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探析
2012-09-16王贵勤
王贵勤,汤 军,郝 杰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探析
王贵勤,汤 军,郝 杰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在梳理人文素质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特征界定了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内涵,分析了其三大构成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及相互关系。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构成
提升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对高校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而医学有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它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此挖掘医学专业中的人文意蕴,通过教学实践、教师的模范作用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这样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是其他措施所无法比拟的。那么,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包含哪些要素?有何特点?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1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内涵探析
探讨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首先要明晰人文素质的内涵,廓清人文素质的有机组成。
1.1 人文、人文素质
“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人文”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彖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做人的文化,和谐社会与稳定的文化。西方“人文”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为反对神权制和宗教对人的禁锢而提出的人本主义和人文科学教育的问题。其核心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那时提出的“人文”是相对于“神本”而言。
吴国盛教授认为:“人文”一词有三个指称:“第一,指对最高价值、终极关怀的一种诉求;第二,指把人作为最高价值的所谓“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第三,指文史哲艺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和培养[1]。可见,无论从中西方人文的词源还是现代学者的理解,人文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以“人”、“人性”立论,主要偏向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层面;二是以“文”、“人文知识”立论,重点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方法上,即为培养理想人性的学科和内容。这两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即学科意义的人文始终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的人文,二者相辅相成。“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理解力和批判力这些一般认同的理想人性,总是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古老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及审美力和理性反思能力的培养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学、艺术、逻辑、历史、哲学总是被看成是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2]。
文辅相对素质的理解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同,他们认为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渐内化的养成素质,是一种先天素质与后天养成素质融于一体的“人的身心特点的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3]。可见人文素质不是人文与素质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文与素质相结合而孕育出的新内涵。人文素质指,先天基础素质经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各种因素构成的以“人性”为核心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一个人外在修养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人文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层面:即人文知识与方法。人文知识与方法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语言、交流沟通技能知识等。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体验与把握、解释与表达。广博的人文知识既是一个人良好的知识结构必备要素,也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条件,是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精神层面:即人文精神与意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指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注,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主要包括人的理想、信念、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其最高层面。人文意识是指“自觉、主动地感受人类文化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精神的主观能愿”[4]。它是逐渐养成的对“人文”的关注,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内在动力。
知识与精神的外显:即人文行为与技能。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养成内在“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人文精神体现于外在的行为并指导行动,即是人文行为与技能。人文行为体现了人文素质所含的“技巧”、“能力”、“态度”,也是人文素质最终的目的。人文行为通常表现为:合理的价值取向、自律的生活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灵动的个性、乐观健康的心态、优雅的气质与得体的言行举止。人文精神只有外化成人文行为,才有意义和价值。
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必须转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5]。可见,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缺一不可的构成要素。这三要素相互转化形成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在此过程中,人文意识至关重要。一个人有了人文意识才能主动地摄取人文知识,逐渐积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知晓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将知识领悟、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与修养,升华为人文精神;才能有意识地将内在的人文精神与知识外化为人文行为与技能。
1.2 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与专业特点决定了其人文素质是以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相关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的,经教育、人文环境浸染、个体的教育实践与体认所内化而形成的稳定的知识、能力、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是适应医学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要素。它包括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合理的价值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感、健全的人文品格、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医学教育实践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与修养、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等人文化教育。
对医学专业教师来讲,其人文素质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内涵和特点,这是教师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教师职业以及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对医学人文本质的特殊要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教师的人文素质除自身作为“成人”的必备要素外,还具有教育性和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文素质通过教师教学中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影响,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其二,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具有文化继承性。他们的人文素质通过教育作为社会精神财富传递给医学生即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三,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精神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特性,即具有“以人为中心、尊重病人人格、关心人的健康、全心全意为人的健康服务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学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医学领域的人文精神信息,通过教学实践能给学生以示范和引导,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构成要素
医学专业教师是人文素质在教育、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人文素质结构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框架相通,与医学生人文精神实践相应。其主要构成如下。
2.1 人文知识与教育理论——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基础
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基础人文社科知识。包括:文、史、哲、艺等普遍意义的人文知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要“博”。②医学人文社科知识。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辨证法、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医学美学、医学法学、卫生管理、医患沟通等方面知识,这些是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重点,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要“精”。③教育学知识。如: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知识。这些既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技能。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要“专”。丰富的人文知识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基础。但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人文知识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涵养其人文精神,还要树立人文意识、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2 人文精神与教育信念——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核心
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成人”的理念与追求,教书育人的使命感,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对病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精神包括以下几方面。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人的素质,核心问题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抵御社会转型期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要客观看待、坦然面对自己的名誉地位,这些需要医学专业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医学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教师,其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教育之培养“自由之人”神圣目标的追寻与坚持,树立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树立学生主体性教育和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以及科学人文融合的教育理念。
高尚师德:教师的品德修养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诚信是个体道德的基石,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6]。对教师而言,树立诚实可信、品德高尚的职业形象尤其重要。作为医学专业教师,还应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担负起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要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与教育机会的平等。
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指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控制力。它是做人的根本,同时也是高尚师德的基础。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加剧,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尤其是与具有相同学习经历的临床医生相比,教师想要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就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淡薄名利,理性思考世事和人生,坚定意志,处世泰然,这样教师才能执着于医学教育事业。理想的教师人格应该是:“能体现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教育使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7]。教师健全的人格,还包括精神充实、心胸开阔、性格开朗、遇事沉着冷静,真诚正直。
2.3 人文教育力与关爱学生——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外显
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都是教师素质的内在要素,将这些内在品质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表现为教育教学行为的人文特征,即人文教育力。所谓人文教育力指教师在人文精神指引下运用人文方法和人文思想处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件的能力,即人文化的教育能力、行为。包括教师教学模式的人文关怀;对各种教育方法的掌握与自如运用的教育能力,如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人本化;为人师表的修养和气质等,这些是教师人文素质的外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利益的充分关切,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包容和关爱,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人本化的教学方法讲究通过学生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医学专业教师人本化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中教师对人的健康、生命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能营造出教学中和谐、民主的氛围。人文教育力还表现为教师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反思性教育实践能力,也体现为教学中文明优雅的教姿教态,对课堂收放自如的掌控力等。
总之,以上三要素相互支持,共同组成了医学专业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文素质的有机整体,教师的人文知识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原料支持,人文精神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动力支撑,人文化教育力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技术保障。只有高度融合这三要素,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才能产生教学的有效性。
3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构成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三大构成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及其他要素的基础、源泉;人文精神对人文素质及其他要素起统率作用,是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终极层次与目标;作为教师人文素质外显的人文教育力,在人文化教育实践中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人文精神与意识,促进教师自觉吸取人文知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要素关系
总之,医学专业教师是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播种者、精神家园的耕耘者,患者健康的守望者,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和选择、影响着医学人道性的发挥。因此,应对之给予更多的关注。
[1]昊国盛.回到科学与人文的概念问题——吴国盛纵论科学与人文(续)[N].中华读书报,2002,7,24.
[2]昊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4):4-15,203.
[3]文辅相.论素质与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7 (6):19-22.
[4]马英霞,石永鑫.教师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108-110.
[5]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教育评论,1997(5):6-8.
[6]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2-7.
[7]张春兴.教育的应为与难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1993:99.
Analysis of Medical Teachers’Humanities Quality
WANG Gui-qin,TANG Jun,HAO Jie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humanities quality,then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medical teachers’humanities quality,and analyzes the inherent regular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medical teacher;humanities quality;composition
G40-012
A
1006-2769(2012)05-0979-04
2012-05-09
泸州市社科联课题“地方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研究”(LZ10A66)
王贵勤,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与医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