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1—2011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羽毛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

2012-09-20刘兆朋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羽毛球学报论文

刘兆朋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羽毛球运动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项运动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在国际羽毛球赛中与世界强队印度尼西亚平分秋色。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羽毛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在奥运羽坛上的成绩令世人瞩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中国羽毛球运动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关于羽毛球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成果,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2001—2011年我国发表的16种体育核心期刊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旨在展现新世纪以来我国羽毛球科研的成果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羽毛球科研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推动我国羽毛球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1—2011年我国国内公开发表的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里面发表有关羽毛球的96篇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和查阅到的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中发表的关于羽毛球运动及科研的论文96篇。为此次研究分析提供了详细而充实的文献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详细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演绎、推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羽毛球科研论文总量以及年代分布

科研论文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的分析、总结和探究。它代表着这一领域的当前科研现状,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和深化研究起着方向标的作用。

由表1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公开发表的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共发表了96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羽毛球方面的科研论文,平均每年发表9.6篇,每种核心期刊期平均每年还不到一篇,说明我们在羽毛球的科研领域的研究总量不足,今后要做的工作还任重道远。从表1中的数据变化来看,2005年以前关于羽毛球的科研论文较少,2005年达到高峰,2006年—2011年之间的波动幅度不大,平均每年10篇左右。

表1 羽毛球科研论文及年代分布

目前,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在世界上基本上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尤其在男单、女单、女双和混双方面更为突出。我国的羽毛球队在世界上的重大国际比赛中连续不断的取得优异的战绩,与此同时,有关羽毛球方面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迅猛,就论文数量和科研水平、科研领域都有提高,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数量和质量较篮球、田径等方面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研究领域还是有点狭窄,研究深度还需进一步挖掘。

2.2 16种核心期刊科研论文分布情况

经统计分析发现,在这16中核心期刊中,有关羽毛球科研论文发表最多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十年间共发表论文13篇,占13.5%;其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共发表论文12篇,占12.5%;排在第三位的是《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分别发表了9篇,占9.4%;其后依次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南京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统计分析显示,排在前五位的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占总数的53.1%,说明这五种期刊对羽毛球运动的研究关注度较高,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在羽毛球科研方面研究内容不丰富,且具有不平衡性,发表的高水平的科研文章总数太少。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在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羽毛球科研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2.3 羽毛球科研论文科研领域及其成果分析

2.3.1 羽毛球科研论文研究内容的分析 研究发现,目前对羽毛球运动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羽毛球教学理论、羽毛球技战术训练、生理生化、羽毛球产业、运动员疲劳损伤的防治、运动员人才培养、生物力学等9个方面(见表2)。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关于羽毛球技战术训练方面的内容(包括多球训练、技术风格、技术训练的落点控制等),其后依次是羽毛球教学理论、羽毛球产业、竞赛训练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而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通过对表2分析可知,羽毛球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国内外高水平羽毛球比赛、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关系结合比较紧密,表明我国科研人员对羽毛球比赛和训练比较重视,对羽毛球教学和技战术训练比较关注。但从另一方面看,交叉学科的研究、利用生物力学等手段对其战术训练的的研究比较匮乏,成为研究的一大缺陷。此外对羽毛球产业的研究虽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独创性的研究。

表2 羽毛球科研内容的分布

2.3.2 羽毛球科研论文成果分析

(1)羽毛球技战术训练方面。关于技战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风格、规则变化、多球训练的探讨、项目制胜规律等。技术风格与中国羽毛球运动的起伏密切相关。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都带动了竞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在21分赛制下的双打比赛中偶然性及可预见性增大,运动员发球时减少了对后场4号区的使用,接发球时增加了2号及5号区的使用,网前控制权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封网时的拦网比例明显增加,后场大力杀球的比例也增加不少。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技术训练内容上的研究有新意,这主要与对技术训练的重视程度有关。因此,加强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及队员之间的交流,促其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有助于产生更具有科研价值的论文。

(2)羽毛球教学及理论方面。羽毛球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法内容、开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近十年来有关羽毛球教学与方法的论文共有14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14.6%,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于对成年羽毛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缺乏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方法的研究,在研究群体上略显缺陷。总体来看,关于羽毛球科研的文献以理论教学和现状调查为主,缺乏更具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建议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羽毛球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做到统筹兼顾。

(3)生理生化方面。有关羽毛球生理生化方面的论文主要是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前后的运动生理、生化方面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准确反应出羽毛球训练过程中的疲劳特点,对开展开训练监控的工作对训练的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有关羽毛球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仍略显单薄,深度不够,其原因可能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过少有关。

2.4 羽毛球科研领域作者职称分析

统计分析显示:2001—2011年十年间,发表羽毛球运动研究的作者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各占29%;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比例约为16.7%,这其中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教练员发表的论文所占比例约为7.3%;教授发表的论文占得比例约为8.3%;其他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的比例约为9.4%。

3 小结

(1)2001—2011年10年间在我国公开发表在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关于羽毛球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共有96篇,科研论文的数量虽然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以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为主。这说明我们在羽毛球的科研领域的研究还有不小的缺陷,今后要做的工作任重道远。

(2)近十年来我国羽毛球科研论文的研究领域方面具有明显的偏差,其中对技战术训练 、羽毛球教学、产业发展运动竞赛等发面研究较多。而在运动损伤方面、运动人才培养、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科研则明显不足,无形之中影响到羽毛球运动整体的研究水平。

(3)近十年关于羽毛球科研论文作者的职称分布相对失衡,主要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研究生中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占得比例很小。所以我们要以当前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为契机,鼓励和激发广大研究人员积极的搞科研工作,在提高自己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羽毛球科研事业的发展。

(4)我国羽毛球科研论文在近十年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核心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可操作行不强。因此,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及队员的交流,从中找到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1] 颜意娜.城市居民羽毛球消费行为形成因素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

[2] 周红珍.从中国少年羽毛球决赛看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

[3] 周威.1990—2008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羽毛球运动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

[4] 张林.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大学学报,2008,34(4).

[5] 王进.广州市大众羽毛球服务场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

[6] 金花.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

[7] 顾小晶.关于羽毛球竞赛中的心理障碍及其针对性心理训练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

[8] 潘莉.新赛制对羽毛球双打技术风格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

[9] 金花.运动预期与羽毛球运动水平的相关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

[10] 庄志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

[11] 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1).

[12] 仲达.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第三拍技术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

[13] 唐吉平.湖南省羽毛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

[14] 周建伟.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

[15] 刘建莉.西安是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契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4).

[16] 王树明.羽毛球运动员动作前情景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

[17] 李森.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接发球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

[18] 童健.高校体育产业运作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

[19] 罗建英.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1).

猜你喜欢

羽毛球学报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羽毛球
致敬学报40年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打羽毛球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