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中职药物分析综合教学方法实践探讨

2012-09-20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法探究药物

钟 凌

(梧州市卫生学校,广西 梧州 543002)

药物分析是中职药剂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分析化学中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药物分析作为药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形象地把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比作人的眼睛。笔者从理论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探讨采用综合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综合教学方法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拓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1]。因此,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把握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值得中职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

1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现状

药剂专业课程多,内容繁多复杂,难以理解,药物分析课则更是如此。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面对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式及其性质、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专业基础、理解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学习效率不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知识接受率低。

2 药物分析的教学方法

2.1 药物分析理论教学

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药物分析教学中,要把以教师为主角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焦点要从教师教授药物分析知识转换到学生主动学习药物分析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感知教材,从而培养他们的认知、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2]。

2.1.1 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3]。探究性教学模式以“教师列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小结”为主线。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第一阶段,即教师列出问题,而教师列出问题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水杨酸类药物的鉴别”时,第一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可以发生三氯化铁反应?(2)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可以发生酯键水解,水解产物是什么?(3)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具有芳香第一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第二步,教师列出酚羟基、酯键、芳香第一胺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第三步,引导学生归纳结果:①水杨酸结构中有酚羟基,可发生三氯化铁反应。②阿司匹林具有酯键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和醇。③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香第一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见表1。

表1 水杨酸类药物的鉴别

通过探究性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要涉及到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着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进而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4]。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设立的任务是整个教学法中的关键。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时,教师可以设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司匹林不同剂型含量测定的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得出结论,见表2。

表2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展开对各个内容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为一体的学习体系。

2.1.3 结合多媒体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药物分析课程药物结构式多、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把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幻灯片教学结合,把原本枯燥烦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体现,把晦涩难懂的仪器分析理论利用丰富多彩的动态模型讲解。比如,在讲解红外分光光度法时,可以通过动态的红外吸收图谱来观察与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杂质检查、鉴别实验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利用色彩、字体、格式、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以帮助学生理解。

2.2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为职业教育,以应用教学为主,因此,实验课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最重要的环节。药物分析作为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对其实验教学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课的理解,从而获得检验和研究药物质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为今后做好药品质量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2.1 结合实验考核,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药物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的延续,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到的实验方法与基本操作,如取样、滴定、普通鉴定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等,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5]。而含量测定涵盖了取样、移液管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与滴定等多项操作内容,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出有代表的含量测定操作作为实验考核内容,促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

2.2.2 结合动手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药物分析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试验,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实践操作的技巧。而药物分析实验往往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结果不符合规定。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原因,使学生在做实验时不仅需要动手,还需要动脑。比如,在做氯化物的检查时,有学生擅自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做实验,导致氯离子含量超标。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从而导致最后氯离子含量超标。学生对这种亲身经历的知识的接受程度会比教师直接在课堂传授的接受程度好得多,记忆也比较深刻,同时,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综合能力。

3 结语

随着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仪器测定技术的进步,药物分析已深入到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关键作用。因而,应加强药物分析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各类药物分析研究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步骤,才能培养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1]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孙媛媛,姚宏,林新华.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认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50-52.

[3]刘春山.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2):80.

[4]朱利民,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246-247.

[5]陈爱军.刍议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3):70-72.■

猜你喜欢

教学法探究药物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