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模型研究

2012-09-19朱建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人际因素运动

史 敏,朱建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205)

一、前言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1],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逐渐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是新世纪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我国大学生运动参与领域的培养目标。目前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围绕这一基本目标展开,在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我国女大学生的实际参与中,仍有部分学生是认识深刻,行动不足,有的甚至不参与运动。对限制女大学生运动参与“坐”而待“动”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认识和解决。目前研究已经指出,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态度、动机、习惯、性格及场地设施、时间等都是限制她们运动参与的因素[2]-[5],研究都充分肯定了自身因素对其行为限制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了其心理、行为表现,但在分析各限制因素时更多的仅是在描述单个限制因素的现状,而对各因素是怎样出现的、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及它们是如何弱化参与行为的这些深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不足的。显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限制因素进行新的梳理是必要的。国外在研究运动参与限制这一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其中Crawford,Jackson和Godbey(1991)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6]。因此,本文试图在借鉴这一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尝试建立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阶层模型。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女大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理性认识及参与行为的合理化开辟新的思路、视角。

二、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的理论和模型

(一)国外休闲限制阶层模型的借鉴

国外在研究运动参与限制这一领域比较成熟,其中Crawford,Jackson和Godbey(1991)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为我们研究运动参与限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Crawford,Jackson和Godbey(1987)将制约个体休闲偏好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3类: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其中自身限制是指影响个体休闲偏好或参与的、存在于个体内在的心理、身体状态因素,如心理特质、价值观、身体状态、运动经历等因素。人际限制是指和他人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干预性因素,例如:家庭成员、教练、同事等。结构限制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因素,例如经费、时间、锻炼环境等。并于1991年建立模型解释了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全过程——休闲限制阶层模型(Hierarchical Model)[6],如图1所示。

图1 休闲限制阶层模型框图(Crawford,Jackson,Godbey,1991)

运动参与限制和休闲参与限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个体整个运动参与过程中,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阶段是其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下的过渡阶段,其行为会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它们同时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运动参与、选择。由此可见,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运动参与和休闲参与是紧密联系的,其限制活动的内在制约机制是一致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投入身体、心理等因素,因此自身限制因素也适用于对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限制。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休闲参与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娱乐等,而女大学生的运动参与除了有以上目的外,学校还肩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们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教育层面的期待、教育及要求;同时参与运动环境也不同。由此,在限制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人际因素中,更多是来自教育管理层、教师、同学等因素,而结构限制因素中,更多来自校园运动氛围、场地器材、时间、费用等因素,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阶层模型框图

(二)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阶层模型解析

在图2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阶层模型图中,女大学生想要参与运动,可能需要克服其中一层或所有的限制层。这种限制由低层到高层,最低层的自身限制是基础层,女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是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阶段,也是其心理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行为方式已有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在形成运动偏好的过程中,生理或心理上一些消极态度、不良情绪体验可能弱化其参与行为;对运动参与停留在“玩耍”、为了考试的认识层面上,这些对运动参与的非理性认识,可能造成其参与行为的随机性,那么她们首先需要克服这些来自自身的限制后进入到下一阶段人际关系的限制。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过去普遍存在的“指令——服从”的师生交往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管理层及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方式转变,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需求。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学校教育管理层对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观念上的轻视、教师低的职业认同感导致学生参与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女大学生在克服了以上限制后,还要面对下一阶段的结构限制,来自场地器材、校园氛围等方面。运动参与对物质条件有极大的依赖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跟不上高校大幅急速的“扩招”,势必会影响女大学生的运动参与,而同时即使她们有参与运动计划,但稀薄的校园运动氛围也会左右她们的行为,这时她的行为就受到校园运动氛围的限制。

在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模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她们运动参与的前期及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自身、人际和结构方面的限制,它们由基础层到高层,由内在因素到外在因素,层层限制了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偏好的形成及参与程度的强弱,从动态发展变化角度解释了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弱化的全过程。但是,从深层次角度来看,这些限制因素是如何出现、形成的,如女大学生非理性的参与动机、学校管理层片面的态度等等,显然现有的模型对这些问题不能进行解释,而恰恰对这些问题的作答是我们从深层理解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现状的关键。给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文化这一对人们心理、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要素就走进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三、文化视野下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模型构建

(一)文化限制的界定

界定文化限制需要我们回顾文化这一概念的定义,目前对它的定义有200多种,从众多的定义中捕捉适合自身研究的文化界定是非常必要的。广义上,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狭义上的文化对人体主观意识起了重要影响,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内化的过程也是自身主观意识形成的过程。人们运动参与的实质是人自身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对客体的改造,进而达到主客体的统一。人自身的健身观念、身体审美标准、思维模式等主观意识决定了人是否参与运动及参与运动的方式及参与程度,而人的这些主观意识形态是受狭义文化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制度及教育理念制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因此,依据本文研究需要,对文化限制界定为健身理念、审美标准、思维观念及当代体育教育理念、制度等意识形态领域中阻碍人们运动参与的形成和制约行为的文化因素。

(二)文化限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的机制解析

我国女大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她们的健身理念、审美标准、思维观念、教育理念、制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因素,通过隐形的观念、思维、制度规定了我们什么行为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为的,它凌驾于个人能动和人际关系调和之上。决定了她们是否参与运动及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学校教育机构教育理念、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式。

1.文化限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自身因素的约束

自身限制是指影响个体运动偏好或参与的、存在于个体内在的心理、身体状态因素,如我国女大学生的运动价值观、对自我身体审美的判断以及性格等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运动价值的独特认识,但在社会群体中,总会弥散着人们普遍的运动价值衡量,这些普遍的运动价值观是受其文化的影响,提示人们按照文化所规范的行为模式塑造自己。同时,在每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本位文化的影响一般大于外来文化,新中国的成立,女性在教育、家庭、经济等方面获得了根本性解放,但是,中国社会文化积淀的传统健身思维模式、对运动的价值观没有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依然在影响着部分女大学生对运动参与的认识、价值及行为方式。我国的传统体育注重休闲、养生,提倡静养,动作形式仅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的参与及运动形式的随意性形式,她们对我国传统运动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感,那么,对通过运动来建造、维护她们身体的需要显然就没那么强烈,参加运动量大的、需要付出巨大身心努力的项目身体上会产生更深的疲劳,如没有对运动有科学认识,而将其理解为运动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这些项目失去兴趣,也就没了参与动机,从目前女大学生参与运动健身的项目和形式我们足可以看到她们有明显的选择倾向性。

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是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身体自我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我国传统社会对女性身体评判标准是柔弱、纤细,可致使她们养成了文静、顺从、依赖、独立性差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更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对身体审美的大众认可。我们当下的时代,对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仍沿袭了传统社会的标准,并通过现代影视、报刊、及网络展示渠道得到了比以往更直接的影响。

女大学生对当下社会身体审美文化的高度认可,使目前我国有部分学生将参与的动机异化为瘦身、减肥[2],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女大学生有47.3%的调查对象有过瘦身,并且有18.2%的正在瘦身[7]。如果她们仅将运动参与视为一种健身、减肥的实用手段,而对于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时期的女大学生来说,她们的身体能力是处在整个生命周期的顶峰,如果这除瘦身减肥,她们的运动参与动机是弱的。

2.文化限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人际因素的约束

人际限制是指和他人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干预性因素。在学校的体育课堂及课外活动中,教育管理层、体育教师和同学是影响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主要人际限制因素。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应试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层“重智育、轻体育”,对运动参与认识不足的观念仍存在。一方面,初高中教育基本异化为文化考试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则往往被忽略。另一方面,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仍在左右人们的行为方式,致使部分学生参与运动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班主任的一定干涉,认为是浪费时间。教育管理层和家长的态度行为引导左右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认识,性格顺从的女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家长及老师的这种态度。即使是参与了运动,部分学生仍将其认为是以考试为目的。这些运动态度和经历导致部分女学生到大学阶段仍然以应付考试作为运动参与的动机[3]。仅将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引向对结果的关注,而不关注运动过程的本身,很难使学生形成持久的运动热情。

体育教师无疑在体育课堂或课外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都对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西方体育文化正是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其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风靡全世界,目前高校教学内容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体。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认识运动参与的教育价值及学生的文化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仅局限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的教育,如西方体育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等,忽视体育教育中身体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及对学生行为方式起启蒙作用的人文教育,那么,现代西方体育就很难根植于广大女大学生的实际运动参与中。同时,这种跨文化的学习移植,必然涉及文化适应的问题。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忽视文化的差异性及适应性,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以东方的健身思维模式来认识运动的参与,那么,女大学生对西方体育运动形式的抵触也是在所难免。

3.文化限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结构因素的约束

结构限制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因素,如场地器材、校园运动氛围、费用等因素。在学校体育中,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是自上而下,大而统一的,教育管理层通过教学改革制度的形式,行使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导向决策功能。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及学校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使体育教学改革的制度难以完全执行下去。扩招下学生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班级人数超过《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这些现象都未符合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8]。目前高校的运动环境,无论是运动场地、场馆的建设还是运动健身器材设备,大多都是按西方体育项目标准而设置,这为倾向选择竞争性、合作性、大运动量运动形式的大学男生提供了很好的运动设备和环境,而对大多数女生运动参与显然是不足的,即使她们想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如形体练习、瑜伽、健美操等往往要进行收费,这样她们的运动参与受到来自经济、场地的限制。

(三)基于文化限制因素的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模型建立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国外热衷运动的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女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会遇到来自自身、周围的人际和结构因素的限制,更深层隐形的中国传统健身理念、东方柔弱、纤细的身体审美标准、重文轻武的传统思维教育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因素也在影响左右着女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文化限制是深刻的,它凌驾于其它三种因素之上。因此,我们把文化限制置于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之前,女大学生在形成运动偏好过程中,要首先克服文化因素对自身限制之后进入到下一阶段,在人际关系阶段中,教育管理层面、教师需要克服文化对其自身体育观念的限制,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克服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等人际限制,才能确保大学女生运动参与行为的形成和发生(图3)。

图3 文化视野下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阶层模型框图

四、结语

从目前我国部分女大学生运动参与“坐”而“待”动的行为,到她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到运动行列中来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在这个前行的道路中,我国女大学生会遇到来自自身、周围的人际和文化环境等的多重限制。因此,这需要我国女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文化素养,加深对运动参与的理性认识,才能对自己的运动行为做出理性选择。教育管理层和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体育观念和决策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形成的重要导向和保障作用,在努力寻找解决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对她们行为的深刻影响。

[1]刘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79-80.

[2]张宏伟,沈辉.江苏省高校女生余暇体育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27-28.

[3]潘志贤,孙明兴,李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36-1637.

[4]杨向明,吴爱兵.女大学生体育心理行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93-95.

[5]易峰,胡周友.鄂东高校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及行为状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

[6]RAWFORD D W,JACKSON E L,GODBEY G.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J].Leisure Sci,1991,(4)l309-320.

[7]孙金蓉,苏红鹏.女大学生瘦身行为与认知现状的调查[J].体育学刊,2005,(5):50-53.

[8]李静波.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79-81.

[9]邱亚君.基于文化因素的中国女性休闲限制模型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7,(4):10-14.

猜你喜欢

人际因素运动
解石三大因素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不正经运动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