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的比较研究

2012-09-15江鹏飞李其江吴军明张茂林叶正隆

陶瓷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瓷胎吉州窑建窑

江鹏飞 李其江 吴军明 张茂林 叶正隆 熊 露 吴 琳

(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江西景德镇 333001)

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的比较研究

江鹏飞 李其江 吴军明 张茂林 叶正隆 熊 露 吴 琳

(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江西景德镇 333001)

采用EDXRF,SEM,热膨胀分析等手段对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引入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胎、釉组成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探明了两地素天目黑釉瓷的组成及原料配方特征。同时,结合样品物理性能及显微结构测试结果,探析了两地素天目黑釉瓷的呈色机理及其异同点,并初步探明了影响其呈色的主要原因。

素天目釉瓷;化学组成;呈色机理

0 引言

黑瓷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黑瓷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后经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代由于举国盛行的“斗茶”之风,黑瓷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烧制规模和艺术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当时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窑厂都生产黑釉瓷[1-2],而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建窑和吉州窑等。其中,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紧靠武夷山产茶区——“斗茶”的发源地。创造出了包括兔毫、油滴、曜变等许多珍贵品种,建窑的黑釉瓷在当时不仅受到民间推崇,更受到了皇家的喜爱[3]。而作为著名的民窑——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所烧制的黑釉瓷品种多样,包括了素天目以及兔毫、剪纸、虎皮斑、鹧鸪斑、木叶等纹饰,充分体现了吉州窑作为民窑适应民间需求而变化灵活的特色。两大窑口的产品既有相似性,同时又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和特色[4-7],因此通过对吉州窑和建窑素天目釉瓷的比较分析研究,将对进一步解析我国宋代黑釉瓷体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实验选取了建窑、吉州窑的素天目釉瓷片,通过对两个窑口标本的一系列对比研究分析,探讨了两者间化学组成特征以及结构、性能特征的异同点。

1 实验内容

在福建建阳市博物馆及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等考古单位的支持下,实验选取了12片建窑芦花坪窑址(LHP1~12)和 10 片吉州窑本觉寺窑址(JZ1~10)出土的素天目釉瓷片标本,部分典型标本照片如图1所示,外观描述记于表1。对上述标本分别进行了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分析。

1.1 化学组成测试

采用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Eagle-III型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仪对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数据结果见表2、表3。

表1 标本外貌特征Tab.1 Appearance of the samples

表2 标本胎的化学组成/w t%Tab.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bodies(wt%)

1.2 结构、性能观测

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生产的JSM 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部分标本的显微结构,结果见图6。

采用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DIL402C型热膨胀仪测试了标本的烧成温度,并采用排水法测试了部分标本的吸水率、气孔率等物理性能,结果见表4。

2 分析与讨论

2.1 化学组成与性能特征分析

对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图2、图4分别为两种素天目 釉瓷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对应分析结果图。采用了三维因子载荷图以改进二维因子载荷图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确保其因子方差的累积贡献均达到80%以上[8]。

表3 标本釉的化学组成/w t%Tab.3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glazes

表4 建窑、吉州窑素天目釉瓷的物理性能Tab.4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in temmoku wares from Jian Kiln and Jizhou Kiln

由图2可见,两种素天目釉瓷标本的胎体化学组成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并且分布点都较为分散,表明两地标本胎体化学成分波动均较大。表2为建窑和吉州窑素天目标本胎的化学组成,由表2可见,标本中K2O、Fe2O3的含量是区分两地胎体差异的关键。为直观的显示这种差异,对建窑和吉州窑素天目釉瓷胎标本中K2O、Al2O3的含量作元素含量箱式图。结果如图3所示。

化学组成的差异能够充分地表明两地素天目瓷胎用原料的地域特征。图3表明,建窑素天目瓷胎中的K2O含量2%~3%要远低于吉州窑的5%~6%。这是由于吉州窑素天目瓷胎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吉州当地一些含K2O量较高的瓷土类原料,如猪母岭白泥、南山土和田珑白泥等[9],这些瓷土类原料的K2O含量在4%~6%之间,与吉州窑素天目瓷胎的K2O含量相近。高K2O的瓷胎经高温后生成大量的玻璃相,胎质较为细腻。而建窑素天目瓷胎则是使用窑场周围的一种红色高铁粘土[10],相对于吉州窑所用的瓷土类原料,这种粘土含有大量的粗石英砂颗粒,并且杂质较多,烧成后胎体粗糙多孔。因此,综合两地原料的特征,就解释了建窑素天目瓷胎的吸水率、气孔率均远远高于吉州窑标本(如表4所示)的原因。另外,建窑所用的红色粘土,含铁矿物以亚微米颗粒的形式细分散于其中[10],吉州窑所用瓷土则含铁量较少,因此,建窑素天目胎中的Fe2O3含量7%~9% 明显高于吉州窑的1%~2%,烧成后建窑瓷胎呈灰黑色,而吉州窑瓷胎多为米白色。

由图4可见,两地素天目釉的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异。而且,所有吉州窑素天目瓷标本釉的化学组成都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建窑标本则分布于另一区域并且较为分散,表明吉州窑素天目釉的化学组成相对较为稳定。由表3可见,两地素天目瓷标本釉中的Fe2O3含量均在4%~6%之间,并不如胎中Fe2O3的含量差异那么大。两地素天目釉的化学组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的Al2O3含量和碱性氧化物含量有较大差别,碱性氧化物中以MgO、K2O最为明显。以两地标本釉中MgO、K2O、Al2O3的含量作元素含量箱式图,如图5所示。

图5结果表明,吉州窑素天目标本釉的化学组成特征是MgO、K2O含量较高,其中MgO含量2%~3%略高于建窑的1%~2%,而K2O含量则达到4%~6%,高于建窑的3%~4%。建窑标本釉中的Al2O3含量9%~17%波动范围特别大,吉州窑标本釉中的Al2O3含量则相对稳定在11%~13%之间。比较两者平均值,建窑标本为14.37%高于吉州窑的12.31%。由此可见,建窑素天目釉高Al2O3低K2O的化学组成,应是建窑素天目瓷标本烧成温度稍高于吉州窑(如表4所示)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之一。

2.2 呈色机理分析

据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无论是胎、釉化学组成,还是物理性能都有很大的差别,但烧成后都呈现出深沉厚重的黑色和黑褐色,这与素天目釉的显微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图6标本的显微照片可以看出,建窑和吉州窑的素天目釉具有相类似的显微结构,均在基质相中分布着许多孤立的微相液滴。

建窑与吉州窑黑釉和许多宋代瓷釉的化学组成类似,均属于石灰——碱釉,主要化学成分是K2O、CaO、Al2O3、SiO2,并且都处于相平衡图中的方石英(SiO2)—— 硅灰石(CS)—— 钙长石(CAS2)—— 正长石(KAS6)区。金格利等对此四元系统进行了研究,求得了该系统中SiO273.5±3.5%平面上高于1200℃的不混溶的组成范围[11]。将建窑和吉州窑黑釉的化学组成换算分子百分数,发现这些成分点均落在分相区上部(见图7)。按该四元系统的性质,对于液——液不混溶区上部边界线以外的组分来说,距离边界线越远其最高分相温度越低。建窑、吉州窑素天目釉瓷的烧成温度分别在1300℃和1250℃左右,均符合产生分相的条件。

黑釉的分相一般而言分成两种情况:(1)含有一定Fe2O3量的黑釉在烧成过程中析出钙长石析晶,Fe2O3在晶体中的溶解度比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很多,因此会有大部分晶体中的Fe2O3被排到晶间的液相当中,使得这部分液相富铁,而Fe2O3在熔体中具有强烈的不混溶倾向,因而提高了富铁液相的不混溶趋势,从而形成分相。(2)黑釉的烧成升温阶段在一定温度下开始产生液相,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把原来的气孔封闭住。在高温下Fe2O3有部分会还原成FeO而放出氧气,在釉液中留有小气泡。温度继续上升,气泡变大并向釉表面冲出。这个过程中,在其气液界面上会带动其周围的氧化铁微粒一起前进。这些微粒也会不断地溶解于气泡周围的液相中,以至气泡爆破后该处的局部液相小区域富含铁,冷却到一定温度下,该小区域发生液相分离,形成无数的富铁孤立小液滴[12]。

根据显微结构观察(如图6所示),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中并没有晶体出现,只有无数的孤立液滴分布于基相当中。因此,素天目釉的分相过程符合黑釉分相第二种情况。由此可见,建窑和吉州窑黑釉具有相似的结构,都是通过液相分离,基质中分离出大量孤立的液相小滴。其中,液相基质基本为无色透明状,而孤立小液滴呈现出棕黄色,这是因为分离出的液相中Fe2O3含量较大,Fe2O3的富集不仅使微相染色,而且提高了微相的折射率与反射率[13]。富铁的细分散微小液滴增加了粒子本身的光吸收性以及使光线发生无数次的折射和吸收。因此,当釉层稍厚,则光线就无法通过而呈黑色。吉州窑因为釉层薄,而且光线透过釉层后,米白色的胎体对光的吸收性也不强,所以,吉州窑素天目瓷呈黑褐色。而建窑素天目瓷釉层厚,灰黑色的胎体对光线有更强的吸收性,则建窑素天目瓷显黑色。

3 结论

(1)吉州窑与建窑素天目瓷的胎体化学组成波动均较大,但地域特征明显。K2O、Fe2O3的含量是区分两地胎体差异的关键。其中,吉州窑素天目瓷胎由于使用了当地一些K2O量较高的猪母岭白泥、南山土和田珑白泥等瓷土类原料。导致胎体K2O量较高,在5%~6%之间;而建窑瓷胎所用原料主要为当地盛产的红色高铁粘土,故其胎体Fe2O3含量远高于吉州窑瓷胎,达到7%~9%。

(2)吉州窑素天目釉相比建窑同类标本具有低铝高钾的组成特征,且组成波动较小。这应是建窑素天目瓷烧成温度稍高于吉州窑的内在原因之一。然而,吉州窑素天目瓷不仅胎用原料相对更为细腻,且胎体组成中熔剂含量更高(K2O含量明显偏高),所以在烧成温度相对更低的情况下胎体烧结程度反而更高。

(3)吉州窑和建窑素天目釉均具有相类似的分相结构,但釉层厚度及胎体颜色的不同也使两地标本呈色存有差异。建窑素天目釉层厚,胎体灰黑色,光线入射后几乎完全吸收呈乌黑色,而吉州窑釉层较薄,且米黄色的胎体对光线的吸收性不及灰黑色胎体强,釉色则呈黑褐色。

1 邓宏明.浙江古代黑釉瓷器-兼论我国黑釉瓷器的起源.中国陶瓷,1982(1):54~61

2 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183

3 邓宏文.吉州窑和建窑黑瓷的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999,(0):301~334

4 陈显求,陈士萍,黄瑞福,周学林,阮美林.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中国陶瓷,1983(1):58~66

5 李伟东,张玮,鲁晓珂,郑乃章,罗宏杰.中国古代兔毫黑釉瓷的组成及结构.建筑材料学报,2011,14(3):329~334

6 王金田,卢瑞济,张乃珠,赵达峰,黄瑞福,陈显求.影响曜变天目釉特征的几个因素.中国陶瓷,1986,(6):10~13

7 敖镜秋.吉州天目盏木叶纹样形成过程的探讨.中国陶瓷,1987,(2)45~51

8 罗宏杰.中国古陶瓷与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37

9敖镜秋.吉州窑瓷用原料考察.陶瓷学报,1989,10(2):73~85

10 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1 刘康时.陶瓷工艺原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 陈显求,黄瑞福,陈士萍,阮美林.宋代天目名釉中液相分离现象的发现.景德镇陶瓷,1981,(1):4~12

13 陈显求,黄瑞福,陈士萍,赵达峰,王金田.铁红釉的液相分离.中国陶瓷,1979,(3):17~19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lain Temmoku from Jian Kiln and Jizhou Kiln

JIANG Pengfei LI Qijiang WU Junming ZHANG Maolin Ye Zhenglong XIONG Lu WU Lin
(Institute of Ancient Ceramics,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001,Chin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colouration mechanism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plain temmoku wares from Jian Kiln and Jizhou Kiln,respectively,were studied by using EDXRF,SEM and thermal dilatometer,etc.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ody and glaze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preliminary discoveries were made about the body compositions of black temmoku wares from the two kilns and their body batch characteristics.Meanwhile,combined with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and the testing results,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emmoku wares from Jian Kiln and Jizhou Kiln and their coloring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an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colour generation were preliminarily explored.

plain temmoku;chemical composition;colouration mechanism

on Apr. 23, 2012

T Q 1 7 4.4+3

A

1000-2278(2012)03-0347-07

2012-04-23

江鹏飞,E-mail:j79330437@163.com

JIANG Pengfei, E-mail: j79330437@163.com

猜你喜欢

瓷胎吉州窑建窑
清三代瓷胎画珐琅的发展动因及演变规律探究*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游伟 《竹韵金沙》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类汝瓷”瓷胎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