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危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观察及给予相应的处理。为了避免人为的副反应,在输注中注意控制输液速度。综合本组病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认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疗效确切,可加速创面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及早解除了患儿的痛苦。
[1] 陆春英.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08,8(2):86-87.
[2] 王侠生,廖康煌.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45-246.
[3] 陈秀珍,杨艳珠,钟柱英,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08-1409.
[4] 陈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1):993-995.
[5] 赵凯,王玉杰,徐吉成.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5):641-642.
[6] 董宗析.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