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闻工作 必先修身养性

2012-09-17刘金辉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苦乐素质

□刘金辉

(承德晚报,河北 承德 067000)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在谈到记者的职业时曾说过: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范老的“五个不可以”道出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必须渡过的心理关口。

按说无论做什么工作,吃点苦、受点累是不可避免的,干什么也都要有点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但凡无智障之人,在一个单位呆久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总会摸索出一些经验、找到一些方法,如果再加上虚心好学些,创造出点业绩是不成问题的。

近些年,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者受到了“超常”的重视。众多单位、机关、企业的领导在市场的拼搏中逐渐明白了“宣传也是生产力”的道理,看到了宣传报道能够带来的种种效益。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目前,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中,领取正式记者证的有5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天有不同级别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年龄的记者们将形形色色的文章甚至小道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容得不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中间也自然会穿插着一些良莠不齐的东西,而所有的这些,对于那些平民百姓来说,正确分辨它们的真伪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间久了,人们不禁要问,除了那些真实的报道以外,那些失实的甚至是捏造的新闻又出自谁手?到底应该怎样衡量记者的素质?

笔者的父亲是一名四十年代就参加革命并一直从事宣传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他在回忆起五、六十年代进行新闻采访时感慨颇深:没有交通工具,下乡时能搭上一辆驴车就是最好的待遇;吃的是派饭,好的赖的都要自己掏粮票、钱票;在农村要是遇到采访中人家不愿配合的,还要帮着干点农活以联络感情。至于车接车送带礼品则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事儿。且不说那时单位根本就没有汽车,也不兴送什么东西。就是有车有礼物也是绝对不敢要的。“一双脚板一支笔,走遍山川和大地,默默无闻为奉献,革命的理想是无穷的动力”便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如今,时间跨入了新的世纪,记者得到的认可度前所未有地膨胀。“无冕之王”的称号不仅全社会都在说,就连许多记者自己都有了“可以将一切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感觉。老记们在鲜花和笑脸中有时都有些飘飘然,那些刚刚进入新闻行业的年轻人就更是“找不着北”了。

古今中外,许多人把新闻比作是双刃剑,这是说媒体掌握的话语权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一定的商业价值。因此,无论是部门还是单位,他们对记者的尊重和欢迎,不客气地讲,更多的是给了媒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功能的面子。人在顺境中总是难免要滋生出娇气二字的,在社会的普遍关爱和关注中,记者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水准时刻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仔细想起来,做记者实在是个辛苦的差事。有人形容记者要有魔鬼一样的思维、猎狗一样的嗅觉、骏马一样的腿脚、黄牛一样的耐力。我倒觉得做个好记者更应有黄金一样的品质和钢铁一样的意志。除了新闻的“嗅觉”、敬业的精神、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有优秀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自制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这种高尚的品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

忠诚公正的素质。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是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代言人。在每一个记者心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永远应该高于一切。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以利大而为之,不以益小而不为,以社会利益为重,不被金钱所利诱、不被权势所屈服。

敬业好学的素质。人们把教师和记者同称为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别人先要提高自己,创造优良的精神作品靠的是记者自身丰富的能量。从2000年起,我国已陆续对全国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而除了这类纯专业的培训外,记者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历练、校正自己,最终实现事业的成功。

严于律己的素质。作为一个社会人,记者是不可能摆脱世间的琐碎而独立生存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权、钱、利的强大诱惑时时都在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在利益面前,记者心动在所难免,但能否守住思想和行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则取决于记者的道德标准。因此,在加强对记者进行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促使其养成勤俭自律、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的素质。江泽民同志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的来源是社会生活,挖掘这些生活要靠记者的艰苦努力。正如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一样,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是记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而采集来的。现在一些记者已经习惯于开会要讲稿,采访要材料,蜻蜓点水式的下基层。有的记者不在采访内容上下工夫,而是过分注重采访期间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这些恰恰是与“崇尚敬业奉献,保持清正廉洁,不以稿谋私;注重社会效益,不见利忘义”的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截然相悖。带着过多的欲望、期望而做记者,就极有可能因欲念而背离了新闻道德和规律,在宣传中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

中国历史上对于人的修养有许多说法,孔子、荀子等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主要是指道德方面的修养,是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首先是“立志”。就是要确立宏大的、坚定的志向,明确责任和奋斗的目标;其次是“慎独”。就是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其三是“公私”。强调大公无私、先公后私,提倡公而忘私,反对假公济私;其四是“苦乐”。不以物质的贫富论苦乐,而是以精神的充实与否论苦乐;个人的苦乐算不了什么,众人的苦乐才是真正的、最大的苦乐;其五是“义利”。倾向重义而轻利、先义而后利,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正是一个优秀记者所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今社会是非、荣辱、美丑的标准和界限,作为舆论的引导者,社会先进行为的践行者。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宣传好“八荣八耻”,更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知荣明辱,驱邪扬正,通过不断修正自己的道德航向,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秀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苦乐素质
老人苦乐
民生苦乐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MODERN FAMILY
心路志 二十三年“坚守史”——情感始终“钉”在百姓苦乐
知交如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