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古代乐器铜于、铜钲与铜编钟

2012-09-19熊晓辉

演艺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保靖编钟龙山

熊晓辉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1 近来有关湘西古代乐器考古的发现

在湘西,人们发现商周遗址330多处。尤其是辰溪张家溜商代遗址地层中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湘西地区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据考古资料显示,1984年,湖南芷江岩桥乡倒唐湾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铜凤形器,其重3.25 kg,器高35 cm,身长30 cm,身饰羽纹和几何纹,昂首欲鸣,神态生动逼真①。1986年,吴铭生、贺刚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古丈白鹤湾楚墓》一文,指出在湘西地区已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200余处,墓葬群30多处300余座,城址2处,古铜矿井2处,窑址2处。从已清理的战国墓葬群中,发现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其一,从墓葬形制来看,湘西发现的战国墓葬多为狭长形的土坑竖穴墓,墓小且浅,做工粗糙,不甚讲究,有头龛。出土器物少,且空墓多。在这批小墓葬中,随葬的青铜剑有的已断为两截,分葬于头部和腰部。如龙山里耶就发现这种类型的三座墓。其二,陶器组合。湘西地区发现的墓葬多为壶、钵、豆等,不出楚式鬲,却出簋②。簋是装稻、穗等食品的器具,圆口,有两耳,形器最初为青铜制。在湘西地区,还出了许多青铜器,在已发掘的战国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一批楚式剑、吴越剑和有手心纹、虎纹的巴氏剑。同时,还在湘西保靖县四方城、辰溪县米家滩、溆浦县马田坪、慈利县官地、常德官山,出土了一种型制特殊的青铜剑。湘西出土的这类青铜剑较短,最长不超过42 cm,扁茎、宽格,格与首有合铸,茎插入格与柄中,有凸脊、隆脊之分,如保靖1式剑、保靖3式剑等。有学者认为,这应是湘西地区独特的青铜文化③。铜于、铜钲和铜编钟在湘西出土,这也是湘西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制乐器,也是中国青铜乐器的滥觞。铜制乐器与石磬相比,在乐悬中的地位更高一些,因为铜制乐器比石磬所用的石料要珍贵得多,铸铜技术也比石磬的打磨复杂得多。研究湘西出土的铜于、铜钲和铜编钟,对于我们了解湘西音乐历史文化、湘西民风习俗、湘西土著宗教信仰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铜钲

1979年,在湖南省吉首市万溶江乡漩谭村山凸上出土汉代铜钲1件,同时出土编钟1件,保存完好。钲体修长,近圆筒形,内有4条音脊,呈四系马纽,系成交丝如绳,通体素面。钲通高42 cm,重4 kg。四系马纽铜钲在湘西自治州钲中仅此一件,其数据见表3。

1974年6月,在湖南省花垣县三角岩乡凉水井村出土了汉代窖藏铜器16件,其中铜钲仅1件。钲通高35.6 cm、甬长13 cm、筒长22.6 cm,重4 kg。甬上有一道凸弦纹,甬端微扩呈柄,柄内有桥形小纽,纽下左右侧刻有鱼纹。表4为湖南省长垣县出土的汉代铜钲相关数据。

1976年,在湖南省凤凰县竿子坪乡牯牛坪村马儿田平地出土汉代铜钲2件。每件通高41 cm,重4.5 kg。通体素面,身呈圆筒形,筒内有4条音脊,甬上有一道凸弦纹,口呈月牙形,属国家珍贵文物⑤。

4 铜编钟

铜编钟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出现的乐器,由青铜铸造,当时的铜称为“金”,材料比较珍贵。编钟是乐悬的主体,与石磬相比,编钟在乐悬中的地位更高一些。湘西自治州共有8个窖藏出土铜编钟,共计12件。这批编钟大小差不多,一般通高23 cm~38 cm,甬长6.3cm~11 cm,重1.25 kg~2 kg。筒状,空甬,体扁而宽,呈月牙形,每面有大率6排,共18个乳钉纹,乳钉纹作螺旋形。表5为湖南泸溪县谭溪镇大陂流村出土5件编钟的数据。

表1 湘西龙山、保靖出土的两件于形制数据 单位:cm

表1 湘西龙山、保靖出土的两件于形制数据 单位:cm

地域 通高 肩长径 口长径 重 注备龙山 54.0 32.0 24.0 12.8 kg 完好保靖 39.5 25.5 20.8 7 kg 完好

表2 单位:cm

表3 单位:cm

表4 单位:cm

图1 湖南石门出土的铜于

图2 湖南龙山出土的铜钲

表5 单位:cm

注释

① 郑英杰. 文化的伦理剖析:湘西伦理文化论[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37.

② 吴铭生,贺刚. 古丈白鹤湾楚墓[J]. 考古学报,1986(3):43.

③ 同注释②, 26页.

④ 周明阜.凝固的文明[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73

⑤ 同④ 202页.

⑥ 张欣如. 溆浦大江口镇战国巴人墓[J]. 湖南考古辑刊,1980(1):11.

猜你喜欢

保靖编钟龙山
龙山塔
金石齐鸣话编钟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东汉封龙山碑
龙山村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保靖黄金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