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湖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

2012-08-15曾小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实力少数民族民族

曾小玲,蔡 青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部,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中与文化相关的部分,即核心价值理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文化环境的美誉度等。它是一个包括文化价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形象、文化环境在内的综合体系,而不单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而一切不可以量化、却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来体现[1]。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以往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思想文化教育、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均属文化软实力建设。

具体到湖南省,笔者认为能够构成及影响文化软实力的因素为:悠久的湖湘文化传统、独特的湖湘文化精神、优秀的文艺作品、强势的文化品牌、良好的文化环境、强有力的文化话语权等等。湖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有一批文化品牌的建立,特别是还有鼓励支持文化创新的良好政策与环境。可以说目前在全国,湖南的文化软实力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我们仍需通过进一步的审视、思考和完善,将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谈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方面,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不失为一条新路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并且还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中,并且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传播实践于城市乡镇,是对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提高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一种重要探索与实践[2]。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性并且具备体育的特性,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很大程度上承载着本省地域性文化个性和精神并且具有体育锻炼身心的功能。在融合中外文化的全球化大环境下,如何将湖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湖南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是本民族挖掘整理出来的、极具观赏性、艺术性以及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所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它受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条件、军事活动以及风俗习惯活动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内容多样、风格各异的具有深厚的当地民族特色的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一)独特的少数民族个性和地域性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约有180种左右,其项目繁多、内容丰富、风格鲜明、趣味十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和参与,部分体育项目已是我省、甚至是我国民运会的竞赛、表演项目。如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有高脚、射弩、秋千、陀螺、蹴球、毽球、押加、板鞋八个大项和53个小项,其中毽球为本届运动会新增竞赛项目。湖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蕴藏丰富,不同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演绎出了以锻炼身心和娱乐为目的的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根据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类型分布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访谈,湖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按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文化性质可分为传统体育竞技类、节会类、游戏类和表演类项目四个类型。

传统体育竞技类包括秋千、射弩、武术、蹴球、摔跤、陀螺、抢花炮、吹枪、赛马、双拐等。苗族有拔河、绣花穿针、摔跤、绩麻、扭棍棒、斗牛、穿花衣裙赛跑、踢鸡毛键、打抛团、磨磨秋、打猫猫、蛇抱蛋、踩月亮、野鸡抱蛋、登山、芦笙竞技(含体育技巧动作,如倒立、蚯蚓滚沙、翻板凳、走竹杆、滚水碗、打粑粑、纺线)等;彝族的有磨担秋、斗牛、射箭、摔跤、掷石子(彝族称之为入尔、亦即飞石索)、跳小黄牛(即支撑跳跃)等[3]。

节会类中苗族的有芦笙节、斗马节、跳坡节、花山节、欢山节、晒衣节;彝族的有跳弓节、火把节、十月年、牛王菩萨节;回族的有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

游戏类如斗鸡、斗鸟、斗蟋蟀、滑坡坡、扳手腕、翻铺盖、摸鼻子、丢石子、滚铁环、打翘翘板、龙钻洞、划嘘嘘、扭扁担、修钟、跳橡筋、爬竿、踢抛团、骑兵打仗、跳大龙头等。

表演类中包含舞蹈、娱乐庆典等。苗族有芦笙舞(可分为祭祀性舞蹈和娱乐性舞蹈两大类),同时又有集体舞、双人舞和单人舞三种形式;花苗芦笙舞共有十大曲(套)。白苗芦笙舞由独立的《正坛舞》、《耍坛舞》、《踩花山舞》);彝族有祭祀性舞蹈喀红呗(又称跳脚、拐脚舞、拽脚舞、铃铛舞等),风俗性舞蹈阿说喀(又称酒礼歌),集体舞蹈撒麻舞,节庆舞蹈栽花舞、锅桩舞、达体舞、养子舞、收麦舞、打猎舞等;回族有表演性舞蹈花腰带、赛旱舟、龙鼓舞等。娱乐庆典类项目如耍龙灯、狮灯、莲花落、踩高跷、打金铁棍、铃铛舞、酒礼舞、芦笙舞、达体舞、跳四简鼓等;带有体育活动的性质和特征的有垒罗汉、背翻、筋斗、跑跳、滚翻、蹲跳、旋转、举石墩、爬绳、投弹等。

各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无不显示其独特的民族情趣与风俗习惯特征,同时,由于湖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及其生产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不同,发展演进而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如依江伴水的赛龙舟、潜泳、捉鱼、赛皮筏、水中捉鸭子和踩独木滑水,山地的摔跤、角力、登攀、跳跃,丛林的射弩、射箭、投掷,都保留着湖南少数民族在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印记。

(二)广泛的群众性

自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之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开展民族工作和民族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被确定下来,每四年举行一届,对全国各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各省区市(除港澳台外)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省级民族运动会,湖南省民运会四年一届,除综合性大型比赛外,有些地方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单项比赛。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体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得比较普遍。一方面表现为民族乡村的基层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日益增多,而且灵活多样。另一方面,群众性自发的传统体育活动日趋活跃。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来就诞生于民间,它不但强身健体,也是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的民族舞蹈既是文艺活动,又是体育健身项目,并可进行比赛,如跳锅庄、踩堂、摆手舞、跳生、安代舞、烟盒胡琴调等,都是多种场合的体育健身舞蹈。人们劳作之余,在村边,在牧场,在田间地头,或打秋千,或摔跤角力,或投掷打拳;或以农具为器材,拔河顶棍;或以石子木棍为棋子,对弈搏棋,形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在传统节日,圩日街期,亲友聚会,家庭喜庆,除歌舞之外,也以一两个体育项目助兴。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广为群众接受和喜爱,参加活动者越来越多。

(三)融合性

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符合其作为体育旅游资源的条件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示其特色优势。首先体现在健身娱乐性。近年来,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全民健身项目,不但在本民族中流行,也被各民族采用,并进入城市社区的健身活动。在国家体育总局征集的全民健身项目中,就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其中。朝鲜族舞蹈“道拉吉”、土家族的摆手舞、彝族的“跳生”等民族舞被许多地方推广。其次是观赏性。比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秋千就在朝鲜族、高山族、白族、苗族等民族中广泛流行,这项运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不仅极具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有很强的娱乐及观赏性。第三是参与性。现在的旅游业在活动创新上更加向参与性、趣味性、多样化发展,旅游者越来越渴望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去,而湖南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并且对场地器材没有过高要求,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二、湖南民族传统体育是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资源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我省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受到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其具有的教育、健身、娱乐、审美、悦神、祭神与精神补偿、民族凝聚与交往、发展经济和规范健康竞技意识等因符合其它邻近民族的需要而被借用,经过不断的吸纳、共生、丰富和发展自身拥有的内容和形式,又再以新的面貌广泛流行于各民族间。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民俗特点,丰富了我省民族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当今文化中外交融的背景下,它都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民族性,显示出我省民族文化的特色和社会功能。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但要融合现代竞技体育理念,更要秉承、倡导传统的和谐理念,凸显民族体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体育文化强省的形象,才能真正凸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我省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的价值。

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而湖南省具备这个优势。统计表明,我省现有8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分别为: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怀化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邵阳师院、湘南学院和湖南城市学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从1998年开始设立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才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还处于建设摸索的阶段。相关高校在这些专业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不仅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学校少,而且培养的人数与社会的需求严重不匹配。调查表明:在湖南省高校之中,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能培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只有湖南师范大学和吉首大学,能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本科生的有6所高校;我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共4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高级职称占35.7%;讲师18名,中级职称占42.9%;40岁以下教师22名,占52.4%;硕士及以上人员14名,占33%(湖南省民传体现状)[4]。可见我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师资与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改造创新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导引养生术、龙狮、龙舟、风筝等等,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在课堂上传授民族传统体育技能,讲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感受民族传统体育美学,领会民族体育精神,进而达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省乃至国家软实力的目的。使当代年轻人领悟优秀中华传统思想,达到在不断参与鲜活的实践来继承、维护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进而促进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湖南文化软实力制约着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开发

2006年至今,湖南省“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8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七个千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11月16日,省委外宣办召开“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全省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14%。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个;省内71家展馆年接待2507万人次,湖南省博物馆在全国83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排名第二,被中宣部列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典型,进入国家级博物馆行列;我省文化企业收入过亿者达到110家。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实践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中国本土文化全方位发展和在数量质量上全面提升的过程,它包括文化创作,艺术创作生产、传播、消费诸多方面。只有生产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并通过这些产品的有效消费与传播,才能够实现文化产品影响人们精神层面、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步这样的软实力效能。同样,湖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也要以民风和不和、民心齐不齐、创新成果多不多、幸福指数高不高等一系列指标去衡量。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教授认为,应当通过增强国民对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朱雄全教授的建议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转换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应当受到尊重,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现在很多学者都在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但笔者认为,应该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而这就要从各个省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发展开始,符合炎黄子孙生活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才是各省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支柱。

所谓“民族性”意义在于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之中时,可以保持一种“自我”而不至于“消融”,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被现代体育所接纳,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世界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保障,随着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这两者的矛盾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似乎愈演愈烈。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坚持文化多样性,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民族精神看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部分。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湖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当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群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能够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和善起来,聚拢起来[5]。湖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全省各族人民发展的自信心、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在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中,要体现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出中国文化具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积极进取的伟大文化精神。它强调勤俭,强调刻苦与奋斗,强调精神价值与气节,唾弃一味的享受与无所事事。这种文化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更加能够接受“发展是硬道理”这样引领社会进步的思路。然而中华文化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这些思想虽然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重重难关,却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与突破。湖南省的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开发实践也必须既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特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还要引领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篇章。

四、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开发面临的问题

随着西方体育文化传入我国,以及奥运热潮的不断掀起,我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然处在未被重视而任其自生自灭的危险境地。当前,如何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凸显我省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休闲、旅游、健身等社会化功能,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需要应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意义还未被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然而现状是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强势、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萎缩,这在我国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就在这种看似不可改变的发展走向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几乎被人们彻底遗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只能散落于乡村自生自灭、只能“移植”到个别高等院校进行保护性传承的发展现状,曾令很多人深感忧虑。在这样一种发展状态中,一些地区重新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将其同发展旅游、拉动经济紧密结合,的确可喜可贺。因为当民族传统体育不再为自身存续担忧、转而投入时代发展大潮之后,其所释放的能量已远非体育自身的价值所能衡量。因此,在省内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中部崛起和省内各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在增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上没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发的研究和实际推广普及的积极性。

(二)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行政手段、政策法规仍然是支持和保障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在二战后日本颁布的《体育振兴法》,对促进日本体育事业的进步和日本民族体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制定了有关传统体育的法律与政策,也尽力推动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涉及到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由于目标任务不够明确、且围绕这一目标的规划、措施与办法不够具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起不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很多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使用的是“鼓励和支持”类语言,提出的是没有约束力的“建议”和“推荐”等等。在这种“照章办事”的体制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像这样的政策与法规在实际中是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的,这是决定民族传统体育难以走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之中的关键所在,是民族传统体育处在一个水平较低、范围较窄区域内被人忽视、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三)相关物质条件缺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活动开发缺乏资金、场地器材设施以及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快乐运动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有关的体育经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还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更增添了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难度。

(四)相关研究与传播宣传力度欠缺

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城乡、群众结合的研究领域几乎是空白,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缺乏可供参考的理论支撑。由于传播信息与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缺乏,我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效果极为有限,在国内、甚至省内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宣传不够,特别是一些省级运动会、单项比赛、区域性的活动及传统的节日活动,由于级别不高以及关注人群不多而不能引起媒体重视,有些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因缺乏政府重视、商业价值低廉而只是被电视媒体简短报道。这也正显现出我省文化宣传,尤其是蕴含着民族精神的体育文化传播还不到位。

五、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开发策略

(一)整体规划,传承创新,突出特色项目

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类型丰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体育活动项目,在这庞大的队伍中,如何让更多的项目通过有序的管理,以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这对于湖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非常有意义。各级政府要对本民族地区项目的发展实行整体规划,普查与摸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即全面普查全省范围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6]。在规划中既要突出重点特色项目,考虑到规模化连锁化,也要适当关注配套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开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带动其他相关项目的发展,同时努力追求地域文化原创力,通过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新的价值。要不断提高民族体育运动的正规化、规范化水平,突出时代主题、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要增强民族运动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内容应提升到文化高度

较之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体育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的魅力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要想全面的继承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夯实好“传统文化”这个基础。比如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功夫”就是凌厉的拳脚,对武术产生兴趣的初衷也多是以暴制暴式的打斗,殊不知真正的武术中招式技巧的练习是表,“习武先修德”的武德思想、“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等文化内涵才是武术传承中的精髓所在。因此,仅仅限于招式技巧层面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对外传播,不仅不利于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发展,反而会被竞技体育“技术重于文化”的习气同化,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湖南省目前已经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在城市品牌宣传、特色民族传统项目的建立和推广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当打造一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织的全方位立体的传播系统。积极拓展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报道和推介,将本土媒体做大做强,同时要提高媒体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内容的文化内涵的深刻外掘与广泛宣传。

(三)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育、移植、推广

民族传统体育有其生活化的特点,不应该把源于生活的竞技体育运动与大众孤立起来。比如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加深了各民族感情,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使人们更能深入地了解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赛制规定,只有少数民族运动员才能参加民运会,这不仅限制了民族民间体育推广和宣传,也容易造成民众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参与较少、了解不够的结果。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应成为大众健身、养生休闲的手段,还应走进学校,成为培养青少年传统观念、传播民族文化的方式,同时可以成为促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改善民族地区生活的手段。在走向国际、传播文化的同时,民族民间体育还应维持原生态,应成为社会多方参与的活动。首先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办好传统体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办大型龙舟、龙狮、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赛事[7]。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立武术人才培训基地,使民族竞技体育水平在中部处于领先地位。第三是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建设城市广场文化。在广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是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民俗的有益结合,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意识的社会大众体育。广场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民俗优势是其发展的积极特色,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适应了人民的文化需求,灵活随意的活动内容满足了人们的参与欲望,民族色彩的活动参与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理。我们可以在一些具有优势地理环境和特色民俗资源的民族地区,积极利用有利条件,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协调性的旅游开发,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市场渠道来交流、碰撞、激活,培养群众基础,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

(四)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在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不断冲击中,保护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得更加重要。制度保障体系是否完善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来说,当前我国制度保障体系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医疗保障、教育保障、项目竞赛保障、宣传保障、融资保障等等[8]。在过去特定的封闭年代,人们的功利意识不强,参与民族体育活动也仅仅是出于一种心理渴求,大多处于一种“元体育”形态的那种无目的,觉得别人这样做了,自己也应该这样做的无目的和意义的“模仿”。今天,因为市场经济影响,民众大多讲求功利性需要,道德规范居于次要。制度保障体系就是为满足民众基本功利需求基础上,制定框框,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整合社会力量,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民族体育文化呈现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发展态势。如加强民族地区民众生活、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生活、医疗、教育水准,调动民族地区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制定有利于社会实体发展的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融资的积极性;完善各种竞赛裁判法,保障民族体育竞赛活动公平公正有序开展;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保障民族体育在旅游开发中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加强宣传制度建设,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生活中有更多的关注点和关注面。需要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保护政策,进行保护试点推广;打造一批民族体育品牌赛事与节庆,申报一批国家级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一批民族体育著作与音像作品,建立一支完备的民族体育保护队伍,建设并命名一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村、社区)、示范区(基地、学校)、传承馆(人);并推动建设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

六、结语

民族精神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是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它能够产生的软实力表现为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控制力、文化同化力和文化创造力。民族精神并不天然地就是文化软实力,它要实现从标量状态向矢量状态的转变,必须克服民族传统文化的协同与文化认异的离散、传统氛围丧失、群众参与度不高、民族精神的转化与经济支撑的制约之间的困境[9]。在当代中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与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增强文化研究和交流传播能力。文化的历史是不能够中断的,传统文化需要延续,这已经不是人们是否感兴趣的问题,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一种决策,与传统文化割裂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今天,唯有站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积极主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才能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王蒙.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1-02.

[2]田祖国,龙佩林.国家软实力提升目标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视野与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7).

[3]郭恒涛.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特征分析[J].内江科技,2010,(11).

[4]郭恒涛,张浩宇.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然状态分析[J].内江科技,2011,(4).

[5]唐旭.浅论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

[6]刘艳娥.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7]桂民.建设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J].中国民族报,2011,(12).

[8]刘恒华,张巧.湖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

[9]曾小玲.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开发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实力少数民族民族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我们的民族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