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防御视角下的明代山西地方城池营建探析

2012-09-17周小棣

关键词:城垣战乱城池

周小棣 沈 旸 相 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

城市防御视角下的明代山西地方城池营建探析

周小棣 沈 旸 相 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

以史载明代山西的修城记录为基础,采用将历史信息数字化、图示化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数据分析尝试构建明代山西城池的修筑概况,探讨其信息背后的历史规律,并借此说明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中防御理念是如何在大量地方城池中得以实现的.通过分析表明,战乱的发生和对安全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地方城池的修筑.而在山西城池建设的过程中,承继、提高和完备分别是城池建设早中晚3个阶段的显著特征.因此,地方城市的修建在相对一致的防御指导思想下,由于城池历史承继、城市需求和工程能力的差异,呈现出多样统一的特色.

明代;地方城市;筑城

中国古代城池的重要职能和漫长的发展历程,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成为数千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要素.但历史上的筑城活动也不是自始至终延续不变的,由唐至元的几个朝代就不太重视修城,甚至毁城,以致于元明之际的很多城市是没有城墙的[1].明代大举修筑城池,朱元璋在立国前就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有明一代更是举全国之力建设了长城及“九边重镇”防御体系、沿海抗倭城堡和其他大量的地方城池[2].城池的兴修大大增强了地方城市的防御力量,是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中防御思想的重要实践.

那么,明代“高筑墙”的防御观念是如何具体体现到上千座城池中的?换句话说,在明代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这样大规模、大范围的规划建设活动是在什么力量的推动下、通过怎样的方式才得以实施?城池改筑扩建与前代残留城池之间有着怎样的承继关系?新修城池的规模是否与城市的等级体系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本文以史载明代山西的修城记录为基础,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尝试构建明代山西城池的概貌,探讨其建设的规律及规划理念是如何得以实现的.

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①由山西方志中获取城池修筑的史料,通过现场调研获取实物信息;②将所得历史信息如历史年代、城垣尺寸等数字化,再与地理因素相结合,将信息图示化,通过图表寻找其中规律;③ 结合历史事件的解读尝试寻找这些规律背后的原因.

图1 研究方法图示

2 战乱与修城

筑城是为保境安民,因而战乱的威胁会促进城池的修筑,此观点为多数人认同,但感性的认识无法使战乱对城池修筑的影响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因此,本节尝试通过数据的统计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图示化,以寻找更加详实的结论.

图2为明代山西修城的频度表.表中数据源自山西方志中的566次修城记录.以时间为横轴,将修筑工程按照时间顺序在纵轴排列,则黑面和灰面交界线的斜率便可表示明代修城的频度,斜率高则对应时间内修城工程较多,反之则修城工程较少.

图2 明代山西修城频度

从图2中可发现:①整体而言,明代山西城池的修筑是在快慢交替中逐步加快的;② 整条曲线由5段凸曲线及末尾的1条斜线组成,表明了城池修筑的6个不同阶段(分别为1368—1448年,1449—1510年,1511—1540年,1541—1566年,1567—1630年及1631—1644年);③ 除最后一段外,每阶段城池的修筑频度都由高而渐低.

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此规律?战乱在其中发挥了何种作用?考虑到不同区域间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使问题更加明晰,进一步结合地域和战事来梳理城池的关系,表1显示了各个修城转折阶段与战乱发生时期的对应关系,图3则表达了6个阶段城池修筑工程的地域分布状况与战乱波及区域[3]的对应关系.

表1 历史事件与修城阶段对照

第1阶段显示了土木堡之变(1449年)前城池修筑的情况,此阶段城池的修筑主要集中在北方边城及南方的交通要道上,是明代初期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第2阶段展示了土木堡之变带来的大规模修城活动,此时的修城活动,除部分北方边城仍有修筑外,大多集中于太原以南的地区.这是山西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城市在明朝建国80年后的首次修城.

第3阶段是正德六年(1511年)“流民作乱,……诏天下修城”后的城池修筑状况.城池的修筑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北部修城较少,这与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大致对应.

第4阶段是以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倾力南下”为起点的,“从此太原以南各地屡遭侵扰.”[4]与之相对应,这一阶段的修城仍然以山西中部、南部为主.

第5阶段展示了自1567年至1571年间集中修筑的大量城池.此间的重要事件则为隆庆五年(1571)俺答与明朝议和,自此以后两边和平相处达40年之久.但在中部和北部修城的高潮反而一直持续到1579年,这可能与此时明朝修筑边城、巩固边防的政策有关.

第6阶段由崇祯四年(1631年)流寇为乱引起,城池修筑主要集中于平阳府汾河沿线的一些城市,与农民起义军的行进范围大致相同.

图3 明代山西修城阶段

可见,战乱发生的时期正是城池修筑频度由低转高的时期,战乱波及的区域也是城池修筑最多的区域.当战乱发生,对安全的迫切需求就成为城池修筑最基本的驱动力,战乱促进了其所波及地方城池的修筑.换个角度来思考,只有当战乱兴起、安全受到威胁时,地方城市的城池才会得以兴筑,这反映了在明代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地方大型工程难于兴举的状况,但随着社会动荡和战乱的增多,这种阻力被克服,城池的修筑越来越频繁.

3 承继与改变

地方城池的修筑在战争的推动下得以实施的,但由于人、财、物等条件限制,地方城池经过1,2次修筑多难以完备;此外,修筑好的城池受到风雨的侵蚀也会逐步颓败.因此,地方城池的修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池在修缮和颓败中逐步得以完善.那么,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有着怎样的规律?明代是如何承继了元朝遗存下的城池,又是怎样逐步加以修筑和完善的?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有必要将城池的构成要素及具体的修筑工程进行分类,通过各类修筑工程的实施情况去考察城池在不同阶段的保存状况,如表2所示.

根据时间分布的特点(见图4),表2中9类工程大致可分为3类:一类为早发类型的工程,包括新筑和展拓、截筑城垣;二类为晚发类型工程,包括砖甃城垣工程、敌台敌楼工程以及瓮城月城工程;三类为各个阶段分布比较均匀的工程,包括城垣增高、城濠加深、门楼修筑、城门改动等.早发类型工程主要集中在1,2两个时间段,而晚发类型的工程则主要集中在5,6两个时间段,因此,依据工程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将山西城池修筑分为3个时期,每期各包括2个时间段.从工程类型的区别可看到各个时期的修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显示了明代山西城池修筑的阶段性特征.

图4 明代山西修城过程

1)早期的继承与调整.前2个阶段修筑工程有如下特点:工程总体数量较少;新筑和展拓、截筑城垣工程相对较多;其他各类工程数量较为平均.

新筑和展拓、截筑城垣工程的相对较多,表现了这一时期明朝在继承和建设自己的城市体系时,对原有城池的调整.

表2 城池修筑工程

续表2 城池修筑工程

2)中期的修补与提高.3,4两个阶段较前一时期工程量有所增加,但工程类型更为单一,主要为城垣、城濠、城楼工程,是对前一时期修补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因此,进一步修补城垣、城濠,完备基本的防御要素成为本期修筑的重点.

3)晚期的完备与拓展.本期是明代山西大修城池的时期,不仅工程数量很多而且工程类型也非常丰富.砖甃工程兴起,而城垣、城濠、城楼、瓮城等工程并举,大量城池得到砖甃且增筑了敌台和瓮城,城楼得到修筑,城池系统得以完善.

纵览3个阶段,明代山西城池建设的过程可观大概:早期新筑、创筑、移筑工程较多,表明对前代城池的继承和调整,但1,2类工程合计只占工程总数的9.2%,说明明代山西的城池多数继承了原有城池或城池基址,只有少数新建或改建了原有的城池,早期在继承前代城池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北部卫所城市和中、南部的重要城市的城池;中期大量的普通城市开始修城,工程内容主要是增城高厚、浚濠深广以及增筑城楼,是对基本防御要素的完善;晚期开始砖甃城池并增筑敌台、瓮城等设施,城池得以完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承继、提高和完备分别是3个阶段的显著特征.

4 规模与等级

经过有明一代的建设,至明代末期,山西城池规模如何,各个城市间存在什么差别,是否存在与城市等级体系对应的城池等级体系?下面以城高和城周为例探讨明代末期山西城池的尺度、规模特征.

4.1 城周规模

城周决定城市占地,是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城市规模存在着一定的梯级变化,因而城周的分布与城市等级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有2个方面可供探讨:首先,相同等级的城市其规模是否会达到一个大致相当的水平,如府、州、县城各自的城池大致会有多大,是否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范围;其次,城市等级的差别反映在城池规模上,是否存在同样的等级之别.

为探讨明代山西各等级城市是否存在相对一致的城周规模,考察了不同等级的城市城周的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可大概得出县城城周多集中在2~6里之间,州城城周在4~9里之间为多,府城则在9或10里以上.总体而言,县、州、府城的城周存在着递进关系,但即使是在山西一省的范围内,这种严格的对应关系也是不存在的,如县城的城周规模可能会超过府城,且不同等级的城市内部其差别也非常大,如平遥县城周12里余,而榆社同为县城,城周只有2里许,约为前者的1/6.

图5 城池周长与城市等级

既然全省范围内很难为每一等级城市找出标准的城周范围,那么全省范围的城市等级的差别与城池城周规模的差别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准确存在的.如果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城市体系内部,这种差异的对应关系又多是非常准确的.如直隶辽州,城周只有4里30步,甚至比很多县城都还要小,但其下属的2个县城中,榆社县城周只有2里许,和顺县也只有2里200步,等级的差别还是存在的.推而广之,这种对应关系,在后一张城市的分布体系与城池的城周分布叠加图(见图6)上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城市等级的隶属关系正好对应着城周的递进关系,极少有城池的城周会越出等级的限制.

所以,在山西这样一个地域特征鲜明的地区,跨越地域,总结城市城周与城市等级的分布规律,只能得出一些相对模糊的范围,而真正确定的关系是同一城市体系内部,城市等级差别与城周差别的对应关系.

图6 城池周长与城市体系

4.2 城垣高度

城垣高度是城市防御能力的重要指标,明代山西几乎所有城池都曾得到加高和加厚.万历年间(1573—1620年)伴随着大量砖甃工程的展开,很多城池得到了最后一次加高,其高度便固定下来.那么明末山西的城池其高度如何?与城周紧密联系于城市的等级规模截然不同,城垣高度的分布与城市等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是同样高度的城垣相连而布.如图7(a)所示,北部、中部城池的高度高于南部,而南部城池中,东南部的又普遍高于西南部,地域差别比较显著.图7(b)改变了分级标准后,可见绝大多数城垣的高度都集中在3~4丈之间,除了零星城池超过了这个高度外,晋西南地区的城池多低于3丈,这与晋西南地区城池至明末仍为土城有关.

图7 城垣高度分布

5 结语

统观明代城池的修筑情况,防御思想显然是贯穿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一些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城池得以修筑完备外,其他地方城池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别,其城池的修筑过程多有反复曲折,造成城池规模参差不齐,防卫要素纷繁多样,防御的思想在多样的现实状况面前也同样呈现出多样的特征.因此,关注古代地方城市的研究也要关注城池的承继与演变,关注城市需求和工程能力,这些实际需求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城市建设的实施,使地方城市的修建与呈现在相对一致的指导思想下呈现出多样统一的特色.同时,为我们在现今的城市建设特别是针对历史城市的发展中,如何充分运用各自特色,在延续历史的传承基础上,建设出有历史、有文化又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成一农.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45.

[2]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元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3]罗琨,张永山.明代军事史[M]//中国军事通史:15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76-938.

[4]山西省地图编纂委员会.山西省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376.

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of city wall in Shanxi in M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defense

Zhou Xiaodi Shen Yang Xiang R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Based on the repair records of the city in Shanxi in Ming Dynasty,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digitization and graphic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all in Shanxi,explore the history behind the rule of information,and illustrate how the defense concept was realized in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cities in that period.It is shown that the war occurrence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security were the promotions of construction of local city wall.In the process,inheritance,improvement and completeness were the striking features of three phases(early,mid and late)of the construction,respectively.Alth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city defense was the same,there we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un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all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historical heritage,city needs and construction ability.

Ming Dynasty;local city;construction of city wall

TU-092

A

1001-0505(2012)06-1139-07

10.3969/j.issn.1001 -0505.2012.06.022

2012-04-16.

周小棣(1962—),男,硕士,副教授,njseuzhou@126.com.

周小棣,沈旸,相睿.城市防御视角下的明代山西地方城池营建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6):1139-1145.[doi:10.3969/j.issn.1001 -0505.2012.06.022]

猜你喜欢

城垣战乱城池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龙山时代中原与江汉地区城垣建造技术比较
镜花缘(8)
6年战乱
逃离家乡
能大能小
锦绘:曾忆古城池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城池破,天边正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