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黄色素(乐坦)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变化的影响

2012-09-17王艳付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黄色素红花血脂

王艳付

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冠状动脉管壁,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患有冠心病,因此该病的治疗已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1]。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是从红花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还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恢复心肌微血管的再灌注及梗死血管再流等作用[2]。本研究中,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辅以治疗,观察其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40~73岁,平均(57.63±8.37)岁;疾病阶段:稳定型心绞痛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35例。将上述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250 ml(8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2周,治疗期间不应用硝酸甘油以外的任何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出院2个月内无复发;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时间延长,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有改善,出院1个月内无复发;无效:主要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或患者病情加重,或患者出院1个月内复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42例,有效2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72.92%;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3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5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血脂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 6.34±0.71 5.62±0.59* 6.28±0.63 4.72±0.51*#TG 2.58±0.62 2.13±0.54* 2.56±0.61 1.59±0.37*#LDL-C 3.88±0.46 3.08±0.35* 3.85±0.43 2.49±0.27*#HDL-C 0.94±0.12 1.04±0.14* 0.96±0.10 1.34±0.21*#

2.3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CRP水平为(15.76±2.78)mg/ml,治疗后为(8.93±1.27)mg/ml;治疗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为(16.01±2.81)mg/ml,治疗后为(5.74±1.12)mg/ml。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胸痹”范畴,其病理因素虽然有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但最终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心脉痹阻。因此,治疗冠心病时应选择活血化瘀的药物。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是从中药红花中提炼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红花总黄酮、羟基红花黄色素A,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钙离子拮抗、抗凝、溶解血栓、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增殖、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等发挥药理作用[4]。张宏宇等[5]观察了红花黄色素静脉注射给药后对实验动物的抗血栓和降血脂的影响,结果该药可显著降低大鼠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凝块溶解率,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缩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同时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说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本研究针对该药的降血脂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表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提示红花黄色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冠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6],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脂质沉积,慢性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反映这种炎症的敏感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已被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7],C反应蛋白在体内参与内源性防御功能,不仅与LDL-C选择性相结合,而且与粥样斑块内氧化修饰后LDL-C特异性结合,进而在斑块内沉积,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是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关键。因此,可将C反应蛋白作为评价冠心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说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因此,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1] 沈琳,何燕,许轶君.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中成药,2006,28(8):1154-1156.

[2] 冠心病患者血浆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及红花黄色素的干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36-1036.

[3] 张国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山东医药,2010,50(29):88-89.

[4] 周松晶,李玉玲,黄东勉.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11,22(2):63-64.

[5] 张宏宇,陈沫,雄文激.红花黄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028-1031.

[6] 张建平,冯利民,王焕玲.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研究概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90-192.

[7] 梁伟,杨晖,吴春芳,等.不同调脂方案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 CD40配体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4):285-288.

猜你喜欢

黄色素红花血脂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红花榜
红花榜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红花榜
红花榜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HPLC法测定德都红花七味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